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048《史記》卷三〈殷本紀〉10
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
商湯逝世後,商代政權看來遇到了一段陣痛期。由於原定的接班人太丁尚未即位就死去的情況下,外丙與中壬兩個弟弟接連上任,但都僅緊即位三到四年就逝世的情況下,最終由大臣伊尹擁立原太子的兒子太甲即位。也就是說,在七年左右的時間裡,商王朝一共經歷了四位國君的統治(湯→外丙→中壬→太甲),辦過三場國君的喪事(商湯、外丙、中壬)。這種帶點憂傷的氣氛下,商湯的長孫─太甲,在七年內先後經歷爸爸、爺爺、叔叔相繼去世下,最終在大臣伊尹的擁立出任國君。身為前朝的老臣─伊尹,則為此寫下了三篇文章,分別是〈伊訓〉、〈肆命〉、〈徂(ㄘㄨˊ)后〉用來訓誡這位後生晚輩。
這一段內容中,有兩個小問題可以探討:
其一,商代王室的命名是讓我很感興趣的話題,一想到名字,總覺得是父母對兒女的期待,但商朝王室的成員卻採用了「天干」來命名,而且似乎也沒有依照我們所熟悉的甲乙丙丁順序。例如:商湯本名「天乙」,他兒子們的名字有叫「太丁」、「外丙」,以及「中壬」的,孫子則叫「太甲」。為何會選那個「天干」當作名字?並沒有任何線索可以知道原因。我猜想,或許跟出生年月日有關吧?但因為沒有確切資料,一樣就先把問題放在心中,有機會再研究看看吧!
其次,司馬遷提到的這三篇文章,僅〈伊訓〉一文可以在《尚書》中找到。不過,在前幾篇文章中得知《尚書》其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偽造的,因此這裡就不加贅述,只知道這些〈伊訓〉、〈肆命〉、〈徂后〉都是老臣伊尹對晚輩太甲的諄諄教誨與期許。
接下來,司馬遷描述太甲在上任三年後(帝太甲既立三年),昏亂暴虐(不明,暴虐),甚至不遵守商湯留下來的規定,打亂了商湯留下來的德業(不遵湯法,亂德),因此大臣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因此接下來的三年,改由伊尹主持朝政(伊尹攝行政當國),會見各地諸侯(以朝諸侯)。
為何太甲上任後三年,突然變得如此暴虐,甚至不遵守商湯留下來的規定呢?又或者該說,是因為不遵守商湯的規定,而被後人稱為暴虐呢?那麼問題就回到上一段提到的商湯規定了。在上一段文章中,商湯「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其中前三點是為了突顯商王朝獲得了「新」的天命,所以得跟夏王朝規定的正月與服裝顏色有所不同的緣故。理論上,很難想像太甲是因為想換別的正月,或是太甲喜歡別的顏色,而被認為是「不遵湯法,亂德」,因此,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太甲偷懶,不想上早朝,違反了商湯留下來的「朝會以晝」這項規定,所以引起大夥的不滿。
為此,老臣伊尹將太甲放逐到了「桐宮」,也就是位於桐這個地方的宮殿,讓他好好地檢討反省一下。至於為何要去桐宮懺悔,如果根據明末的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卷十八》裡的記載,桐宮應該就是「商湯」的墓地(書傳亦言桐宮湯墓)。也就是說,老臣伊尹希望這位年輕的新國君去他爺爺的墓旁邊好好反省,並在這段期間代替他攝政。以此來回推太甲的罪行,看來應該不是很嚴重的過錯,而且是有可能透過悔改而改變或彌補的,因此伊尹才會只讓太甲去商湯的墓地懺悔而已。所以,我個人認為太甲應該就是因為偷懶或是沉迷其他玩樂,導致無法早起上朝,所以才遭到放逐的。文中所謂的「不明,暴虐」,或許只是後人的加油添醋而已。
以上,就是這一小段史料給我的一點點收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