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共讀——《寂靜的聲音》

潦草微風
·
·
IPFS
·
剛好當時借了一本推薦好書《寂靜的聲音》,於是我決定透過繪本來測試一下他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針對這本書,我設計了以下10個題目:

我家老大,從一出生就是個超高敏感的寶寶,絕對不能離開媽媽的身體,大有恨不得自己是袋鼠寶寶,整天窩在育兒袋中的態勢。除此之外,他也不吃不睡,買的奶粉有2/3最後都餵了馬桶,明明還沒滿月,一天最多只睡14個小時(正常嬰兒每天最多會睡到20小時),剩下的時間,只要不在媽媽身上,就是瘋狂大哭。

努力給足安全感後,這孩子平安長大,外表行為完全看不出高敏,但我卻發現他似乎專注力比較弱。說是這樣說,詢問學校老師得到的反饋都是:「這孩子沒有問題呀!」

怎麼會這樣?

剛好當時借了一本推薦好書《寂靜的聲音》,於是我決定透過繪本來測試一下他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

針對這本書,我設計了以下10個題目:

1. 祥生家在大都市還是鄉下?你是如何推測的?

2. 祥生出門時的心情為何?

3. 出門時聽到了那些聲音?

4. 為何祥生要找「寂靜」?

5. 祥生去了哪些地方尋找「寂靜」?

6. 早上祥生認為錯過了寂靜,你同意嗎?

7. 祥生在找寂靜,但他卻更留意身邊的聲音。你覺得這樣有幫助嗎?為什麼?

8. 祥生最後有找到所謂的寂靜嗎?他是如何找到的?

9. 你能夠理解祥生一直在尋找的所謂的「寂靜」嗎?

10. 你曾經努力找過某個東西,這個過程是讓你印象深刻的嗎?最後你有找到嗎?你的心情是?

老實說,對當時只有小學三年級的哥哥來說,即便只是「寂靜」這兩個字,我認為他還無法完全理解。針對這點,爸爸當時也曾質疑過我。不過我想既然選了,孩子也不排斥,有何不可?事後證明,其實伴隨著自己閱讀,與家人互相討論,長輩的提點,多多少少可以開啟孩子對於抽象字詞的認知。

而我一直想知道的問題也在這一刻得到部分解答。

當時哥哥的反饋是:我其實不知道祥生想要找的寂靜到底是什麼?對我來說,每天從眼睛一睜開,就會有各種聲音在我腦子裡轟隆作響,從不知道什麼叫做無聲。寫功課時,我會聽到人聲,就算沒人在說話,我也能聽到很多聲音(背景聲),我不認為世界上有真正的「寂靜」。

是了,就是這個!

長久困擾我的問題,終於在一次繪本討論中得到解答。得到解答後,我認為自己也更能同理孩子,在觀察孩子的行為態度時,也可以從更客觀的角度去理解他,避免了些許親子紛爭。

原來,親子共讀不只是培養閱讀素養,也可以幫助父母認識自己的孩子。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