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球王比利
戲院關閉,唯有在網上找戲看。自己一向愛看紀錄片,而Netflix有不錯的選擇,部分更是自家出品,頗有口碑。這天看到這套《Pelé》,已經是去年二月推出的。這位巴西球王曾經瘋魔一時,但他退休後,輾轉當上評論員,而在世界盃賽事期間,往往逢貼必輸,攪到有些實力份子情願他不要提自己的名字,港人稱他為「烏鴉口」,的確帶點不敬,但也是較年輕一輩人對他的印象。
也許是年代久遠,他以17歲之齡參與1958年在瑞典舉行的世界盃時,自己仍未出生,相信現今的球迷,真的看過他比賽的,少之又少。跟自己一樣,只是道聽途說,況且當年電視還未普及,即使後來播出的片段也是有點模糊不清,更多只是入球片段那十多秒,很難說有特別印象。因此,我也有一刻懷疑,這套紀錄片會不會是大部分一個個訪問,講多片段少。
因此我的碓非常驚訝他們可以找到如此多影像,我不肯定他童年的片段是真實,應該是後來製作重現當時情況,但配合「劇情」也算合理。而一跳到他簽約山度士(Santos)球會後,練習,比賽,出國途上,在酒店和一些私人場合包括他的婚禮,應該是真實的錄像,大大提升電影的可觀性。當然,也有今日今日的他,和一班當年隊友,教練,家人的訪問,算比較全面。
自己知道這個人物的時候,已經是他去了美國的事業晚年時期,除了一些通常是技驚四座的精華片段外,我沒有看過他一場比賽。而每次世界盃比賽時,總有評述員提醒,他是唯一一個得過三面世界盃冠軍獎牌的球員,是如何偉大!後來我也對世界盃歷史有些研究,做過大量資料蒐集,才留意到他在62和66年的賽事中,都只踢了頭兩場便傷出,沒有再參與餘下賽事,而58年一屆他只剛滿17歲,而我們心目中的巴西國家隊必然是球星如雲,個個獨當一面,他不過是其中一員吧。因此感覺上,他應該是適逢其會,剛好遇上巴西皇朝的時期,搭上順風車而已。
但從電影中所見,他的表現真的是神乎其技,在那年紀(當時是世界盃決賽週紀錄中最年輕的球員)去到半個地球的異地在如此大的舞台,全無怯場,在嚴密防守下,仍然可以施展渾身解數,玩弄比他高大的對手,如入無人之境,個人入了五球,對球隊來說,是舉足輕重,得到冠軍是他有份努力的成果,無可置疑。62和66年的確因傷,貢獻不多。但70年,他原決定不再踢世界盃,最後為人民,為自己再戰,當時已有聲音指他已走下坡,強弩之末了。結果他重拾初心,尤如當初的少年心態,投入拼搏,不計勝敗,只從比賽中取得喜悅。
除了入球,有幾個精彩時刻更能讓人了解比利有多厲害。第一埸對捷克,他在自己半場近中圈,見到捷克門將站到禁區頂,他便突然放一記冷箭,球飛越門將頭頂,他轉身狂追,球只在門眉和門柱的角位兩吋之遙出界,他閱讀球賽的能力可見一班。第二場對英國,他的一記精彩頭搥,只可惜遇上英國名宿門將賓士的精彩撲救,但這一搥一救已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的標誌性片段。而後來在決賽對意大利,比利的球搥如出一轍為球隊追平。第三場對烏拉圭,最後階段,比利接應直傳,勢成單刀,門將出迎,但比利只是跳過皮球,從門將右邊繞過,再跑到他左邊,再追上皮球加一腳射向空門,可惜有點偏差,皮球在遠柱邊出界。他也做出多次無畏無懼單人力闖敵陣,還有他獨特版本的No look pass,都顯示他的過人之處,並無半點暮年之態,以最好的表現最後一次代表國家隊。
當然,他也是一個平凡人,電影在短短介紹他童年的生活和家庭背景之後,便輪到今天的比利出場。在一個空洞的房間,只見一張空凳,然後一個黑影,扶着步行器(walker)走向椅子,坐定後將步行器推開,有另一個人來拿走,然後鏡頭推向這個人的上身,我們見到今日的比利,面容有些不同,但觀察一下,也不難認出來,畢竟歲月催人,他已經八十歲了,而且幾年前做過大手術。不過,開始訪談之後,那種老態也漸褪去。後來他和一班舊隊友聚餐喝酒,大家又好像回到從前少年時光,開個以前常開的玩笑,依然笑到人仰馬翻。
