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ethic」與「moral」

南灣水巷生
·
(修改过)
·
IPFS
·

[水巷葦編]之前與同窗討論哲學時,談及英文字「ethic」與「moral」的區別。好奇之下略為查證,人言人殊,發現並無標準答案。

究其字源,「ethics」來自古希臘文「ἦθος, ethos」,「morals」則來自拉丁文「mos」,均指習俗。至近代亦無大異,兩組概念經常混用,如倫理學「ethics」又名「moral philosophy」

那兩字即完全等義嗎?隨便一搜,確找到不少人解釋兩字異同。此處只挑兩篇來比較。

線上《大英百科全書》之「解秘」(Demystified)一欄,就有一篇文解得精簡。作者認為兩字大致混用無礙,唯有少數學術、司法或宗教場合會偶作區分。無論如何,兩組概念皆尤關善惡。作者點出「morality」多指個人持守的善惡標準,而「ethics」則指特定群體或情況下通行的善惡標準。[1]假若你身處的群體默許歌星誘姦少女,但你內心卻十分反對,那麼你的「morality」就與周遭之「ethics」相衝了。

雖然大多情況下兩字相差無幾,但個別領域的人亦有選字上的偏好。如西洋人易從「morality」一字聯想到基督教,因「moral theology」乃教廷中的顯學,而商界或醫法等專業之行規則慣稱「ethics」。故「moral」偏超越而「ethic」近世俗。

但畢竟強別兩字有若沙上畫紋,作者認為倫理學家不妨按各自的意思隨定新義。

另外,主打學術資訊的網上媒體《交談》(The Conversation)亦刊過一文,由兩位研究倫理學的教授來談兩組概念的異同。出乎意料,該文論點與前文可謂南轅北轍。

兩位作者認為「ethics」屬個人判斷,只考慮自己,故十個人就可有十套「ethics」,「morals」則屬群體規範,必須兼顧他人,原則上普遍通行,故「morals」之決定需建基於對話。

作者亦舉例說明。若此刻我要決定自己投身的事業,大可分成「ethical」及「moral」兩個層面來考慮。在「ethical」層面,我會考慮自己有何天資、想不想平衡工作與生活等。在「moral」層面,我會考慮所選的事業能否造福家庭乃至所屬的群體。[2]若不同考慮相衝,則落入兩難。落入「ethical dilemma」時,只待我自行斟酌。落入「moral dilemma」時,或許我就要與人共商了。

循例可見,兩位作者理解「ethics」與「morals」之別時,似看重你的考慮範圍,多於判斷的主體。如我覺得趁早離開香港較好,此判斷本身並無「ethical」與「moral」之別。而我是否只考慮自己的未來生活,還是我也考慮到無法遠遊的年邁雙親,乃至仍留居本土的同路人,則影響我的判斷屬於「ethics」抑或「morals」。

但憑兩位作者於文末的補充,又似認為兩組概念的區分繫乎判斷的主體,即「ethics」屬個人決定,「morals」則屬群體決定。[3]若然如此,唯有我覺得趁早離開香港較好,此屬「ethics」,而大家均覺得有能力走就該趁早走,則此屬「morals」。似乎兩位作者未能成功釐清兩組概念的區分,反愈描愈亂。

又或許「ethic」與「moral」本來就無嚴格區分,強作解人反顯得奇怪。





[1] “Many people think of morality as something that’s personal and normative, whereas ethics is the standards of “good and bad” distinguished by a certain community or social setting.”

[2] “The moral dimension is added when I recognise my decision affects others – my family, the community in which I live – in terms of being able to serve others, rather than simply earn an income. Thus, I widen my own perspective and discuss with those around me how we should decide.”

[3] “Each may be seen by different observers as a dilemma either for the individual to make a decision about (an ethical dilemma), or for a society to make a decision about (a moral dilemma).”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南灣水巷生哲學博士生,專長為意識哲學。有鑒追求靈性生活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惜坊間謬說流行,學院又鮮予重視,誠覺一憾。遂立志融會靈性與知性,助人探索精神世界之各處幽微。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他遭「上海」了

致沙皇的信

《羅斯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