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计划对话语文界名师童蓓蓓:四大名著版本怎么选?如何通过思辨阅读激发兴趣?

C计划
·
·
IPFS

编者按:如何让孩子爱读、读懂四大名著原著,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不过,四大名著原著的篇幅长、文白夹杂、人物多、时代久远等难点,容易让孩子们望而却步。

C计划的思辨阅读课(L6暑)就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了《西游记》课程。近日,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童蓓蓓老师,一起聊聊四大名著的阅读方法。

童蓓蓓老师,语文界名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曾任《中学语文报》副主编,有20年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曾担任C计划教师,参与课程研发。

访谈人:C计划 叶明欣 朱寒烨

本次讨论的核心要点如下:

●四大名著原著选什么版本?

●孩子不愿读原著时怎么办?有什么辅助资源?

●如何通过思辨阅读激发兴趣,让孩子们真正“读进去”?

四大名著的价值

C计划:有的家长是从考试需求的角度去让孩子阅读四大名著。那您觉得当下阅读这四部文学作品本身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吗?

童老师:首先是文化意义——四大名著构成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记忆,这让我们拥有一个对话的共识基础。拥有共同记忆的人越多,这份记忆的作用就越大。

其次是文学价值。文学是发展变化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唐代有诗歌,宋代有词,元代有曲,而到了明清,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到达了巅峰。

为什么选择这四部呢?在明末清初就有了“四大奇书”的说法,包括《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金瓶梅》。到了清代,《红楼梦》逐渐取代了《金瓶梅》,与前三部作品一起被称为“四大名著”。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并陆续出版了这四部作品,进一步推动了“四大名著”这一说法的普及。它们是不同文学主题中的佼佼者:《西游记》综合了宗教和奇幻,《三国演义》讲朝堂和权谋,《红楼梦》讲家族和爱情,《水浒传》则是江湖黑帮这四部小说最大程度地呈现了当时的世情世貌,同时,这其中探讨的大问题又是超越时代的。

最后是可批判性。这四部作品里的故事、人物、时代都有很强的复杂性。我们可以带着批判意识,找到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去反复琢磨、追问,看到不同视角下一件事情是否合理,以及不同阶段、不同处境中人物的多面性。这也是为什么文学经典常读常新的原因。

C计划:“名著”的标签有时候容易把作品“神化”,读者有一种“朝圣心理”。您怎么看四大名著的这种地位呢?

童老师:四大名著固然有其独特价值,但没有必要将其神化。这四部小说在当时,以现代的视角看来,可以算作爆款网文。元代科举制度一度取消,很多原来打算去考功名的人,为了谋生就到戏班子里写戏文去了。而这些故事,除《红楼梦》外,有许多很早就已在戏台上流传,作者整合资源后,根据时代特质和观众趣味加入各种元素,很接地气。像《西游记》,就很有童趣,充满想象力。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是“四大名著”,就觉得高不可攀。



/NYT/

四大名著的阅读障碍

C计划:可能因为时代背景、语言差异、篇幅浩大等原因,有的孩子对四大名著原著的阅读望而生畏。在您的阅读和教学经验中,是否还发现了孩子有其他的阅读门槛和障碍?

童老师:每一本的阅读障碍可能各不相同。

《西游记》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冷僻字,尤其是和宗教相关的很多字。这个可以通过注解解决。中小学生可以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无障碍阅读版”。此外,《西游记》采用韵文和散文二重奏的方式,其中韵文部分有大量的关于道教的信息,包括人物的出身、各种器物的来历、人物的力量来源等等。

编者示例:

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

——《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红楼梦》里面的阅读障碍不是爱情,而是对于环境、服饰等场景的描写。中小学生关注的更多是故事情节、冲突,《红楼梦》中有冲突性比较强的章节,但也有相对平和、更侧重场景描摹的部分。孩子在这些部分的阅读中,可能长时间难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就很容易疲劳。像这样的章节,完全可以跳过。等有了一定阅历以后,特别是对古代服饰等知识有一些了解之后,看起来也许会津津有味。

编者示例: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三国演义》的难点是文白交织。文言和白话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白话文更偏口语,生活化一些,容易理解;文言文则更书面化,语义相对复杂。不过《三国演义》运用的是浅义文言文,不必太过担心。

编者示例:
张让、段珪见董后一枝已废,遂皆以金珠玩好结构何进弟何苗并其母舞阳君,令早晚入何太后处,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

——《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水浒传》中存在暴力,但阅读不等于崇尚,也可以是审视和批判。暴力作为元规则(吴思)在历史文化的叙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对暴力的反思是远远不够的,人们需要通过一个个案例来区分暴力带来的快感和伤害,思考暴力依赖带来的问题,进而探索社会正义系统与个人暴力之间的关联,甚至还可以触及公正的价值。

编者示例:

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

——《水浒传》第三回《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阅读版本推荐和辅助资源

C计划:现在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是建议初中阅读《西游记》和《水浒传》,高中再阅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小学时就读完四大名著原著。您怎么看?

