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焦慮症
從小就很喜歡看書。小二的時候,某次作文得了高分,老師在家長日在我爸媽面前盛讚了一番,從此每次寫作的時候都非常認真。同學叫苦連天的課堂作文,我卻甘之如飴。到了小四,更開始寫「小說」給同學傳閱,常夢想自己將來會出書,甚至連中文課的週記本都當作專欄寫,現在回看簡直尷尬無比。最經典的一次是小六中文默書時在抽屜裡讀金庸小說,當然被老師逮個正著,打了給我媽稟報,幸好我媽一直放養我,倒也沒有說些甚麼。那時候在圖書館借的都是不符合我年紀的書,有一陣子一直看司徒華的散文集。然後某天下課乘小巴回家,手拿著他的書,就從收音機聽見他仙遊的消息。
升上中學第一年就立志成為圖書管理員(也沒有甚麼好立志的 xd),終日流連書香之中,也依舊抓到機會就認真寫作。中文科老師大概沒有遇過這麼認真做中文科寫作作業的人,甚麼比賽之類的都找我參加,常在課堂上朗讀我的作文,大肆稱讚。然後有一天,我在圖書館裡拿起書想閱讀,卻突然發現不想讀了。因為中文課要讀的書,拿起來讀了卻不斷翻到最後一頁,彷彿想快點讀完。我還是很喜歡做圖書管理員,甚至對整理書架有了某種偏執;寫作作業還是喜歡做的,但多了懷疑自己究竟寫得好不好,老師寫下好的評語還是不夠說服我。中三的時候出去參加全港的中文比賽,看著別人出口成文,熟讀詩書,自己卻在口吃緊張,恨不得殺了自己。對,我這樣不愛讀經典的人,《紅樓夢》讀了五頁就忍不住放棄不讀,腦袋轉得不夠人快,說話不夠條理清晰,寫作不夠人睿智幽默,只是課堂作文考試有一丁點天份而已,根本不是甚麼人才。然後,不管是看書寫作,都再也提不起勁了。記得大學選科之際老師聽說我想做編輯,就語重心長地叫我讀多些書,讀得愈雜愈好,但我心裡卻不住焦慮。小學的我可能還會興致勃勃呢,但現在呢?我還有資格達成這個夢想嗎?
現在大學也快將讀完,剛好全世界突然停頓,又讓我想起這種寫作焦慮。當初從心心念念想要進中文系,到最後決定讀翻譯,多多少少也因為怕自己中文不夠好,文筆不夠美。翻譯嘛,再怎麼說也有原文定譯參考。刻下快要面對現實殘酷,加上在家閒著無事,卻不知怎地又想寫些甚麼,書也不怕讀了,那怕是一點一點慢慢看,也總算沒有那麼焦慮。如果還不想讀小說,就讀讀文化政治歷史吧。如果不想寫甚麼虛構的故事,就寫寫社會翻譯和自己。沒有要交作文給老師的壓力,就為自己而讀而寫。
以前在媽媽的書櫃找到一本叫《樹王‧棋王‧孩子王》的書,鍾阿城寫的,我一直很喜歡。那時候看不懂講文革的部份,但〈孩子王〉的故事記得特別深刻。故事主角曾跟學生說,像「起牀,穿衣,到學校」之類的流水帳,總比寫甚麼「紅旗飄揚,戰鼓震天」來得好。以前我總以自己洞悉寫作考試的公式和潛規則為傲,但回過頭來,卻發現自己離真正的寫作愈來愈遠。
大學生涯快要完結,有感而發寫下這篇「流水帳」,希望以後每次寫作焦慮的時候都來看看,提醒自己為甚麼當初會愛上文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