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個抗逆「挫節」節慶活動:看見挫折的力量】

教育共享
·
·
IPFS
·
香港及全球社會在這些年遭遇的難關,已經讓許多人飽嚐逆境,甚至失敗的滋味,身心均傷痕累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最需要裝備下一代甚麼能力?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蔡碧蕊校長 (左)、生命教育機構總監林秋霞 (中)、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吳滿堂副校長 (右) 於「挫節」活動中合照

香港及全球社會在這些年遭遇的難關,已經讓許多人飽嚐逆境,甚至失敗的滋味,身心均傷痕累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最需要裝備下一代甚麼能力?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一連四天不上課,師生上下一起「過節」。這不是一個恆常的節日,這是一個全港首創的節慶活動——挫節。學校聯同生命教育機構,透過「認識挫節」、「預備過節」、「設計賀禮」、「過節派對」等項目,藉學生主導式學習、多元體驗遊戲、敘事體驗等形式,跟學生「感受挫折」、「面對挫折」、「克服挫折」及「慶祝挫折」,以逆向角度看「挫折」——有些事比成功更重要、不要輕看挫折的力量、挫折是通往成長的道路。


現今孩子的挫折是甚麼?

活動期間收了高小學生的「挫折」心聲,發現他們主要有七個挫折來源,按次序分別是成績、功課、手機、網絡、關係、比賽及其他項目。頭兩項 (成績、功課) 是本港孩子一直面對的學業壓力,甚至是主要的挫折來源,而後兩項 (手機、網絡) 是在疫症的境況下,由於長期居家學習而誘發的,例如時間分配不善,使用手機時間過長,導致往往家庭衝突;又因網絡供應不穩而影響學習進程而感到挫敗感。


節錄孩子的挫折如下:

1. 成績方面


2. 功課方面


3. 手機方面


4. 網絡方面


5. 人際方面


6. 比賽方面

蔡碧蕊校長說:

「這個活動以小五學生為主要對象,因為他們正面對很多預備升中前的學業負擔,加上開始踏入青春期,各方各面的壓力也有機會為他們帶來挫折;而且在疫症期間,停課及進行網課時,遭遇了不少困難,因此希望把這個『挫節』的活動送給他們,作為一份逆境中的禮物。」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教育共享Sharing Education (教育共享), 啟發自一個法國的古老故事《石頭湯》。 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人們學習互相分享,互補不足的美好; 當付出愈多,得到的也愈多,快樂也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身邊人。 我們相信: 1. 相爭不足,分享有餘 2.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3. 愈跟人分享,擁有的愈多 4. 從分享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5. 生命,因樂於分享而豐富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中文科裡的生命教育實踐:鳳凰木下的回憶】

【通往幸福的路上,回歸教養的初心:幸福失敗日】

【小學優秀日:豬豬大聯盟——老師心聲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