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獄》:作為意象的「橋」,作為「破」的方法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但如果我們可以看清地獄從何而來,生命的每一步都是破地獄。」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雙雙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但如果我們可以看清地獄從何而來,生命的每一步都是破地獄。」

——衛詩雅(嚴瑋擇,2024)

I. 他人/他者

間隔號是咒力僅次於斜槓的符文,它甚至什麼都不做,只是存在便足以成為延異(différance)的明示。沙特(Jean-Paul Sartre)的名言「他人即地獄」,“L'enfer c'est les autres”,單憑這段章的文字無法直接套用來取代「破」後的「地獄」,因為顯然,「破地獄」還須た(與她/他/它同音)人。た人本來是中性的,以全稱(universal)的た人為地獄,莫若以饐死者而廢食、以乘舟死者而禁船,都是荒謬的。

在拉康(Jacques Lacan)的體系裡,幾個概念局部交集:“Autre—symbolique—père”,毋寧用這個「(大寫)他者」作為「地獄」的喻體(tenor)?——“L'enfer c'est l'Autre”,而在電影裡,那個無所/不在(omnipresent/absent)的「他者—象徵—父親」是什麼?明顯不過,就是「祖師爺」。

「祖師爺講嘅就係真理」(文玥語),“symbolique—père” 具有律法的意味——父之名(le nom du père)即父[所說]之不(le non du père);喃嘸「傳男不傳女」、女性「陰氣重,有血污,祖師爺唔鍾意」(那麼祖師爺其實是喜歡男人咯?),成為了文哥(許冠文飾)墨守的律法,而這何嘗不是郭家不樂的一個理由?志斌(朱栢康飾)認為自己受到「傳男」觀念的束縛而被逼繼承衣鉢,不得自由;文玥(衛詩雅飾)以「不傳女」故無法繼承衣鉢,更經年受父親嫌棄,後者卻在遺書坦誠(/籍詞?)自己根本沒有細究厭女(misogyny)的理由——那只是對於祖師爺遺訓的鸚鵡學舌、腹蟲應聲。文哥總是說別人「丟架」,他到死後終於肯放下架子,向文玥表達出「我愛你」,以及讓她給自己破地獄,而他的弟子們——即使道生(黃子華飾)祭出了文哥的遺書,仍——憤然離場。道生說,「生人嘅感受,先係最重要」,當弟子們勉力維護「祖師爺」的律法時,他們在乎的是誰的感受?既不是志斌、文玥,也不是屍骨未寒的文哥,而是那個由始至終都「不存在」的「祖師爺」,空洞的符號,「他」只存在於「他們」的話語裡面——他們只想到了他們自己。如果連文哥都承認想不出厭女的理由,弟子們又怎可能想過?電影中有不少「自私」,比如道生好貨、志斌在文哥病重時舉家移民,但這些種種都有可資辯解的理由——養家活兒——以「祖師爺」之名口出狂言,這種結構暴力難道不才是電影中最無可辯護的自私?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未經自省的貶損不值一提。

II. 翹/橋

雅努斯(Janus),一月(January)的語源,過道/渡(過渡在電影中被「翻譯」為「超渡」)的神明。道生和文哥是雅努斯的兩面,一面向生,一面向死:道生是服務「先人」的「行街」(喪禮經紀人),曾經是服務「新人」的婚禮策劃師;文哥久作喃嘸,遊遍地府冥關。志斌、文玥,則是在這兩面之間徘徊——志斌為了兒子受洗,最後移民,他以「兒子」為由,逆了文哥的意;文玥指責他的受洗、移民,又說她不當喃嘸,是「傳統」之故。最後,志斌再作馮婦,文玥頭上末下,表徵(各種)兩面(除了不肯放下面子的弟子們)的和解,而打破分庭伉禮的「平衡」局面的,是一道象徵的「橋」。

文玥是救護員,在電影中多次施行心肺復甦(CPR),而電影沒有拍出來的,是心肺復甦前有一個暢通氣道(open the airway)的動作,具體來說是「按額托顎」;「托顎」的這個動作,卻在電影中以另一種方式不只一次出現——那是在給遺體化妝的時候,用一根「雪條棍」(小木棒)架在胸骨柄和下顎之間,以承托臉部。那根「雪條棍」的形態就如同一座跨過幽谷的橋;電影中也提到,眼淚不可以滴在先人身上,不然先人會「唔捨得」,那麼,這個動作、即使是被動的,似乎還是有其象徵意義——低頭往往是盤桓的姿勢,翹首則帶有前行的覺悟。

