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s社区活动提案”得到第11名的是“社區活動提案 | 得到第11名的是…”

阿布拉赫
·
·
IPFS
·

不久前一天,在不知道哪篇文章下闲聊中被@戰地島民KMnese “钦点”要做这次活动的“监督人”,一口应允。其实有些草率,我当时根本不知道我应允下来的事情自己能不能胜任。贸然答应做自己不了解的事,是会有好心办坏事的风险。但我好像最近经常干这样的事,一方面是不大会拒绝别人,另一方面,总期待着新事物能让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产生新的视角。所幸,当活动“监督”这事,如今看来难度没有很大,难度大的是一直想要参与的“活动文”。

@戰地島民KMnese 的活动提案文刚发布的时候,在评论里@我 出主意,我粗略一看,没看懂,留了个“我想想”。后来,要不是上文提及的闲聊,我几乎要把这件事忘到了九宵云外,更别说参与其中。那天答应做监督后,和@戰地島民KMnese 在TG上有一翻聊天,感觉到他对活动的上心程度,是出乎我的预料的。我来了matters也有将近一年,看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多数活动的规则是“平易近人”的,一看就能明白。组织者的用心程度,以我“遥远”的视角看来,主要体现在赛中、赛后的总结文章。比如我记得有组织者把活动总结做成了动画,还有期中期末多篇总结详细介绍参与文章的,但我其实是第一次看到有组织者,在活动初期,为了规则、为了丰富matters的枝叶而“殚精竭虑”的,那就是他。

他在聊天中,对于标签追踪人数少,配捐金额不足苦恼,担心因此活动的吸引力会下降。为了丰富文章内容,他设置了“抽獎 + 徵題目”环节,但又因为市民不按格式留言而苦恼。

他的原话


我相信大多数参与活动的市民,是不在意规则的。只要这个题材他感兴趣,又觉得能下手,应该就会参与。因而没有多少人会去仔细研究他的那些奖励机制,因而也较少可能按他说的做。但就像他给@KM 的留言回复里所说,“另一方面 我就真的是拙於活動規劃 常常很貪心”,贪心是缘于真正想把事情办好。

这是他在TG中的原话


我想像他理想中的活动展开,应该是市民们在评论中踊跃献言献策,提出自己想看的清单,争取“中奖”的同时,也为想参与活动的作者们提供思路,形成一种特别良性的互动,从而使得最终的参与文章,以这次活动为干,在各个方向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比如很久以后,人们可以在“#第11名得主是……”这个标签下找到top11的书单,top11的影单,top11的科普读物,top11的恐怖电影……等等各种各样的清单,从而极大地丰富matters的生态。

可惜,这个特别有创意的构思,就像长期以来很多人抱怨的matters上好作品并不一定能匹配相应的拍手一样,遭遇到了一点点曲高和寡的困境。那些参与者最踊跃的活动,是规则一看就明白,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几乎人人脱手就可以写一篇的那种,而“第11名”这种有些绕口,又有些文艺向的活动,其实有些难以引起广泛共鸣。并且,真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参加活动,似乎要比其它大多数的活动参与文章多费很多心思。

比如我,一开始没看懂,并没有想要参与。后来感动于岛民的诚意,决定要写一篇,但想了这么长时间,却一直下不了手。一篇推荐文章要着重写第十一名,这事乍看就不大容易理解。如果我对第11名有这么多话要说的话,那排在他前面的十个应该个个提起来就心神荡漾才对,但文章中又不能着墨过多,对我这种写东西爱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的人来讲,太难了。

然而,以一个浪漫加完美主义活动组织者的角度,怕不是仅仅想组织个活动了事,也不能容忍参与文章变成干巴巴的清单列表,或者丧失清单功能,变成单一作品的推荐,所以,才有了他那些复杂拗口的规则。

我给他说,也不用太认真,既然活动提案出来,不如顺其自然好了。但显然,他不打算这么想。前几天还给我说,担心参赛文章有点少。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一来有感于@戰地島民KMnese 对于深度参与社区活动的认真程度,想把他的用心告诉大家;二来也希望借自己微薄的影响力,把活动推荐给更多的人。如果能因此和大家一起推动社区生态,那便是善莫大焉的事了。

