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調情學

子非魚
·
·
IPFS
·
追尋真愛的萬用公式,人際互動專家讓你面對自我,走進關係

📘閱讀書名

調情學:追尋真愛的萬用公式,人際互動專家讓你面對自我,走進關係


📖閱讀筆記

前言

調情學囊括了兩個面向:調情的科學,以及互動的藝術。


第一章 關於調情七個最大的迷思

  • 迷思一:調情相當困難。
    法則一:調情很簡單。

  • 迷思二:好的調情是自然發生,而非刻意製造的。
    法則二:調情是種技術。

  • 迷思三:調情十分嚇人。
    法則三:調情並不嚇人。

  • 迷思四:拒絕是件壞事。
    法則四:拒絕是我們所擁有最強大的工具之一。

  • 迷思五:完美的調情能夠吸引任何人。
    法則五:你不需要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 迷思六:男人得踏出第一步。
    法則六:男性或女性都可以主動接觸對方。

  • 迷思七:網路就是我們的答案。
    法則七:你約會問題的解答不在網路上。


第三章 你今天要跟誰調情?

■ 破局點

破局點是那種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特定特質:這些條件將會形成能否與你一路攜手向前的基石。

■ 化學反應

在短暫的邂逅下,化學反應是必要的,不然就別費心做這件事了。但假使你尋求的是長期關係,對於將會有幸福結局的伴侶,從那些閃閃發光、冒出火花的東西找出來,破局點是至關重要的。


第五章 繼續推進

一、友善或調情?

為了判斷興趣,你只需要傾聽他們。接著做出回應。

在人類學中,我們有種叫參與觀察法的工具。傳統上來說,人類學家們用它來參與文化,但不過於深入其中,以免害他們無法觀察情況。它能幫他們保持隔離自身心理上,因此能更清楚地觀察事物。

參與觀察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得處在當下,以便使它生效。換句話說,你不會擔心自己剛做的事,或擔心下一步該怎麼走。如果你的心飄到未來或滯留過往的話,你要如何觀察你們的互動?

■ H.O.T.A.P.E.

  • Humour(幽默)

如果有人努力向你拋出他們所能想到最棒的台詞,你也立刻接招並順勢回答,那就是好現象。或者,你可以像倫敦男性一樣,如果「我的爛笑話讓她大笑」,就知道她喜歡你了。

  • Open Body Language(開放式身體語言)

如果雙腳對準你,就代表對方喜歡和你交談。

  • Touch(觸碰)

如果某人對你伸手,大致就代表他們不只想要友善地聊天。

  • Attention(注意力)

如果對方對你投以比其他人更強的關注,就是非常好的現象。

  • Proximity(接近度)

如果他們站得比平常稍近,就可能是種跡象。

  • Eye Contact(眼神接觸)

如果他們把目光專注在你身上,不只眼神發光,還不斷與你眼神交會,那你自然取得他們的關注了。

二、拒絕

  • 這是良好的去蕪存菁過程,能幫忙刪去不適合你的人們。你不會想在不恰當的人選身上浪費時間。

  • 這不代表你的整體性格。接近陌生人時,你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認識你。目前與這人的唯一互動,要不只是問了個問題,就是短暫交談。

  • 你的受傷程度和投入的時間,應該要有直接關聯。在長達六個月的交往後,拒絕可能會使人心痛,但如果只經過兩分鐘的交談呢?當你的投入幾近零呢?

  • 就因為這人不是好對象,並不代表你是個失敗者。他們怎麼可能都是好對象呢?

三、華麗轉身

某人向你攀談,不代表你得花時間和他或她說話。除了該對其他人表現出的禮貌外,你不「欠」任何人東西。你可以華麗轉身,沒人該感到受困在談話中。

四、綠燈

你的目標不是在交談中讓他們覺得你更有吸引力,而是讓他們自覺有吸引力。

  • 讚美

  • 創造共享空間。做法是使用概括式用語:「我們」。

任何邂逅都會在某個時間點逐漸停頓。如果你想再見到他們,就得讓自己步上火線並詢問他們。


第六章 要在哪裡找真愛?

以下是你最棒的兩個朋友:共通性和接近度。


第七章 第一次約會……

人們被放進朋友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他們已經自行踏入了那領域。當他們出場時,就已經待在裡頭,對方只是順著他們的方向走。當你讓自己扮演雜誌裡的相談室和諮商師時,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

追根究柢,如果你不想被分類為「朋友」,對方就得認為自己在某個時間點會與你赤裸相對。空氣中必須有性感氛圍。

人們經常掉入朋友區的原因,是由於另一人沒有感到化學反應。但你有沒有掉入朋友分類中,取決於你對自己的感覺,以及你如何對別人詮釋這點。表現得像朋友,對方就會把你當朋友。表現得像潛在情人,對方就會這麼看待你。


📝閱讀心得

這本書大部分是心態建立,且用破局點來篩選與追求長期穩定關係為主。

其實不婚不生族群,並非沒有兩性關係存在,以愛情三角理論來說分為:

對於不婚不生族群而言,差異在於「承諾」,也就是責任,現今時代往往下班累成狗,其實已經沒有太多心力談場戀愛,這是個善於外包的時代,我們常常將三餐外包給餐廳或便利商店,我們的工作可能是派遣的外包廠商、其實租賃、共享、訂閱也是種外包,我們將持有的成本與大部分責任風險轉嫁。

