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是民主的實踐,或是傷害?
昨日(10/23)是台中第二選區陳柏惟罷免案,是台灣史上第一個被罷免成功的立法委員。無論讀者秉持什麼立場,這場罷免案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一個重要拐點。
在此之前早已有「割闌尾計畫」(主要目標為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等立委)、黃國昌、韓國瑜、黃捷、王浩宇等政治人物,那麼陳柏惟罷免案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思考?
罷免是民主的實踐,或是傷害?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多數人會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判斷,套用在一個制度上,更何況這個制度一再的被修正。
今天催生今天這套罷免制度的,正是2016年民進黨與時代力量所主導的修法成果。但是台灣罷免制度至今的修法次數,則有六次之多。
因此若是忽略罷免制度修法的歷史進程,粗暴的以國外無罷免制度對比,直指無罷免制度才是優質民主國家,無疑是犬儒心態。
無論民主或獨立,政治權力都如魔戒
卡爾馬克思曾說:「歷史總是在重複自己,第一次是悲劇,再一次就變成了鬧劇」(History repeats itself, "the first as tragedy, then as farce)。
對比台灣罷免案遍地開花的出現,成為這句話完美的註解。
也許我們都忘了,民主制度不是一蹴可幾,更不是鐵板一塊。民主的概念和制度始終都在流動。無論民主或獨立,政治權力都如魔戒,民主當然並非請客吃飯,但是必須謹記一旦套上權力的魔戒,便容易拋棄問政的初心;在民主主的路上,多問問自己在民主面前多謙卑,民主才能走得更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