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の少年(「來自清水的孩子」日文版)

正宜
·
(修改过)
·
IPFS
·
它所描寫的是一個經歷苦難、但是仍然保有對生命的熱愛與一顆赤子之心的人物的故事。知道有人可以這樣度過自己的人生,總是令人充滿盼望的。

「來自清水的少年」原作在呈現戰前戰後台灣語言的使用上非常自然而真實,對話有日語、台語和北京話。語言的自然呈現可以使時代的氛圍生動而真實,日文譯作在這方面則需要一點巧思,如果將中文翻譯成日文,那原本就是日文的部分要怎麼「翻譯」呢?還有要如何在作品裡使讀者可以區分中文和台語的不同,應該都是個難題。


譯者在台語的翻譯時使用日文方言(四國腔),一些重點語詞則使用片假名拼出台語的發音,我覺得是使日語讀者更容易進入書中不同語文情境的十分高超的操作手法。

但是畢竟要用日語一種語言去呈現三種語言的交錯使用,還是有其限制,原本就是日文的部分,譯者只好用「不同字體和顏色」呈現,讓日文的讀者也能稍稍感受不同語言的差異。

台語的部分使用歌德體,日語的部分使用有顏色的明朝體,北京話則是粗體的明朝體。但第一本「統治時代生まれ」日語是紅色的明朝體,第二本「収容所島の十年」則改為藍色,第三本米色,不知道有什麼原因?我唯一能想到的是為了配合每一冊不同畫風,從第一冊到第四冊,每一本都有一個自己的基調,各自是一個完整的作品,一個人短短的人生竟然會如此的精彩豐富,經歷彷彿是四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場景。這似乎也是台灣人生活的寫照,生活裡交雜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國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時代氛圍。

第一本鉛筆畫和粉紅色
第二本是厚重的版畫風和粉藍色
第三本是現代漫畫風和米黃色

第二本「綠島十年」,整本用黑白厚重的筆調呈現沈重壓抑的氛圍,是令人心情沈重,不忍卒讀的一冊,但我覺得也是最動人的一冊。焜霖的大哥擔心地跟著被帶上公車的弟弟,兩個人眼神交會卻無法交談。焜霖用繩子綁束,像狗一樣被牽著的身影顯得無力而瘦小,旁邊的一整頁是焜霖依依不捨,卻不敢抬起頭看在車窗外逐漸遠離的父母身影一眼。

第三本的時間是1960年到1969年,出獄後的蔡焜霖找到在出版社翻譯漫畫的工作,那個年代的台灣政治氛圍沈重而壓迫,雖然如此,整個社會卻同時快速變化,在文化、經濟上到處都充滿機會,彷彿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從在出版社打雜,成為編集長,在廣告公司擔任業務,到後來成立自己的出版社,勤奮聰明的蔡焜霖就像那個年代台灣人的代表。自覺「比別人晚了十年」的蔡焜霖,認為自己應該比別人加倍的努力才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努力的目標並不是金錢,也不是頭銜,而是那個自小就有的成為一個教育者的夢想

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個樸實無華的夢想,因為政治犯前科者的背景也無法實現。一邊工作一邊苦讀考上師範學校也還是面臨被迫退學的命運。轉行到廣告公司的他,因為卓越的英語和日語能力受到重用,也有不錯的發展,他卻放棄大好的前途,跳進風險極大的出版業,就算無法成為教育者,如果能夠出版一本給孩子讀的雜誌,也稍微實現了那個愛看書的少年的願望。他想要製作一本好看的讀物,給那些和他一樣愛閱讀的孩子。

前政治犯成立的出版社,果然受到警特機關許多騷擾,是否自己只是從綠島這個比較小的監獄,出來到台灣這個比較大的監獄而已呢?這或許是那個在政治壓迫下噤聲的一代共同的心聲,在經濟逐漸發展的社會中,人民的自由和思想還是被嚴密的控制。但在平靜的表面下,渴望民主、渴望自由的思想從來沒有消失過,仍然在某處發芽茁壯,等待著突破重重壓制。

這本書描寫的雖然是「一個人」的人生,卻完整地呈現出整個時代的氛圍。人並不是只被所在的時代決定命運,也因著堅持的理念,擔負起開創時代的關鍵角色。這本書精彩地做到這一點。

不只是故事,在漫畫的呈現上,也以簡單的線條、景物生動地表現出不同的時代背景。書裡的場景、家裏用的器具、擺設都有懷舊的氣氛。

第三冊以1969年的水災作為結束,蔡焜霖在這場水災中再度失去了一切,甚至萌生自我了斷的念頭,但是想起已故的父親,再次湧現往前走下去的勇氣。

這一段插圖的敘事,用「yellow subrine」這首歌彷彿黑色幽默似的描述水災。雖然是悲慘的不幸,但是在音樂裡似乎總是蘊含著包容所有痛苦,品嚐憂傷的快樂,即使沉落到命運的谷底,也會有一首歌帶你跨越死蔭的幽谷。

在沮喪絕望中,蔡焜霖夢見父親,這裡的畫風回到第一冊的鉛筆畫,讀者彷彿也跟著回到主角小時候,那個無憂無慮、還有父母保護的時候,然後是沈重的版畫風出現,代表在綠島的十年。“你不是經歷過那麼辛苦的事還是活下來了嗎?”夢中父親鼓勵他,告訴他比自己想像的更堅強。

四十歲一無所有的蔡焜霖找到勇氣 繼續往前走,而命運也為他打開了新的出路。

第四冊的封面是唯一的「彩色」;我忽然想到,因為第一冊是粉紅色,第二冊粉藍色,第三冊米黃色,就像傳統的印刷技法,每次刷上不同的顏色,最後才會出現完整的圖案。這是否是向主人翁身為出版者致敬呢?或許這也可以隱喻,人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經歷,最後回顧時才會明白它完整的樣貌。

從之前讀了中文版,到這次讀日文版,內心的感動和衝擊往上堆疊,似乎比第一次讀更感動。它所描寫的是一個經歷苦難、但是仍然保有對生命的熱愛與一顆赤子之心的人物的故事。知道有人可以這樣度過自己的人生,總是令人充滿盼望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正宜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鹿野忠雄之跟著高中生去爬山(上)

花磚的故事—1920年代的浪漫

遺忘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