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10: 论利他

番茄米线
·
·
IPFS
利他是一种能力,而不是道德。换句话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利他的。

1、利他是一种能力

利他是一种能力,而不是道德。

换句话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利他的。

因为这个世界是有客观规律的,它不以某个人的内心感受为核心。

所以很多时候,你做出了一个你认为是利他的行为,使得你主观上自我感觉良好,但在客观上却可能非但无法使别人获利,反而还使别人受到了损害。

因此,对世界客观规律的认知,是利他所要求的第一个能力。

比如,很多农村的老人喜欢让子女吃一些奇奇怪怪的偏方;这些偏方在他们的认知中,就是对子女好的,所以他们自认为他们是利他的,但实际上很多“偏方”没有经过严谨实验,很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所以客观上他们反而在害自己的子女。

另外,仅仅有思想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有利他的实力。

这个实力可以分为两部分: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自然好理解。比如穷人的子女靠父母就叫啃老,富人的子女靠父母就叫子承父业、叫“三代烟草人的守望”。

同样的行为为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非是富人有帮扶子女的硬实力,而穷人没有罢了。

软实力则更加考验利他者的人生系统。

比如,我之前看到过一则新闻:2011年广州一位母亲因幼儿患有重病无钱医治,又一个名叫“广州的富家公子”的网友说只要她能在街头跪行千米就可以捐两万元偶;结果这个母亲真的跪行了,但是那个网友一直没捐过款。

此事一经报道,这对母女和那位神秘网友引发了大量关注,同时,好心人纷纷捐款,这位跪行的广州妈妈仅三天就获得28万捐款。

结果后来曝光发现这个网友其实是在利用大众的仇富心理来曝光这件事,用深谙人性的方式来帮助这对母女;这比直接捐钱的帮助要大很多倍。

这就叫利他的软实力:知道怎么做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别人。

而一般情况下,很多人的利他就仅仅停留在动嘴巴讲道理罢了。比如在教育学界中,一个核心话题就是如何去引导小孩完成父母想要他做的事。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用讲道理来说服小孩。而这很少能起作用,因为人是情绪动物,而不是逻辑生物。

所以当父母发现讲道理没用时,就会暴怒然后用语言或肢体暴力强迫小孩去做事,这倒是比较符合人情绪动物的特点。

更有效的做法是让小孩从情绪上直观感受到他所做事情的后果。

比如有小孩喜欢去摸电门,父母怎么劝都不听;有一位父亲是这样做的:在女儿好奇想要触碰电门时,父亲直接去伸手触碰插座,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直接奖状浑身抽搐倒在地上。女儿被吓坏了,后面她再也没尝试过摸电门。

当然,讲道理也是有用的。但前提是,你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威(硬实力),别人才会相信你。

比如很多社会常识,一个普通职工说出来,大家只当他是吹牛逼,心想:“你凭什么来指导我?”;而如果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说出来,大家就如获至宝了。

2、残酷的利他

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世界,自然科学研究的也是世界;但是为什么他们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学问?

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者自身就是被研究对象,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像对待自然科学那样客观。

因此,在利他的过程中,如何排除掉自身的利益、尽量从受助者的角度思考,则成了一件很难、甚至反人性的事。

可能有读者会反驳,这有什么难的?

然而大部份人所谓的“利他”是建立在这样一种逻辑之上的:我觉得这是为他好。

重点不在“为他好”,而在于“我觉得”。

比如很多父母喜欢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事,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恋爱学业,他们全要插手,美其名曰:“害怕你没选好,走上歪路,爹妈帮你把控一下。”

在父母看来,这是妥妥地对孩子好啊,有什么问题?

但这样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没有任何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巨婴;他以后再遇到任何事的时候,首先会求助于父母,因为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

而且父母不可能每次都帮助他,更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帮助他。这最后的结果就是,父母在渐渐老去时,为了转移自己教育上的无能,反而开始责怪孩子:“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你自己一直混不好?”蠢得很。

观察客观世界可得,没有任何他者是靠得住的;每个人最终能依靠的只有他们自己。因此,最大的利他,就是帮助对方成长。

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否则,就容易演化为“升米恩、斗米仇”:你通过直接地惠利别人,反而让别人对你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让别人不仅失去了生存能力还失去了尊严。

正所谓,能为你遮风挡雨的,也可以让你不见天日。

我在《论道德:德之贼》一文中也提到过类似的点。

所以说,利他很多时候不是美好温暖的,反而是残酷的。

比如,你有一个兄弟跑去给一个女的当舔狗;一般人的利他就是严厉地劝他赶紧离开那个女的,耳提面命地与他痛陈利害。

但这样并不会帮助你兄弟;第一是你兄弟依然会对那个女的念念不忘,甚至还会因此怨恨你;

第二是,他根本意识不到问题所在(正如我上文所说,人是情绪动物,逻辑无法说服人);因此,他以后再遇到一个女生,依然会上去当舔狗。

正确地利他做法是,鼓励他狠狠地舔,加速加速,让他直接去表白。然后他被狠狠拒绝了,伤透了心,但是也认清了男女关系不是这样抛弃自尊可以换来的,这样他才成长了。

3、利他的前提是利己

既然,利他的关键是帮助对方成长,

那么你要帮助对方成长,你自己的价值和成长性就不应该是缺失的一方。

你要帮助你兄弟谈恋爱,那你自己就不应该是个母胎单身吧?

说白了,利他的本质是向下兼容,是王者带青铜。

你自己就是个青铜,你说你要带着另一个青铜上分,你这就属于诈骗。

在人生路上,利他型人格的人必须不断地努力修炼自己,必须不断地做出对自己的成长性有利的事,让自己的价值变得更高。

这样的话,他才能够更有效率地帮助其他人成长。

一般的“好好先生”是围绕别人的需求而活的;他们的价值来源于满足别人的利益,而且大部分是情绪利益,很难说这是讨好还是利他;

而一个真正利他的人,不是一个老好人,不是一个讨好别人的人;他对自己的时间、精力和专注力是非常珍惜的。

比如很多父母成天用各种手段逼孩子学习,但自己却找各种借口从来不学习;那么孩子就会想,你凭什么指挥我?

而如果父母自己就很好学,并且乐于分享知识,且总是能在学业上帮助孩子,那么孩子对父母在学习方面一定是心服口服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利他的前提其实是利己。

这就像你要有爱别人的能力得先去爱自己一样;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能力解决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你又如何帮助别人?别人又如何信任你?

在左派政治中,有许多人就经常犯这个错误。他们常常喊着口号要帮助这个人、解放那个人,结果他们自己的生活反而是一塌糊涂。

别人问他关于宏大的社会的事,他总是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但如果别人问:“你说的对,那我们第一步,要具体怎么开始?”然后他就不知道了,因为书上没写。

别人又问:“你既然要帮助我,那么我遇到了一个什么什么事,你能帮我解决吗?”他只好摇摇头,因为他自己的事情都没能解决。

别人再问:“那么你说你在帮助我,你到底是怎么帮助我的呢?”他只好说,他也不知道,他只是在模仿其他人罢了,但具体有没有用他没思考过。

因此,许多人事实上只是沉浸在了一种“利他氛围”的道德快感当中,他们通过这种虚假的快感来转移生活中的苦闷。这本质上并不是利他,而是利己。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番茄米线哲学、政治、经济、历史...... Medium英文号:Tomato Ricenoodles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基础人文科学
15 篇作品

论死亡6:不利他的本能

简记从皇汉角度对唐人街的第一次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