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选择杂牌跑鞋的底层逻辑

竹田伊織
·
·
IPFS
软件工程师的选择,往往是最合乎逻辑的选择。文章最初发布于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有修改。

除了Matters本身的支持功能外,我还开通了我的Paypal和支付宝捐赠渠道(链接导向我的个人博客的About&Donate页面)。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不妨请我喝杯咖啡~

Source: Nike

应该还有不少人记得《哈利波特》中马尔福在见到赫敏时羞辱她出身贫贱使用的词汇:“泥巴种”,但也因为赫敏这样令人难忘的角色存在,“泥巴种”则带有了更多“丑小鸭终将变成白天鹅”的含义。我个人十分相信,虽然出身贫寒但聪明伶俐且努力奋进的“泥巴种”在现实世界中终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过也有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这就意味着,不论是想要找到优秀的人还是产品,就要成为一名优秀、精明且具有慧眼的伯乐。

软件工程师就是这样一群聪明能干,同时精打细算的家伙们。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一些参与过大工程的研发,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连通技巧,具备优秀的协作能力;另一些则擅长独立开发,能够搞定一款软件的设计、模块、合并、测试、迭代等等环节。这些人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不仅仅将所学知识和经历反馈在未来的工作中,更会带入平时的生活中,而这些知识或许会让他们在一些方面显得跟社会格格不入,但在更多的时候,这也让他们的生活显得更加井井有条。

就比如在消费观念上,一些软件工程师们展现的,便是这种软件构筑的逻辑化思维的极致体现。

面向对象挖掘需求

我们就拿跑鞋举例子。软件工程师们的健身需求其实并不比其他行业的白领们少,甚至因为软件开发工作本身的原因,健身往往是工程师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不少极客出身的软件工程师,除了会尝试研究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之外,他们同样明白运动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研究领域。当然,确实有一部分软件工程师会无脑一站式迪卡侬,不过也有一些人希望了解更多运动和运动装备的知识,因此会更详细地寻找更多资料,尽可能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在这种思路的驱动下,软件工程师会首先考虑自己目前需要什么,以及自己大致的身体状况。这跟开发者们开发一款软件之前的动机非常相似,他们在动手之前,会尝试找到自己或者社区中需要什么样的工具或者软件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子一方面能够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沟通来避免“重复造轮子”。“重复造轮子”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术语,表示为一件需求开发了多余的工具或软件导致白白浪费了精力的情况。

有不少软件工程师会先去医院进行体检,确定自己的身体各项指标的状况,并根据医生建议的方向寻找相对应的健身方法,以及涵盖这项运动的装备。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工程师们会熟悉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医学说法和对应的能力,以及这些部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和学习计算机语言以及软件开发也是十分相似的,因此对很多人来说很头疼的名词或术语,反而是不少开发者们习以为常的舒适区。这种更为对口的对自己身体的理解方式可以让开发者们更快获得他们想要的资讯,进而快速定位自己的核心需求。

尊重标准,而不是尊重品牌

当软件工程师找到了,比方说跑步或者综训是目前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那么就会开始寻求适合这项运动的装备。

和许多普通消费者的选择策略不同,软件工程师们往往会根据统一的标准来选择市场上已经出现很久的产品。这是他们在多年的软件开发和知识获取中养成的习惯,他们非常愿意进行标准化的开发。标准化开发不仅能够提升软件的可维护性,同时也提高了软件在统一标准下的兼容性。一方面,开发者的软件能够以最快速度跟上时代脚步,同时良好的兼容性也能够回馈开发社区,让更多人享受到自己软件带来的好处,实现双赢。

因此在跑鞋的选择上,软件工程师们更多地也会倾向通过某种标准来选择产品,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某个品牌。所以尽管软件工程师们在生活产品上会追求性价比,但因为每个人对待标准的看法不同,因此他们的选择也会是五花八门的。

跑鞋经历了将近160年的发展,经过了几次重大迭代之后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且清晰的全新标准:由高强度布料、保护装置、弹性鞋垫、发泡材料中底、碳板或抗扭片、防滑耐磨外底构成的鞋款就是一双优秀的跑鞋。这正是软件工程师们喜闻乐见的现状,他们只要在这个标准之上选择符合他们需求的鞋款即可。因此无论是名震全球的ZoomX、Boost、FFblast、PWRRUN还是Fresh Foam,或是近几年崛起的䨻、巭、炁、态极、氮、邦弹等国产科技,在工程师的眼中无非只是名字和上脚体验的细微差别而已。

找到标准之后,软件工程师们才会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外观设计和脚感体验上。这确实是这些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轻视UI和交互的毛病之体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开发工具在UI设计和交互逻辑上的标准化,这些问题也在随着各种新业态、新应用、新需求的出现而逐步改善。就像当今市面上的跑鞋一样,我在奥特莱斯和网上鞋城浏览各式鞋款时,已经很难见到一眼看去就感觉十分过时或者“丑”的产品,每个品牌都在强化各自跑鞋科技的醒目程度,并且都有着让人产生购买冲动的外观设计。同时,由于不同的鞋型在使用场景上的区别,不同鞋款的特性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也有非常多元且细分的呈现。这就给了软件工程师们丰富的选择,而一旦他们在权衡好自己的预算和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之后,他们就会固化自己的选鞋标准,并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

因此在软件工程师们的眼中,没有所谓的“杂牌跑鞋”,只有是否符合标准的跑鞋。比如,一双“杂牌”通勤慢跑鞋,搭载了工程网布和E-TPU中底科技,售价200元,只要符合工程师们期望的标准,那么它就是一双好跑鞋;而一双某品牌售价1299元的顶配碳板马拉松竞速鞋,如果它不符合工程师期望满足的需求,尽管质量出众、性能优异,它依然不是一双好跑鞋。

通过社群获得反馈,迭代知识库

软件工程师们深知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迈进,因此他们当然会对自己的标准进行升级和微调,但这种迭代升级需要社群的共同努力。

社群文化对于开发者而言至关重要,这是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重要窗口。新知识和新消息往往会在社群中进行广泛、专业、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可能会催生新的工具、需求和想法,专家们也会认真评估一些听起来可行的方案并加以研发,进而推动整个开发者社区的向前发展。

相当一部分软件工程师将这种依赖延伸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他们选好了心仪的跑鞋后,除了日常的训练,他们会利用社群、健身App和记录工具来记录自己的锻炼心得或仅仅是分享一些锻炼过程中一些有意思的经历。我自己也认识一些更具“极客范儿”的开发者,他们已经是半专业或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对脚上的装备非常挑剔。但也正是因此,他们能够在社群中分享最为专业的跑鞋知识和新科技,这会为更多跑者带来有用的资讯和知识。

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开发者都会像这些极客一样成为优秀的马拉松选手,他们可能只是为了不让自己提前患上腰肌劳损或者颈椎病,但他们并不会因此不去关注这些厉害的开发者。在软件开发行业,很少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Linus Torvalds或者Jeff Dean这样的顶级大师,虽然许多人深知自己的上限在哪里,但他们仍旧每天阅读这些天才开发者们的博客和代码,至少能够让今天的自己变得比昨天更好。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竹田伊織Virtual Photographer | Business Writer | Former Xbox PR agent | Banner captured by myself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Gaming Burnout among Mainland Chinese Gamers

電子游戲故事
11 篇作品

Summer Game Fest 2024 Impressions:The Darkest Hour of Gaming Industry is N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