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蔭鼎在Facebook、Google與美術館網站的畸形克隆體們
最近,位在臨沂街巷弄的某藝文空間要舉辦水彩畫家藍蔭鼎的小展覽,看到粉絲專頁的介紹:「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在台灣畫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總覺得不太對勁。剛好最近在整理包含藍蔭鼎在內,臺灣早期水彩畫家的資料,於是就在Google搜尋藍蔭鼎,果不其然,這是段在網路上被反覆傳抄、轉載的錯誤介紹。
實際上,日治時期藍蔭鼎只入選過一次,即1929年的帝展。若把1940年的皇紀兩千六百年奉祝美術展覽會(算是帝展(新文展)的替代展覽)算進來,那也不過兩次。
比較Google搜尋最前面的網站,可以發現這句話最有可能複製自視覺素養學習網 (最上面的條目),這是一個在十幾年前由大學教授架設的網站,其內容廣泛被各媒體傳抄使用,或是被當成學生寫報告的參考來源。
不過雖然該網站沒有標駐引用來源,但我猜應該出自2007年國美館的典藏目錄。
翻閱WIKI藍蔭鼎的頁面,則是改成「多次入選帝展及台展」,這倒沒有錯,因為藍蔭鼎共入選過6+1臺府展(+1是因為有一次是免審查),總計的確是「多次」。然而WIKI後面卻這樣寫「1926年,藍蔭鼎參加日本最具權威的帝國美術展覽會,榮獲入選的殊榮」,這就好笑了,1926年的臺灣入選者應該只有作為「首次入選帝展的西洋畫家」的陳澄波才對,寫WIKI條目的人沒發現到這樣的矛盾嗎(看來是沒有)。
繼續往Google搜尋下面的網站看,可以發現國美館最新的臺灣美術拼圖順天收藏網站也還在使用十幾年前的錯誤內容。翻閱最近幾年的藍蔭鼎研究與相關出版,大多已經不再使用該段資訊(包含史博館的《臺灣美術史辭典1.0》,在這段內容都是正確的)。可見寫文的網站助理沒有更新學界研究進度。有了國家級美術館的背書,也難怪這段畸形錯誤的資訊能夠陰魂不散的反覆被複製。
五丁目並不是要譴責該藝文空間考據不力,畢竟臺灣美術史研究的人力已經夠少了,找不到人協助校對,許多人大概也不重視這檔事,自然會選擇相信在網路上被傳抄已久的資訊,任由其繼續孳生蔓延。
反而由此延伸出的問題是,臺灣美術史的研究成果都卡在學術界內,未能更新及普及,任由錯誤的資訊在WIKI頁面等網站孳生。翻閱赤島社的條目,到現在還是「赤島社,為1929年成立的台灣第一個本土畫會」呢。
PS 這篇文章不是在嘴藍蔭鼎只入選過一次帝展云云,畢竟1920-30年代,水彩畫在日本已經逐漸沒落、不被重視。隨著石川欽一郎於1932年離臺,水彩畫也逐漸退出臺府展的舞台。也因此,藍蔭鼎改在官方展覽會之外的美術空間爭取生存空間,並很積極與日本畫家交流,甚至試圖在國際藝壇拓開名聲。研究一位藝術家在畫史的定位與貢獻,絕不能以官方展覽為唯一指標,畢竟這中間也涉及到了藝術家的自我選擇。 不過藍蔭鼎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研究個案,也還有很多史料沒能被徹底利用與開發,五丁目話也不能說得太早。
參考資料:
〈本島から 二人入選〉,《臺灣日日新報》,1929-10-13(夕刊版2)。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美術史辭典1.0》,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20。
讚賞公民贊助連結:https://liker.land/ecthelion1993/civic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