七日書 5|不爱吃米饭的人

秋墨
·
·
IPFS
“Scared, but good scare.”

今天是高考的日子,距离我高考刚好过去了十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我真正意义上的离开家,而后越走越远。

这些年我不断地从家里离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家没有留恋。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家,但每次在家的日子又让我觉得煎熬。我想家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怀念被当作孩子照顾的日子。我可以懒惰的躺在家里的角落里,等着爸妈做好饭,吃完饭又可以拍拍屁股不用收拾。但我无法在家久留也是因为如此,因为我又受不了被当作孩子的日子。

这种矛盾感在我生病时尤为明显,特别是因为我的父亲。他或是出于关心,或是觉得总算抓到了瞬间可以教育我的生活。在我最脆弱的时刻,他总是变得让我陌生与难以忍受。

去年过年回家时我得了流感,原本计划的自驾游取消,我发了三天烧,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看电视。父亲关心我,几乎一日三餐都要送到我的房间。但他又忍不住教育我,说我就是平时锻炼太少,所以好起来慢,又开玩笑说我矫情,一点小毛病就爱折腾。来来去去地说下去,几天下来我已经不再为流感而难受。我开始意识到父亲似乎一直在等这样的可以当“父亲”的瞬间,我难受于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很小的时候——没有话语权,只能默默的听着大人的训教,而无能为力。

我情绪最后的爆发点在于他在饭桌上抱怨我不吃米饭。这件事很早时就埋下了雷点。作为在鱼米之乡长大的小孩,我从小却不爱吃米饭。相比之下,我更喜爱面条、面包等面食。母亲学会了尊重我的饮食习惯,在我回家时总会给我煮面条馄饨,在家对面的面包店办了卡,等着我回家时一起去买。而父亲似乎很难接受这一点,在我回家的餐桌上,总还时不时要来一句,“哪有人不吃米饭的”。

可是我就是不爱吃米饭。

我一直困惑于父亲对米饭的执着,这似乎是他脑海里的一个定式。不吃米饭成了我长大的日子里任何身体不舒服时的症结点:感冒是因为不吃米饭,肠胃炎是因为不吃米饭,任何的不舒服都可以是因为不吃米饭。在我反复强调吃面食也不会碳水不足之后,父亲还是坚持着一样的观点。我不再争辩而是大翻白眼,觉得他简直是米饭教徒。

再后来我意识到,米饭不只是米饭。父亲的困惑不只是因为那碗米饭,还有我的长大与我的不同,我变成了有主见的、独立的大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一个“爹味”没那么重的男人,因为他没读过什么书,不懂而很少参与我的学习生活。他尊重着我与母亲的决定,很少干涉我的选择。后来我决定出国,他默默地给我打钱,说在外注意安全。

只是他内心或许还是留有一种遗憾。他知道我的生活还是脱离了他的设想与控制,而更让他心中难以接受的是,我与这个地方的人太不相同,我是一个不爱吃米饭的人。他在我面前失去了话语权,与传统东亚家庭中作为父亲的权威。所以他忍不住在我脆弱的时刻试图夺回一些父亲的权威感,想要证明或许“米饭”就是最初的问题所在。

在欧洲的两年我几乎只吃过一次米饭。刚到的那段时间母亲给我打视频,问我还习惯吗,吃饭怎么样。我说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更好的是,这里的人主食也不吃米饭,我再也不要吃米饭了。父亲在一旁看着,一脸不好意思的笑着。

不吃米饭似乎也代表着我与家乡的缘分薄浅,我生长在那里,又自由地生出不一样的种子,无法扎根在那里,而是随着风各处飞。如今我也没想好在哪里定居,离开变成了一种持续的状态。我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偶尔回家停留,然后又匆忙离开。

我想起出国的那一天,我在香港转机。我刚结束上一段飞行,下一段飞行还没有开始。等待的时间很长,我吃了一碗面,喝了一杯泰式奶茶,走在空旷的机场里和母亲视频,用八达通里剩下的钱买了两包糖果。

这些年我感觉我的状态就像是那个夜晚。我处在一个中间点,在出发与到达的中间。前路未知,有很多迷茫,也有很多期待。我很不安,但好像也没那么害怕。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不爱吃米饭,有些人也无法停留在家乡,而我相信,父亲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一切。

day 5:那天,你离开了家,是怎样的感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