如果以為電影是來懐舊,重申這個一代標誌性球員的偉大,電影接下來的時間,恐怕令人難過。在播放他的婚禮片段後(比利後來再結過兩次婚),記者竟直接問他有沒有做過出軌行為。比利遲疑一下,承認了,並且解釋,在那時代,球隊經常出外比賽,在陌生城市,很多女球迷願意投懷送抱,避無可避。他還承認,有些甚至有了小孩,他是後來才知道。(早兩年的一部馬勒當拿的紀錄片也有同樣劇情。)
但最大的污點,卻是來自政治局勢!原來巴西出現一次政變,由軍方奪權,自1964年開始以獨裁統治,直至1985年才結束。期間濫補濫刑,民怨沸騰,但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而比利是很受擁戴的球星,生活還不算太差,而且經常出外比賽,眼不見為淨,他自己也盡量避而不談,即使很多人想知道他的政治立場,亦希望他是站在人民的一方,甚至祈望他會講一兩句,他自己卻沉默地保持中立。
但正所謂「避得一時,避唔到一世」,他的足球事業如日方中,在他接近第一千個生涯入球的時候,全國上下都關注。終於成為歷史之後,眾人都替他高興,以身為巴西人感到驕傲。而獨裁政權也看準這一點,希望利用比利替自己漂白,於是發出邀請,說總統要接見比利,恭賀他一千球的成就。結果,比利前往,和總統握手,合照,言談甚歡,也傷盡擁護國民的心。其中一位前隊友現在提起,仍猶有餘忿:「我深愛這個人,但並不阻止我指責他!」並指他只要肯說兩句,肯定有份量,對國民有正面作用。可惜他身為一個受逼壓的黑人,卻是選擇做一個唯唯諾諾的順民!他說起來還火氣十足,而比利只是聳聳肩自我解釋,總統要我去見他,我可以怎樣?
而電影亦交待了獨裁政府要利用世界盃的成就,去粉飾政權,66年失敗後,70年人才輩出,大好機會,因此政府很早已介入球隊的操作,職員和教練團幾乎全是軍政府的人,掌控了決策。另一關鍵是比利在66年比賽後已宣布不會再參加世界盃比賽,所以政府派人遊說,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令比利非常困擾。踢,肯定有球迷不滿,罵他助紂為虐;不踢,不知道政府會有何後着。他思前想後,幾番掙扎,最後決定為國民,為自己,最後一次參與。他當時已三十歲,相當肯定不會再有另一次,所以他加強操練準備,要以最好狀態去應付。
偏偏,軍政府派來的教練對他有些成見,而且安排他一個新位置,令他無所適從,雙方經常為排陣和戰術而爭執,而且越鬧越大,簡直到了勢成水火,教練甚至虛報比利驗眼報告,指他視力衰退,要將他踢出隊。基於他是軍政府成員,他的權力幾近為所欲為,最後他一次公開說:我不管他們(指軍政府)如何選部長,他們也不要管我如何選球員。這句話似乎冒犯了當權者,教練終被撤職,由沙加奴(Mario Zagallo)接手,他是58年冠軍隊成員,也是比利的前隊友,球隊的準備工作才重拾正軌,之後的,已寫進歷史了。不過,背後的獨裁統治如何左右了大局,當時不是太多人知道。
其實,比利和他的球隊山度士曾經來港比賽,應該是70年世界盃之後,他轉去美國之前。當時好像是賀歲波的時間,安排了四場比賽,分別對香港隊,港聯等代表隊,但實力懸殊,都是大比數落敗。而最後一戰,主辦方邀請了英國的紐卡素球隊來對陣,依然不是對手,但出現一個香港足球歷史的一個金球。比利背向紐卡素球門,在禁區內接應傳球,有後衞從他身後緊逼,他輕鬆地控球在空中,球不落地,兩下,三下,突然以大腿將球撞高向他身後,並迅速轉身到後衞的身後,在空中再控回皮球,然後抽射入網。後來有人數過,他前後碰球五次,完全沒有着地,最後更送球入網,令人嘆為觀止。當時沒有直播,也不肯定有沒有新聞片段,但有人將山度士訪港的比賽拍攝,後來剪輯成電影,在戲院播放,我頗肯定有看過,不過印象已十分模糊,也已記不起電影名字了。
回到這部電影,最初介紹他的童年時,他父親也是足球員,但一次受傷而被迫退休,家庭收入受影響,比利年幼時已輟學,出外當擦鞋童幫補家計。這個擦鞋箱對他來說,意義重大,而電影後來見他坐在大宅內,抱著一個擦鞋箱,輕輕敲打,一邊沉思。一個當年的窮小子,沒受過多少教育,但經歷過幾許風風雨雨,今天回望,還總不算太差,寫下的歷史是鐵一般的事實。有時,我們對某人的成就有所質疑,恐怕只是我們對他認識不深而已。而我們對時代的面貌或某些國度的政治背景,認識也真的太膚淺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