而逐漸的,這世代也能將親密與激情外包,例如以前寫過的透過VTuber來滿足親密感,尤其像獨角獸、真愛勢,而性愛分離與外包也很常見,在那些已婚的男性族群中,常常會回報生完小孩後進入無性生活,有時會覺得這些男性就像被借種的提款機,如果看過被下架的教育部少子化影片就更能體會。

男性透過觀察已婚的兄弟,來評估自己成功的勝算。結果發現,自己的哥兒們要不是在辦公室裡跟美眉搭訕,就是和人妻暗通款曲。於是,男人們得到一個結論,如果已婚男性還得金屋藏嬌,或是在外覓食,那就代表婚姻無法讓男人得到幸福。單身漢就是三思而後「行」的人,想著想著,他就乾脆不「行」了。—《彼得處方》

很現實的,隨著年紀漸增,男女對於親密與激情的需求相同,而分歧點在於承諾、責任,以不婚不生的族群而言,雙方說好不做承諾,但如果是長期穩定的關係勢必衍生出某種責任感,就怕哪天腦抽被拿著驗孕棒逼婚,所以對於這族群來說,男女關係的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要暈船」。

換句話說,不婚不生的族群並不認為發生性關係就必須負起某種責任,在這時代你也無法說不結婚就不能發生性關係,這世代平日工作已經耗盡心神,雙方只是想找個慰藉、彼此取暖、發發牢騷,能在休息時窩在一起耍廢追劇,如果感覺來了就做個愛,如果明日休假可以考慮留對方下來溫存,如果要上班也可以將對方趕回去,雙方都知道不要暈船,暈船只會更費事,還須承擔責任與壓力。

很多老一輩都會威脅沒生小孩老了沒人照顧,說實在的在這種工作常常身心俱疲下,被磨耗的身體能撐多久都是個問題,而且活的越老,越需要擔心錢不夠負擔醫療費用,對無後世代而言,長壽乃是地獄。

20歲失戀時,你哭是因為你覺得不會再愛上任何人,過了40,你哭則是因為以後更不可能了。—《做愛後動物感傷》

對於選擇無後的世代,是在不暈船的前提下發展男女關係,雙方都不必許下承諾、承擔責任,我認為這才比較接近調情。

維基百科也寫到:「調情可能意在發展彼此關係,導向親密、浪漫或性關係;也可能只是嬉戲,權當消遣娛樂,此情形又稱打情罵趣(俏);再或是欣賞他人,敞開心扉、悅納自己,點綴生活。」這之中有提到親密與激情,但並沒有承諾。

對於被工作燃燒殆盡的生活,我們沒有心力再承擔責任,僅依靠調情享受短暫的親密與激情,也知道暈船不會有好結果,這種各取所需的互動,提供了彼此疲憊的生活一絲慰藉。

由於大部分的長期伴侶,都已經從多巴胺式的激情轉為「當下分子」式的愛情,他們的做愛頻率較低。這還滿合理的,因為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會抑制睪固酮(testosterone)分泌。同樣地,睪固酮也會抑制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的分泌,也許就是因為這樣,血中睪固酮濃度本來就比較高的男性,通常更少結婚。此外,單身男性的睪固酮濃度高於已婚男性;而且男性的婚姻一旦開始動盪,血管加壓素的濃度就會下降,睪固酮濃度上升。—《欲望分子多巴胺》

其實很現實的,男性基本上只對年輕女性起生理反應,男女性邁入中年後,男性更不容易硬,女性則開始色衰,這階段男性反而要靠想像力或藥物(還是需有性刺激,否則也無效)來維護女性的自尊(交作業),否則女性會因為男性軟掉而對自己外貌喪失自信。

而在性產業,服務女性的情慾按摩也逐漸興起,性產業是門技術活,所以很善於調情,這也是性慾外包的案例,就像自己煮跟專業廚師煮的差別,而性產業也是花錢取代責任,避免之後被Metoo或告上法院的風險。

如同已故金馬影帝陳松勇在《康熙來了》中說道:「負責不是用嘴巴講的,要有實力嘛!娶她怎麼樣過活?貧賤夫妻百事哀,我到了50歲以後才有錢。……不能負責嘛,我們就現買現賣,不像某主持人或是某演員說,不要錢的才有感情……我都付錢!」

當然性慾外包產業還包括成人片產業、情趣用品產業、ACG同人二創產業等等,但隨著年紀漸增,性慾也隨之漸減,當中年末進入更年期(約45歲後),甚至醫師會建議補充DHEA增加性慾,所以實際上能享受調情與性的歲月其實並不長,對於不婚不生族群而言,我認為只要將責任處理好,安全措施做好,多體驗、多調情並無不可。或許之後找《道德浪女》、《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來閱讀會有更清楚的觀點(這兩本居然需要排隊預約)。

當男性到了一定的年紀,婚姻的價值不復以往,性衝動也越來越小。他學會了不靠婚姻,也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雖然還是有性需求,但他不再願意為了性付出太大的代價。—《彼得處方》

最後,在中國有個笑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