童老师:阅读得优先尊重孩子的意愿。通过讲故事、共读、提问、讨论的方式,带孩子进入这个故事。但是孩子当前如果真的不感兴趣,还是不必勉强。

也可以先从其他形式入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连环画是不错的选择。四大名著都有很棒的连环画改编作品。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看影视剧,我比较推荐80年代改编的那几部电视剧,虽然特效只有“五毛钱”,但他们基本上是忠实原著的。

不过,影视剧,包括现代文翻译版本,还是会加入影视创作者的很多主观表达,你会不知不觉地会被他们的想法所暗示。所以最好是最终能回归原著。文学很难被替代的原因之一,是它是由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对一部作品的描述和想象。每个人心里、大脑当中形成的图景会很不一样。

原著的版本上,我推荐人民文学版,忠实于原文,注释也比较专业。

编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大名著还有12册的“无障碍阅读版”、11册的“大字本”

C计划:我们是把《西游记》的原著思辨阅读课安排在六年级。此时孩子相对有一些文言基础,同时我们把其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理解难度较低的章节、片段挑选出来进行主题阅读,可以降低一些难度。

编者:如果只单买《西游记》,可以考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版本

确实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阅读节奏。比如,有的孩子二年级就能看整本文字书,有的孩子四五年级还主要看漫画书。所以家长在引导上,可以循序渐进,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运用对应的辅助资源。

比如除了童老师提到的影视剧作品,还有音频资源《凯叔的四大名著故事》;“狐狸家”的《西游记绘本》《三国演义绘本》《水浒传绘本》;连环画:《一看就懂的四大名著故事连环画系列》;用现代文改编的整本文字书,可考虑使用三联书店的《名家改编四大名著》(段启明 主编)。这些可以作为孩子读原著前的阶梯。

/NYT/

四大名著的思辨阅读

C计划:那么您觉得如何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读原著的兴趣呢?

童老师:我们浸润在这样的文化当中,哪怕从来没有读过四大名著原文,但是里面的人物,他大致的性格、大概的主要事件,都多少有了解,不是完全陌生的信息。我们可以把阅读当作一个熟悉的朋友在跟你聊八卦,讲他自己的故事,随着事件发展你会有共鸣,有疑问,有分析,进而了解到更多的事实。

所以我们可以就着孩子已知的一些信息来提问。比如说孙悟空,明明他一个筋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而他们从长安出发到取经的地方,刚刚好是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一个筋斗直接翻过去呢?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费人费力,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呢?让孩子带着问题去书里寻找答案,慢慢就读进去了。

C计划:确实,“提问”是思辨学习的重要方法。在C计划的课堂上也有【为什么】阅读法,比如对人物的行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对情节问“作者为什么这么设计”,来发掘书本更深的含义。

童老师:整本书阅读,最棒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激励人提出问题。哪怕是聚焦某一个道具,不断地提出问题。当他在一个故事里面,看到了变化,看到了前后有不一样,会被激发起探索欲。人类对于新的东西,对于刨根问底的那种渴望,是跟食欲一样的本能,就像爱听故事和八卦一样。基于对变化的发现,他就会想,究竟是怎么回事?

比方说紧箍咒,悟空成为斗战圣佛以后,他头上戴不戴箍呢?哎,没有戴。那是什么时候掉的呢?是念了一个什么松箍咒吗?这时候就需要回过头去书里面找,把与紧箍咒有关的信息找出来,不断返场和思考,才能逐步加深理解。就有学生发现并没有松箍咒的出现,那么“会不会是这个紧箍咒其实到了孙悟空的心里”?围绕这样一个新的提问,又可以进行新的一轮探讨,对故事内涵的探索又深入了。

C计划:您提到的这个点很有启发性。确实只有在文字内部的往复之间,才会有一种沉浸式的思考。

比如我们带学生读《西游记》,以悟空的成长六阶段为主题。学生会在这种主题式的阅读中,结构化地去探索和分析文本中人物的变化和原因,再通过思辨讨论读出更深层的东西。比如悟空从一开始大闹天宫,到最后成为斗战胜佛,中间有很多言行的变化,有学生就说:“这一路降妖除魔,也许除的不是真的魔,而是他们内心的心魔。”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延展到作者设计思路的探讨,也会很有趣。

童老师:学生读《红楼梦》原著时,就有人问,为什么要把林妹妹设计成一个病恹恹的形象呢?她是挺有反抗精神的一个人,也很有头脑,又很幽默。

孩子们讨论发现,如果林妹妹身体强壮的话,那真的是六边形战士了。后来网上也真的出了《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林黛玉拳打镇关西》等等创作,赋予林黛玉以健康的体格。孩子们说,身体好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确实天生体质弱没办法,那至少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安然栖居。

C计划:我们的思辨阅读还会尝试去将文学作品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从《西游记》里的团队合作出发,孩子们就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多想说的。您会怎么运用这样的方法呢?