跟「按額托顎」一樣沒有拍出來的是「破地獄」之後的「過橋」——象徵西方接引、極樂世界。「橋」這個字,如此關鍵而隱匿,甚至沒曾多少次被說出,而在甄小姐(韋羅莎飾)之後,郭文說甄小姐自私、她的小孩會變成野鬼之後,畫面是道生,畫外音(non-diegetic sound)是道士的唱詞:「[⋯]遊完十殿、帶你早步超生,先遊首殿、王秦廣,舉頭睇見、一道奈何橋。」詞於「橋」字而止,實際上那一幕也大有「橋」的「過渡」作用——經此事後,道生從本來的純粹貪錢,變得積極想要學習與先人相處的各種方式、讓人稱先人為「老闆」而不是「魚」,還教起來靈堂的小朋友目蓮救母的故事。他作為「行」街,以「移動」的方式從他的那邊起建構象徵的「橋」;「文」哥則而遺書來完成他的那一端。

III. 同路/同理

在我看來,《破﹒地獄》在處理的,實際上是我們與文化上的「大寫他者」的關係。正如《從今以後》(All Shall Be Fine, 2024)所揭示的,即使一直以來,「我們如此很好」,但是喪儀往往很合時宜地顯露「很好」的同字反義(“fine” 也有糟糕的、不合時宜的意思)——我們會記得在《從今以後》裡讓人揪心的場景:只有「家屬」(Angie[區嘉雯飾]不是)能站在最前一排,家屬也為了讓Pat(李琳琳飾)蔭佑後人而不予按遺願海葬。

道生的手下研究如何給甄小姐的兒子防腐,提到她想要等待未來科技,好讓兒子復活——當她對道生說,謝謝你沒當我是瘋女人,我們便能發現,也許什麼「等待未來科技」,其實都是假話,她想要做的很單純,單純得與人無忤,就是「保存」兒子的身體(不然她不會找殯儀),但這聽在別人耳中,何等詭異,所以她才要編造一些即使科幻的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要求——不過,是誰規定只能有一種哀悼的方式?蘇蘇(梁雍婷飾)和熙雯的故事亦然——誰規定情愛只許有一種形態?道生把熙雯的骨灰交給蘇蘇,說法律上你不她的「家屬」,但人情上,「我覺得你先至係」。

「橋」仍是把兩條無所共同(‎syn-)、是以不相通的路徑(path)連接起的構築物,文哥一直沒有發現他的厭女傷害著文玥,是因為沒有「橋」、沒有構築「橋」的意志(所以他也不明白自己哪裡討人厭——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不必自己構築「橋」:世界的中心)。要有尊重—愛、想像和情感參與的能力,要有「橋」,才能建立一種同理(sympathy)/人性(humanity)的政治(Nussbaum, 2009)——以至,更美好的世界。

「生人嘅感受,先係最重要」——人情,比起律法(/法律)重要,想像力比起想像中的「祖師爺」重要——實際上,盲目眷戀「祖師爺」的尸位、早已不合時宜的思維,跟在他們眼中瘋狂的甄小姐留戀、保存兒子的屍身,有什麼不同?文哥說志斌了不起,至少他敢逆他的意,而在最後,他也了不起了一回——他逆了「祖師爺」的意。文玥的破地獄,既是文哥對自己業責的破除(儀式的本身)、回贖(文玥的執行),也是對「祖師爺」的超渡——這是生人的世界,電影的最後,是道生、美玉(周家怡飾)和她/他們的孩子(還沒出生)上了車。「祖師爺」到站了,是時候下車、轉車了——「速離地府,早登仙界!」


參考資料

1. 嚴瑋擇(2024)。〈女性角色中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若死亡必然到來,我們該如何好好道別?——專訪《破·地獄》演員衛詩雅、梁雍婷、周家怡〉。https://p-articles.com/heteroglossia/4951.html。

2. Nussbaum, Martha C. (2009). From Disgust to Humanity. Oxford: Oxford UP.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