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中大空間:博物館式的日常散步

黃宇軒 Sampson Wong
·
·
IPFS
·
透過由中大的日常空間出發,慢慢散步到文物館,除了希望令公眾知道如何去文物館之外(笑),更加希望大家最後可以將在空間中的觀看和感知方法,嘗試應用在欣賞藝術作品身上。懷着觀察的好奇與敏感,可以看出一些特別而自己專屬的角度,在博物館中的觀看,也可像散步一樣日常。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上次寫到,我成為「中大人」二十年了,因此有再重新看一次這座校園的想法。今年想通過帶中大散步團,去開展相關計劃,最終的目標,或許是寫本「中大散步指南」。

我是那種畢業後,還是覺得回到中大校園才能專心寫作和看書的怪人,所以有段時間,我有事沒事都會「返中大」,而那時我不是學生也不是教職員,只是個在此會感到安心的人。把各種工作帶去中大做,偷懶的時候,就在其中到處散步,把校園的路再加倍走熟了。

到了2012年秋天,我終於第一次在中大當老師,也把這種探索校園的興致,變作課堂一部份:那時候我教名為「空間文化研究」的一科,在關於「步行」的那堂,我分享了各種實驗性的和藝術性的步行計劃後,邀請全班同學一起離開課室,我們一起random亂行,看是否可去到大家都沒到過的校園角落。(那次好像是成功的,到了一個我們不少人前所未知的位置)

在那幾年,我是個「山上派」,比較多逗留在要乘校巴才可到達的地帶,背後的原因是,山上盡是我最愛的粗獷主義建築。「山上」這些建築師司徒惠主理的現代建築,都是1967年之後陸續落成的。之前的第一次中大散步團,主要就是看它們。

到了幾近年,尤其全職在中大工作後,因為教學工作多在山腳,也因為發現了另一段1967年之前的歷史,變成了「山腳派」,大部份時間都待在山腳,對這一批建築和這一帶的空間,有了深厚得多的感情。而且,我不再只對摩登的中大建築感興趣,反而想留意不同年代的變化與延續。最近的第二次中大散步團,主要就是在「山腳」漫遊。

「山上」與「山腳」連起來,也許才是一個完整旅程。今次中大文物館跟我合作,辦兩次散步團,我覺得很有趣是,因為要做兩次,而兩次要不一樣,誤打誤撞,就撞出了這個「山上+山腳」的想法。之後再帶散步團時,也可再從這框架去變化。

很感激中大文物館和我作這嘗試,他們背後的想法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物館的朋友知道,有不少觀眾走進文物及藝術展覽,往往因為沒背景知識,覺得自己和藝術有緣無份。也許,所有學習觀察不同事物的方法可以消除這份焦慮,觀察與觀看,本應是日常事。

散步時我常提及日本的「路上觀察學」,它跟一門叫「考現學」的知識關係緊密,兩者都是提倡透過走在路上觀察日常的事物,再研究背後的原理,找出潛藏在日常生活的文化與知識。

雖然名為「考現」,但考究的過程和方法,其實跟考古學家研究文物異曲同工。文物館的朋友想到,在文物的「考古」與城市的「考現」觀察之間,建立起一種對話。

透過由中大的日常空間出發,慢慢散步到文物館,除了希望令公眾知道如何去文物館之外(笑),更加希望大家最後可以將在空間中的觀看和感知方法,嘗試應用在欣賞藝術作品身上。懷着觀察的好奇與敏感,可以看出一些特別而自己專屬的角度,在博物館中的觀看,也可像散步一樣日常。

這兩次散步團反應非常好,真的感謝參與了的朋友。我想,不久之後,就有機會再做吧,但在此之前,如果想去中大文物館,認識藝術和文物,也可逢星期三和星期六,參加他們的「快閃慢賞團」,從考古角度認識文物。Follow他們的ig可留意到活動消息(也許未來再有跟文物館合作的中大散步): @artmuseumcuhk

期待下次中大散步團和這個「重新認識中大空間」的計劃,會繼續開展。


黃宇軒IG
黃宇軒FB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黃宇軒 Sampson Wong《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及《香港散步學》兩本書的作者。香港城市研究者、藝術家、作家,地理系博士,現為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講師。曾共同創立「懷疑人生就去散步」影像計劃。 IG: sampson_wong fb page: sampsonwonghk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城市散步:完全不為工作、漫無目的地行走

都市想像:實驗性的「街道資訊牌」

空間類型:最美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