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印钞的央妈关心造人,合适吗?

墻裏的人
·
·
IPFS
倘若我们真的有一天不幸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我敢断言,那绝非女性或者文科生的错误,而是僵化的计划经济。

一篇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央行工作论文成功破圈,占据了大多数人的社交媒体。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四位供职于央行及下属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博士,全文洋洋洒洒20页,13000多字。而且,关注的是一个宏大到不能再宏大的问题:

中国的人口问题。

记得我念硕士的时候,导师反复就和我强调过,做研究写论文,切口一定要小,如果沉迷于宏大的问题,论文就必然浮于表面,给出的对策也只是隔靴搔痒,既没有针对性,更不具备可操作性。

导师的谆谆教诲,我遵循至今。在我看来,写一篇文章,往往只有两个功能,要么普及常识,要么解决问题。如果既不能面对房间中的大象,又或者只能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文章写了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倒不如不写。

当然,和我这个学渣不同,央行的研究机构显然有足够的资格关注和讨论一切宏大话题。

作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始终是我们一切问题的核心,讨论和研究它十分必要。

我记得,很多很多年前,我国研究人口的大咖蔡昉就下过判断:

2004年为中国刘易斯拐点的标志性年份,而在2010年左右,人口抚养比开始上升,人口红利开始消失。

根据蔡院长的预测模型,我国GDP潜在增长率将从2010年以前接近10%,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7.6%,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将进一步下降到“十三五”时期的6.2%。

我查了一下国家统计局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发现,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6.7%,十二五期间,这一数据则是7.8%

现在回过头来看,蔡院长当年的预测,简直准得不能再准,堪称学术界的预言帝。

过去,我们被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所束缚,认为人类劳动力是同质的生产要素,人越多,边际生产率就越低。

所以,我们想出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个经典的口号,试图集中有限的资源提升人口的素质,不再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窘境。

说句实在话,我能够理解做出这个决策的动机和初衷,在极其有限的公共服务能力下,这是政策制定者们唯一能够想到的立竿见影的办法。

但是,哈耶克明确反对了这样的思路,他说:

带来生产率提高的,不仅仅是更多的人,而且是更加不同的人……不断增加的人口密度提供着新机会的多样性。

可惜,我们把临时的权宜之计坚持了太长时间,当全面开放了二胎生育后,却发现生育率始终没有反弹的迹象,相反还在一路走跌。

这让许多人都很纳闷,在传统的认知中,中国人对于生育的渴望是如此的大,以致于要冒着罚款、丢工作的风险多生几个。不该生的时候,偏要生,该生的时候,又不想生了。

人的增长越来越慢,现阶段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可你要知道,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用时髦一点的词来说,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运。

可如果人越来越少,没有人从事生产,没有人服务,甚至没有人消费,这注定不是一个好的趋势。

严峻而确定的未来早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但到底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恐怕我们从来就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更别提还有一大堆胡说八道的答案。

在我看来,这篇论文虽然将人口问题再次置于公众的讨论之中,但却提出了胡说八道的解决办法和对策。其中最离谱的两个思路,一个是把「中等收入陷阱」的锅,扣在了文科生头上,另一个则是把提升生育率的关键点,归结在女性身上。

2012年,蔡昉出版过一本书,当时还是学生的我,仔仔细细读了好几遍。

在这本名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书里,它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分为四部曲,分别是增长减速、经济停滞、社会问题、体制固化。

显然,仅凭文科生的一己之力要将我们拉入中等陷阱,是相当有难度的。

而关于生育率,不可否认的是,表面上看,女性的意愿是最重要的,毕竟这事如果强迫,是刑事犯罪,要坐牢的。

这个时候,我想起许多许多年前的一个小品,青涩的买红妹扮演的买买提说过这么一段台词:

是我们妇女创造了幸福,是我们妇女创造了人类,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男的也是白费。

可在四位作者的眼中,男性在这场提升生育率的大战中,似乎除了贡献自己的DNA之外,别无它用。

在我看来,这篇论文只是重复了我们业已形成的共识:

放开生育限制,政府托底,降低生育成本,打消生育顾虑。

到了如今这个节骨眼,经济学的博士们拿出的东西居然是大家嚼碎了吐出来的残羹冷炙。

能不能充饥?肯定是能的。至少火爆的二胎概念股就是例证,但有没有营养,就很难讲了。

而这篇论文更大的问题在于,在作者看来,人口依旧是一个可以计划的事物,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一个意思:

只要……就一定能……

可是,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如果都能够通过计划来达到理想状态的话,人们的生活就不会过的如此辛苦和艰难了。

人们选择什么专业,生育几个孩子,又愿意拿出多少钱消费,取决于经济活力和良好的预期。

倘若我们真的有一天不幸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我敢断言,那绝非女性或者文科生的错误,而是僵化的计划经济。

因为,诚如哈耶克所言:

计划者永远都不会获取足够的信息和知识以正确地配置资源……而人类理性没有能力创造出完全合乎理性的社会。

说得通俗一点,那就是:理想往往很难照进现实。

在我看来,操心的央妈还是应该回归主业,主管「印钞」

造人的事,留给卫健委它不香吗?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