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黎紫書微型小說自選集《余生》:〈窗簾〉、〈我在〉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他想,當時擠身在人群裡的爺爺一定不知道,自己竟不偏不倚,正好站在一張意義重大的照片的邊緣,他和他肩上的孩子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黎紫書

〈窗簾〉

這窗簾是怎麼回事啊?

那是在上庭的前一天,他在飯廳,看著掛在飯桌旁的窗簾。料子是不錯的,雖用了好些年,可因為這窗戶向北,日照不強,倒還不太陳舊,顏色仍豔著的。

這窗戶掛不掛簾子,本來是不打緊的。剛搬進來時也真沒想過要掛,但對窗的房子後來搬進一對年輕夫婦,真恩愛得有點過頭,常常就在那窗邊擁抱接吻,偶爾還光著身子乍現,快沒把他與老妻嚇壞,還為此擔當了個偷窺的罪名,當年在坊間鬧了點小風波。

於是便有了這窗簾。正好平日看的報紙搞促銷,讓訂戶累積分數換禮物。他與妻在禮品冊上選了這窗簾,大小合宜,現在還可以看見簾子上印著那家報社的標誌和口號。從那時起,除了偶爾換洗,這窗簾常垂下,算是與對窗人家劃清界線。他以為,掛一幅窗簾也算是禮貌。非禮勿視,誰說不是。

果然那窗簾讓兩戶人家相安無事。那對年輕夫婦前幾年還來串過門,借或還點油啊鹽啊什麼的,算是兩家交好。他後來也真的忘了之前的不愉快,偶爾跟那個在文化圈有點小名氣的年輕丈夫下棋啊或談論時事,以為彼此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但這窗簾到底是怎麼回事啊?他真搞糊塗了。就去年的事,那年輕丈夫突然搞離婚,對外公開自己是同性戀,並坦言長年為世俗道德與價值觀所苦。事情好像鬧開了,那年輕人獲得廣泛的支持,據說還被稱為文化覺醒什麼的。他沒留意,搞不懂嘛。

然後是另一個年輕男子住進對窗的房子,兩個男人同居起來。他當然不敢掀開那窗簾,確實有點吾不欲觀之的心態。但那窗簾總是禮貌的,它跟平日沒什麼不同。怎麼後來會收到控書,對方說他日均二十四小時垂下窗簾,是為歧視。

他真不明白這窗簾是怎樣出賣他的,不就是老樣子嗎,怎麼人家會嗅出歧視的味道來。還有報社在跟進呢,在對窗拍了他這邊的照片,有圖為證。於是坊間又有了輿論與風波。家裡收到匿名信,有人痛斥他搞歧視,恫言他再不拿下窗簾,就率眾到他家門前自瀆抗議。那家在窗簾上印了字號的報社派人來溝通,像要銷毀證據似的,說要高價回收他們家的窗簾,或可選擇十年免費閱報。

他還沒答應,事情亂七八糟的,他還需要一點時間去整理思緒。最起碼,得先搞清楚這窗簾到底出了什麼錯。

〈我在〉

爸說的,當時爺爺在,爸也在。

哪裡?

「這一邊。」爸的手指在相片上滑過去,往左越過相片的邊沿,停在約莫兩公分外。「約莫這兒吧。攝影師的鏡頭再移過來一點,一點點就好,我和你爺爺都會在這相片裡了。」

那可是一張歷史性的圖片呢,中學課本裡有印著它,報紙和電視上偶爾也會出現。爸說那時爺爺抱著稚齡的他擠在背後的人群裡,就在這鏡頭的視野以外,兩公分之遙。

兩公分也就夠遠了,爺爺和爸爸終究沒上鏡,也就不會在歷史課本裡出現。爺爺把圖片從報紙上剪下來,放到他們家的相冊裡,就像那也是他們家裡參與過的事。這多麼可惜啊。有時候他會想,要是當時鏡頭稍微往左移動0.1公分吧,他就可以驕傲地告訴班上的同學,甚至是他的歷史老師,喏,這是我爺爺,騎在他肩上的是我爸。

「說不定是入了鏡的,只是後來沖洗照片時被裁掉了。」他舅舅對那相片仔細研究了一番。他舅舅以前在學校裡是攝影學會的會員,有過幾次在暗房裡沖洗照片的經驗。「那是沒辦法的事,我們有個小工具,裁照片得有個標準尺寸。」

就是這「標準」讓他感到迷惑。不是尺寸的事,而是沖洗照片的人怎麼在暗房裡昏暗的紅燈照下做出判斷,框選時憑什麼決定該偏左或偏右,將哪些人從這些歷史性的相片裡裁汰。

「呵呵,反正被裁的總是那些邊緣人啊。」舅舅伸手撥亂他的頭髮,阻止他再往細裡想。「別傻,你爺爺和爸爸不一定真的在那裡。不都是你爺爺說的嗎?你爸那時才多大?根本不可能有印象。」

「誰都可以說自己在場嘛。」舅舅把他整理著的頭髮再撥亂一遍。在各種阻撓人思考的方法中,他最討厭這一手了。

以後他讀了一些關於攝影的書,多少懂了一點裁剪照片的原則和道理。要怎麼裁,裁哪裡,裁多少,其實不真有一套尺寸。若真有所謂方圓,都以照片裡的「主角」為准──裁掉別人,無非為了凸出這些人。

於是他後來再看見那張相片,便總是忍不住細細端詳裡頭那個「主人翁」。那人站在照片左側,臉朝左方,手裡拿著紙像在宣讀什麼。這樣的照片,專業取角不該把鏡頭往左邊拉,儘量把背景裡的群眾收納進來,好表現場面的壯觀麼?卻是因為這人的背後站著一排當時很顯赫,今已無人叫得出名字來的大人物,這照片便不得不這樣拍了。

他想,當時擠身在人群裡的爺爺一定不知道,自己竟不偏不倚,正好站在一張意義重大的照片的邊緣,他和他肩上的孩子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他是因為這原故,後來才會迷戀上自拍的。他說他不能容忍這種事,不能讓歷史遺漏他,把他當作多出來的枝葉般剪除。所以我才會在許多大場合裡遇見他,並且總是能一眼把他認出來。他就是那個你常常看見的人──帶著像素最好的手機,背包側旁的兜子裡還插著自拍神器,在各種集會和示威活動裡跑上跑下,爭取在種種時機舉起手機見證歷史,以及那個總是站在各個大人物前面的自己。

老實說,他自拍的技術相當不錯,取角更是常常出人意料。對於他要以「吾輩的歷史」為題開一個攝影展,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我真的挺喜歡那些作品。我是說,要是能少一點修圖的痕跡,應該會更了不起。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

幣圈富豪以逾四千萬港元拍下藝術品「喜劇演員」引發熱議 牆上的香蕉三度被吃掉 藝術的價值如何界定?

從改編到概論:劉偉霖《用日本電影讀日本文學:從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