但是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这篇文章就可以形成一篇活动文,正好很符合组织者对活动的构想。

这个活动的想法足够好,但因为门槛略高所以参与度不足,所以只能屈居第11名。至于前10名嘛,社区活动无数,我凭记忆及个人喜好排个序,不够客观之处,还望各位组织者海涵:

第一名: #Matters新人打卡标签。

我印象中,这个活动是@米高與小狗ThankYou 创办的,不过刚去确认发现主理人是@Matty 本人,但毫无疑问,米高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还有fide。这个标签如今已经形成了接近1000篇文章,让每个新人初来乍到都能感受到扑面的热情,没有它,很可能便没有Matters今日之繁华,第一当之无愧。

第二名:【我們在Matters寫字】走過2019(有獎徵文)

如果说上一个活动是热情应门的主人,那么由@fide 主办的这次“灵魂拷问”便是一场触及心灵的对谈。活动举办正值年尾,又逢华人世界风起云涌之时,还是我初识matters,三个节点交互,对我个人的冲击力,至今无活动岂及。

第三名:社區活動提案:我的N個中國

这个活动是由@梁啟智 老师发起的,至今产生了86篇作品。如今华语世界,无论你身处宇宙的哪个角落,无论你对中国是爱是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你无法避开他。这个活动让所有人有机会深度思考自己和中国的关系,尤其很高兴地看到马来西亚的朋友也踊跃参与其中。

第四名:【Matters社區活動提案】“我平常都看什麼書”徵文活動

这个活动掀起了Matters市民的读书热,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以#我平常都看什么书 这个标签检索,已经持续产出了98篇文章。可惜,活动举办者@空心二胡 好像很久没见在马特市活动了。

第五名:社區活動提案--「我的寫作空間」徵文活動

主办者@宋雨桐 是专业作家,给了个机会给大家一同展示自己的写作空间,对于Matters这样一个写作平台来讲,可谓恰如其分。至今,标签下的文章也有78篇之多。

第六名:你就是锦鲤!少数派多元创作大奖赛

这个活动产生于当时政治文满天飞的历史背景下,每次点开首页,霸屏的都是时政文章。说实话,本人深度关心政治,但觉得那时候的Matters缺乏一点儿多样性。因此,这个活动应运而生,可以说,对Matters的生态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惜,@Hymnsin 本人也好久没出现了。

第七名:社区活动提案 | 我认识的一位性少数

活动的组织者是@k粒码 ,她并不十分活跃,最近二三个月鲜少露面,但她给Matters留下的,是多元、开放、包容,十分不同于我从前浸淫其中的任何华语社区。

第八名:社區活動提案|「展開書店講講」徵文活動

组织者是@frisky ,产生了很多很棒的文章,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有趣的独立书店,为以后可能到来的缘份牵了一根红线。

第九名:【社區活動提案 | 📜徵文比賽】明日之後,這場疫症將怎麼改變我們的世界?

发起人@清議 ,是一群香港大学生,专注于对这个时代的深度思考。活动发起在3月份,那时候,可能谁也没想到这场疫情能如此旷日持久,并且看上去仍无出头之日。

第十名:社区活动提案:言起教育

发起人@凌于深渊 ,是屈指可数的我通过Matters认识之后在TG有过交流的人。我记得刚开始她说她本人对于政治比较不敏感,如今,虽然她大隐隐于马特市,但以我不成体系的从旁观察,她对于政治向的东西,热情非比以往。她在TG有个公众号(该称作公众号吗?),叫安利狂,公推荐一些很有意思的文章,我私自推荐,希望她不会介意。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已经大大超出我的预料。想种个土豆的,最后结成了番茄。哈哈,好在,这两种食材我都喜欢。因为是临时起意,并没有经过特别系统的准备,所以其实前十名的列表,除了前三在“个人维度”里客观公正以外,后七名排序可以不分先后,我觉得都很好。艾特了很多人,有点儿扰民,先说声抱歉!

此外,这篇活动文,就不参与评奖啦,谢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乡村日记(四)

乡村日记(一)

乡村日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