童老师:一般通过归类,比如说人物有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困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再联系自身,看看我们生活当中会不会遇到类似的困境、选择、人生状态。当然,有些事情涉及孩子自己的私生活,要在他主动、乐意分享的情况下才可以。

在引导过程中,还要找到他们的生活和这个议题的中介点。比如说,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就可以让学生想,在你们看来,用看待老师的评价角度来看,你觉得这个林黛玉是不是一个好老师。学生在评估的过程当中,很自然地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当中形成的标准使用出来。比如说老师要亲切,要从学生的能力入手,会鉴别好的阅读样本等等。甚至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比如说贾宝玉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好的、合适的恋人,薛蟠是不是一个受虐狂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转化成评价标准,进一步讨论。

C计划:人们讨论起一个角色,常常会很快地去进行一个浅层的道德判断。而C计划的思辨课堂上会使用【人物分析法】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成因,比如先天的、后天的、家庭的、社会的各种原因,对他进行一个更深入的再理解。

/Valentin Galmand/

比如我们在《西游记》思辨阅读课里讨论过“唐僧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师傅”。学生当时都炸开锅了,觉得他不配,只会到处惹麻烦,还得靠徒弟兜底;这就是直接拿生活中一个导师或长辈的“应然”标准来评判唐僧。但对唐僧这个人物的背景、成长经历深入分析之后,孩子们发现,每个人都是需要成长过程的,所以孩子们之后又会对自己之前的评价标准进行反思。

也恰恰是在文艺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有这种多面的视角去看到人物的复杂性。但在生活里,可能只能看到这个人单一的一面。

童老师:电视剧《狂飙》里的高启强不就是吗?他干了很多坏事,但也还有很多人同情他。这个人原本是一个好人,慢慢被逼成一个坏人,身上有很多值得人充分去理解的地方。刻画得好的人物,是这个人物明明干了很多坏事。但是你对他就是恨不起来。

还有像《水浒传》当中被逼上梁山的林冲,他无路可走。他想找一个地钻进去,就露一条缝透口气都不行,世间容不得他一口气的存在。这个时候他被逼上梁山,大家就很同情他,他的造反就不再是一件“坏”的事情。

C计划:四大名著的思辨阅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价值观的探讨。比如,像童老师提到的《水浒传》里的暴力行为,包括《西游记》里其实也会有一些暴力的成分,我们在阅读时很容易代入书中行为人的视角,觉得这些暴力行为是顺其自然的,是完全合理化的。这里不是说要去苛求作者和过去的时代,一部分暴力的产生确实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作为现代读者,是可以去反思为什么我们阅读时“没有察觉到暴力的不正当的那一面”。这种对暴力的探讨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很多现代人都在无意识中就成为了网络暴力的一份子,甚至为侵略战争、恐怖袭击摇旗呐喊。

包括《三国演义》也涉及到我们的史观。很多学生读《三国演义》是很喜欢曹操,认为他很厉害,而不喜欢刘备,觉得他很面。比如曹操攻打荆州的时候,老百姓们都非常害怕曹操会屠城,所以十万老百姓跟着刘备一起跑,刘备因为要带着这些老百姓,所以军队跑不快,差点就被曹操给消灭了。那我们怎么看待曹操、刘备这些人物呢,代入曹操的角度,和代入老百姓的角度,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但很多时候我们是缺失老百姓的这个角度的。同样一段历史,让曹操去写,还是让刘备去写,还是让逃亡中的那个老百姓去写,差异会很大。这样孩子才能理解什么是“不同的历史书写”。

童老师:对历史和史观进行批判性思考非常重要,同时对信息素养要求更高了。我们师生可以找不同的证据来交叉印证,包括可以阅读《三国志》来补充。

C计划:谢谢童老师从多个角度和我们探讨了四大名著的阅读方法,收获很大!

童老师:和你们聊天也很开心!


C计划最新思辨课已上线!在线直播课,适合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学生,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独立思考、高阶表达、人文素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计划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蓝方:倦怠社会,我们想培养怎样的人?

C计划8周年现场回顾:相互联结,彼此看见

叶明欣:8年是一个开始,也是∞ (无限) 的展望 |C计划八周年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