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卑微与「正义」
3月16日晚上,一个住在燕郊,工作在北京的少女,微博名为能量少女YMC,因为骤然变化的防疫政策,手足无措站在两地交界的桥上,进退不得。被逼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发微博这个唯一的自救措施。
感谢新浪微博开发的长微博功能,让这个少女将彼时彼刻自己的卑微与无助,透过文字传递给了公众,瞬间收获巨大的支持与共情的同时,解决了她自身的问题,更让僵硬的规定得以松动。如果这个故事在这里就结束,那将是一个无比圆满的故事,它意味着普通人仍然有机会,通过正常的渠道,在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为更多人带来希望与改变。
但是,现实却偏偏要让故事有新的发展,平白生出一个糟糕的结局。少女在自己的微博上,更新了此事的后续。在表达感谢的同时,却鬼使神差地在文字的最前方标注了如下的字样:
如此强烈的情绪表达,虽然站在了「绝对正义」的立场上,却依旧让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但不限于转发微博,扩散消息帮助她的网友顿感错愕。于是,网友们迅速地将她与武汉时期的敲锣女放在一起,进行了再一次的类比,并得出结论——农夫与蛇的故事从来不是童话故事的专属,更不是灾难时期的偶发,而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大概率事件。
随后,故事的发展便又回到了一个日常的轨道与套路上,舆论场的声音,从支持切换到声讨,至谩骂,能量少女在试图解释失败之后,也不出意料选择关闭微博,试图结束这场始料未及的舆论风波。
循着过去舆论事件的发展规律,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可能会随着周末的到来而结束。但是,如果就让此事埋没在了三月的暖暖春光和皑皑白雪中,未免就显得有些浪费了。在这场风波中,能量少女是唯一一个具象的当事人,她前后反差极大的微博表达,反映了年轻人迥异于年长者的思路与心态,是一个值得反复揣摩的绝佳案例。
当困于桥上时,能量少女的微博中,除了显而易见的焦虑和急躁之外,最不易察觉也是最浓烈的情绪,其实是卑微。
按照能量少女的微博记录,从凌晨2点到7点59分,她分别联络了至少5个或许可以解决问题的部门。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她都始终希望能够在现行的框架中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透出小心翼翼,生怕惹恼任何一方,给脱离困境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附加条件。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大可自信地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能量少女了解公权力的行事逻辑,至少是不陌生。这个理由,足以让我认定,她卑微态度的源头,就是自己对于公权的恐惧。因为,作为个体的她势单力薄,而电话的那一头,尽管与她一样都是普通人,但代表的却是无所不能的公权,可以随时结束她的困窘,让她回到温暖的家中。
也正因为这样的恐惧,当能量少女从桥上回到家中,以之前的成功经验为参考,试图用一篇微博,结束话题,让生活重回正常的时候,她本能地意识到,自己的微博可能会变成「别有用心的人」的武器。所以,她必须要和「别有用心的人」进行切割,以便一直站在正义的圈子里,确保自己的安全。
于是,能量少女开启了自我审查,用她自以为最安全的表述,表达了拥护与忠诚,在日常的表达中,某些势力早就与世界上最大的邪恶划上了等号。但是,她忽略了人们对她施以援手的动机。人们如果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忠诚,完全可以在一开始就对她进行全方位的谴责,这显然比怜悯与同情的效果更好,也更为轻松,因为这样并不用调动人类更高级的情感。所以,能量少女的前后反差,让善良而单纯的人们忿忿不平之外,带来了极其糟糕的后果。
一方面,不少人愤恨于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发誓不再对他人的困境予以任何同情和帮助,预示着私德底线会进一步下探,袖手旁观将在更大范围内成为人们的行事准则;另一方面,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更束缚的世界,一旦某人站在了公权的立场,便不容置疑和挑战,因为恶猜个人就等于恶猜公权。人们为了保全自己,唯一的选择就是闭口不言,但内心的鄙夷和不满却不会消失,这些负面的情绪会持续搅动着人们的内心,而因此孕育而成的力量,究竟威力几何,是没有人能够预计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