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市自由寫「七日書」|回

Anny S
·
·
IPFS
·
孔乙己早說了,回有四種寫法。回來是一種,回去是一種,回家也可算入,還有一種,我說是徘徊。

中文的指示代詞很簡單。來是他人從其他地方到發語者所在位置,去則指由當下所在前往他方。說起來,區分「回來」與「回去」不難,在家時說回來,在外面時說回去。然而真正問題所在,是家與外面之間那說界線也好、說分野也罷的一片灰色地帶,一定得是回自己家才能算作回家嗎?在別人家長居,能否說是回家?究竟何處、究竟要擁有何種條件與資格,才得以稱家?

而回呢?孔乙己早說了,回有四種寫法。回來是一種,回去是一種,回家也可算入,還有一種,我說是徘徊。我與靈魂都在家鄉外逡巡,畢竟不是衣錦回鄉,畢竟還帶著累累傷疤,而兩邊都有人催促著,什麼時候回美,什麼時候回台。

當我還無法回答奪命連環扣似的問題,我便躲避。狡兔有三窟,我依樣學樣,於是身上所有的回都變成了徊,不是三過家門不入,而是為了不入家而又創造了三個家,可是依舊不是我的,家鄉。風箏的線還是被收緊了,而我被拖著拽著回到家鄉,只是依然答不上,到底是回去還是回來。

事實是,我想要在兩邊都建立一個家,我想要溫暖,我想要的是歸屬感,我想要同溫層裡的inside joke。回來或回去真不重要,重要的而是無論在哪一邊,我都像調錯頻道的收音機,接收不到能共振的頻率,永遠聽不到想要他人說的話。我們讀不懂對方的表情,聽不懂對方的話。我們像是溝通不良的隊友,傳球的時候總是用力過猛,明明很用心對準方向投了出去,接收的那方卻總是被話語砸在臉上。

只能這樣了嗎?或許只能這樣了吧。疏離是親近又遠離的產物,如果從未距離彼此夠近,那又何來疏離,剩下的只有解離。解離讓我離家忽近忽遠,遠的時候飄飄然像小時候在看哥哥打電動,輸贏與我無關,近的時候一切情緒湧來,只聞悲傷說,歡迎回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nny SA befuddled girl who's trying hard to make peace with the world and herself. Medium: https://medium.com/@annyf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罷工

Moving in with someone you’ve been in love with for a loooong time

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