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吃苦=以后享福的底层逻辑:机械因果论

番茄米线
·
·
IPFS
以后谁再给你说“吃苦是福”,你就祝他福如东海。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吃苦以后就不用吃苦”,“这辈子吃苦,下辈子就享福”,”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些“只要xx就一定能xx”,”只有xx才能xx”的人生论调都遵循寻一个逻辑:机械因果论(以下简称因果论)

那首先还是定义一下什么是苦、什么是福。简单来说,福就是感觉爽,苦就是感觉不爽。再具体点,爽就是不用被迫劳动、被逼着给别人做事,就是自由。“现在吃苦以后享福”就是说现在进行三种努力: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你做的事、被迫做你不喜欢或者要求过高的事、或者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机械式重复劳动,就可以让你以后得到财富和精神上的自由。

接下来试着论证这个命题:

  1. 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你做的事:这个目标本身就是错的。我们以前论证了,别人的标准只为别人的利益服务,你现在一味地做别人要求的事,本身就只会增加别人的利益,而消耗掉自己的时间。这种努力还有一个变种,就是和别人瞎几把攀比,俗称卷。卷的比别人高只能说是更符合老板的利益,然后有可能会得到老板更多赏赐,并不直接与你自己的利益挂钩,更不可能让你实现自由,这个我在之前【见不得别人好】里分析过了

  2. 被迫做你不喜欢或者要求过高的事:这个就是我们之前分析过的自虐。做不喜欢的事会导致一直的排斥,要不断用意志力来克服不爽的感觉。做要求过高的事会不断经受失败,最后导致拖延、焦虑、摆烂和习得性无助。两者都不可能持续下去。

  3. 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机械式重复劳动:这个就纯粹是消耗自己,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根本无法进步。又由于机械式重复,根本无法从中学到任何东西,自身的硬实力没有实质性增长。

世界上大部分人正在做的事就是以上三种的混合。

综上,所谓的吃苦和享福不仅没有逻辑联系,连相关性都没有。现在吃苦=以后享福是个伪命题。

只有一种“努力”才是真的有用的:为了一个明确的、自主的目标,去自愿地做可以为达到目标有帮助的事,这个事在能力范围之内,并且可以通过时间复利来成长自身。那么大部分人首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啥,他们的目标要么是父母要求的,要么是周围人都在做的,总之就是被生活圈里那么几十个人决定的。其次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一般就是模仿身边的人,完全不思考现在做的事和目标是否有逻辑关系,做不到只会怪自己不努力而不知道换方法。最后就是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包括家长拎不清自己孩子几斤几两),幻想自己是个天才,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想短时间内一步登天,然后没做到要么陷入习得性无助开始摆烂,要么就陷入被动心理防御开始抱怨,要么就开始攻击自己脑子笨不努力这种逼话。

而因果论能够大行其道是出于整个社会的需要。首先统治者需要它,就像婆罗门忽悠吠舍和首陀罗,这辈子吃苦下辈子就能转生成刹帝利;你现在过得不好,那就是你苦吃的不够,要么就是以前苦没吃够,总之是你自己的问题,怪不到婆罗门和刹帝利头上;这样就有助于社会稳定。

然后被统治者也需要它,因为被统治者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他们的生活没有物质上的保障,所以只能寄托于精神,自己给自己洗脑,“只要吃苦就能成功”,这种简单的因果逻辑听着多么有安全感啊,再加上身边的人全都在这么做,那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最后自己没成功,那就怪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就继续给自己的孩子灌输这种牛马价值观,指望着孩子能吃足够多的苦然后莫名甜起来。

人的大脑就是喜欢求稳,喜欢安全,喜欢直白的因果逻辑。思考这些问题只会强迫自己面对不确定性,就会恐惧,这个难度可就大了;而吃苦是多么地廉价,你想吃立刻就能吃,量大管饱,还即时反馈,只要吃立刻就会苦,这是多么地安全。

所以,以后谁再给你说“吃苦是福”,你就祝他福如东海。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番茄米线哲学、政治、经济、历史...... Medium英文号:Tomato Ricenoodles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杂文 · 随笔
31 篇作品

现代诗|懂事的战争

🔞如何把一次自慰享受度拉满3: 事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