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布拉赫
何必做一家人?
上周末去参加了一个小型的纪录片放映活动,《我们一家人》(All in My Family)。四十分钟的短片,记录了一个男同出柜、移民、代孕、探亲的历程。片子太短,和一个Vlog的体量差不多,大概是作者几次回国探亲的视频片段编辑整理而成。不过,已经足够真实到血淋淋的地步。

一个叫新和的无人知晓的小镇|广西游记(三)
夜里非常安静,打开阳台的门会有点儿害怕,河边茂密的林木以及湿热的空气,让人想起《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那个电影很难懂,但我记住了泰国湿热雨林里的鬼猴,他有着一双炬火般的眼睛,他趁夜潜回家乡。

出家人大概也是人
前日看鲁迅的文章,《我的第一位师父》。讲他小时候,父亲为了使他平安长大,让他拜僧人为师。他的和尚师父,以及子承父业同样做了和尚的师傅的儿子,都另有家室。他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对这样的事情做一向尖锐的评价,态度有些暧昧。甚至于,我几乎感觉他是认同的。
漫长的季节,漫长的人生
是的,那是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生活,千百年来,始终如一。
什么是湿气?
流水帐。
故事只讲了一半
万玛才旦做为导演留下两部遗作,一部《陌生人》,一部《雪豹》,都已经杀青。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初剪,还是只有素材。希望他已经完成了大半,到可以拿出来播放的程度,没有配乐、有瑕疵也没有关系。可是从网上的消息来看,这部和黄轩合作的《陌生人》,杀青时间是三月底,完成初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红色龙州|广西游记(二)
龙州县城在中越边界上,因为法国和越南的关系,以及越共和中共曾经的“兄弟情谊”,这里曾是战略要地。如今一切俱成云烟,留下两个“景点”:“胡志明展馆”和“法国领事馆旧址”。胡志明在20世纪上半叶和中国共产党过从甚密,从展馆留下来的照片和资料看,他一年“窜访”中国数不清有多少次。

螺蛳粉之锅|广西游记(一)
然而无论如何,我在广西地面上第二次尝试爱上螺蛳粉的努力,仍然以失败告终。

新闻与报纸摘要
今天参加老乡聚会,听说村里很多苹果树被强行砍伐了,由头是“退林还耕“。”不知道这说法是否真确,很惊讶。似乎不久以前,还是“退耕还林”,父母因为老家地里的果树,每个月政府给补贴一百元(大概)。现在想来,当年地方应是为了完成上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kpi,才有那政策。
焦虑
最近动不动焦虑,只要工作的事找上来,就容易失去冷静从容。不久前有天晚上,为了思考一个似乎有点复杂的算术题,竟然一夜未曾合眼。几度躺在床上,几度气得顿足,然后爬起来,在电脑前坐到几乎天亮。一旦第二天想通了,就觉得也没有那么难,不知道为什么那样。
2023厦门马拉松赛记
厦马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2022年初,一批马拉松组织者,在经历惨淡无声的2021年之后,纷纷开始尝试组织报名。运营公司倒闭得差不多了呀,苟延残喘着的那些,员工也没剩几个啦,再不试着做点什么,这未来还有什么指望?我也憋疯啦,但我那时候冷眼旁观,不肯报名比赛。

厦门往事
那天中午在一家小店吃牛肉面,老板娘问是不是第一次来厦门,我说不是,十五年前待过两三个月呢。然后,突然,就脱口而出:我当年待的地方叫马巷。过去很多天以来,我一直搜肠刮肚,但拿着地图也无法确定当年身处何地。很多地名似曾相识,乱花迷眼。我问老板娘,马巷是在哪个区?
西北行记之兰州篇
很长很无聊,慎点。

做财务的为什么都那么可怕?
又是流水帐啦!
《三体》系列二刷读后感
又给回五星吧,虽然我对于这里的人物塑造还是有些意见,但这还是本牛逼的小说,不在我此前对中国作家的想象框架内。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一定是糊里糊涂没怎么读懂,以至于我根本忘了结尾是什么样的,不止是结尾,大多情节都忘了。第二次是边读边往回找,因为二刷时有了一些天体物理及科学家们对追求“神的...
《火与血》和磕头
今天读《 Fire and Blood》,Jaehaerys和Alysanne出巡到了临冬城,国王看来没有干成什么大事,但是给了王后充足的时间来体察民情。这王后也着实能干,笼络大臣、关心群众,甚至做了一次女权人权急先锋。把从前各地领主们享有的属地新娘初夜权通过立法废除了,真伟大!
西北行记之西安篇
Sorry,没有景点。

绿皮火车
神游太虚幻境,消磨旅途时光。
重读《倚天屠龙记》随想之一
虽然金庸武侠中的很多情节现在看起来过于胡诌了,但其人物塑造和人文价值还是那个时代中国小说里不多见的。《倚天屠龙记》最早成书于1961年,那时大陆人还在饿着肚子和敌对势力做坚决斗争呢。真得感激有个香港,不然以大陆的环境,怎么可能出现那样的作品。
读圣经(十五)|圣保罗的信
那,毕竟是除夕,喜欢过的就祝大家新春快乐,不喜欢过的,祝大家想不过就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