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不了,也沒關係
作為一個近幾年一直生活在母文化之外,之前也有過很多中期旅居經歷的人,我居然無法在記憶裡檢索出一個適合這一天主題的案例:
寫下一個你理解了他人,或者與他人互相理解的瞬間
比如你跨越了文化差異、語言隔閡、生命經驗的落差,觸碰到了他人內心的那一個瞬間。
我想起了很多我與不同地方的「當地人」互相有點誤解、但最終還是合作著履行好社會責任、完成任務的情況,小到點菜、買水,大到完成法律手續、接受醫學治療。隨著越多這樣的記憶被激活,我越對「理解」持有消極態度。對我來說,它是一個滿分選項,而我的每一個生活步驟都不完美,扣分、但是及格、並推向下一個新事件,再扣分、再及格、再又新事。
在義大利的時候,我不會唸Caffè Shakerato,於是就比劃著表示shake,並得到我想要的咖啡。在荷蘭的時候,我無法和醫生解釋清楚腸胃代謝異常,於是用手快速開闔描述嘔吐和腹瀉,也成功做了血檢(然後當陰性結果終於出來的時候,我已經吐盡了最後一點東西,成功自愈)。第一次來香港的時候,最後一天的日程非常滿,我沖上出租車、並且因為第一次暴露在這個文化而還完全沒有因失敗而起的羞恥感、勇氣非常高漲、大喊「去gai場」。司機阿叔講:「唔好意思喔,而家hk冇雞場啦。」但那個時候,他已經啟動,轉向標誌著機場方向的路。
理解確實是一件要出碰到內心的事,所以它很難。但有瑕疵的事務性互動就完全沒有內心的參與麼,也許並非如此。這幾年我越發知道自己當地話講得有口音、越發羞於開口,也一再想像對方聽到我的變調,會不會有和我差不多的尷尬或不適。大概率不會完全沒有,不然我也無法收穫冷臉和催促。這也許不是什麼好事,但是這是真事。內心的感受真實而難以壓制,在這種意味上,我們都具體、不虛偽地活著。
這樣的話,理解不了,也沒關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