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古物
最近台灣有兩本書出版,是一對夫婦同時出版。其中一本的序,由作者的丈夫書寫。這本是由鄭穎老師所寫的《戀物——36件臺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
會閱讀這本書的原因,必定跟鄭穎老師的丈夫,作家駱以軍的序。他的序是這樣形容太太:
我那時候是第一次跟在旁邊聽我太太講。聽到這些高人,這些超級高手,這些壽山石的高手中的高手,眼高於頂的這些收藏家,他們全部跟我一樣聽得抓耳搔腮、迷幻不已。我聽到我太太一路從最古老的瓷,然後一路講到大廳,講到最美的汝窯,講到南宋官窯,講到定窯,講到鈞窯。
主要講到汝窯的時候,突然汝窯的光—它獨特的天青色—好像從夢境中整個暈散出來,所有的老先生和我都好像喝醉了一樣,在一個夢裡面。
那個時候我才體會到,如同後來我再看到這本書,我太太鄭穎,她講臺北故宮真的是帶著感情,帶著愛,帶著戀慕,在一件一件的講述這些藏品。(頁10)
單看這樣的介紹,能想像她知道文物後面的故事,會是一個很好的說故事人。
記得閱讀一套中學生讀物,陳郁如老師的「仙靈傳奇」。以詩、詞、畫、陶、玉及鏡入文,作為小說的主題,書中不少文物,也有來自台北故宮博物院。
就這樣,我開始了由鄭老師帶領的欣賞文物的旅程。
其實在台北故宮的文物,背後都有一個史詩式故事。曾經看過一套影片,講述本身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為了防止日本人搶奪,國民政府決定將文物南遷,十多年的不斷遷徙,走遍半個中國,最終因為國共內戰,文物渡海到台北落腳。單是這樣的故事,已經覺得其珍貴。
然而,以上的故事,也不及鄭老師所講的吸引。鄭老師是一位喜愛宋代汝窯,她在書中曾講述尋找一個窯的遺址:
⋯⋯我像被喜事感染般往院內走去,總算看到一個小小、不起眼的指標,再往山後走,越走越是荒涼,經過一座座墳頭,越走越是心慌。好不容易終於讓我找到絕無人跡、原汁原味,完全像剛剛被清理過的挖掘現場,好看非常,彷彿走在人們離去後,被清空的場景。我踱著步緩緩走著,於附近小屋出來一位管理員,他說:啊,好久沒有人來過了,上次也有一位臺北故宮的研究員來過!我請教他:書本上說,南宋當時將窯廠設置在此,乃因周圍盛產「紫金土」,是這樣嗎?他笑了,並且帶我往前走一小段,就在山邊的土坡,撿起一堅硬土塊,交在我手上。天啊!就這麼一小如掌心的土塊,其重量卻堪比一整章陶瓷專書,它的艷赭色渾似豬肝,我知道,就是它,使得南宋官窯在天青如汝的凝潤釉色下,開裂出黃昏將至的艷紫色阡陌河渠!凝厚的天青色、粉青色,開裂成片。胎骨顏色更深,口沿和胎底,釉掛不住的地方,幾乎成黑褐色,再加上多用墊圈來支燒,南宋官窯因此被冠上紫口鐵足的稱號⋯⋯(頁98)
從字裡行間,我能想像她雙手捧著那紫金土,眼睛放光般看著它,心滿意足般的微笑,已經感受到鄭老師對宋窯陶瓷的熱愛。所以她的第一篇,是介紹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盤。因為正是她的專長,也是她的最愛。她先從陶瓷史開始,介紹汝窯為何這麼受歡迎,再回到這個水仙盤何奇獨特:因為釉與胎土是兩種物質,經過高溫後出窯會有裂開的紋路這缺陷,而古代人會視這樣的缺陷為獨一無二的裝飾。然而這個水仙盤能夠燒到沒有紋路,真是萬中無一。
這樣讀著讀著,被她的文字,帶到感覺自己水仙盤的面前,而鄭老師則站在身旁,用她的手,指引我的眼睛該看文物的位置,比如盤中的邊緣去尋找那難以尋找的米黃的胎色,並如何欣賞沒有紋路的釉色;而耳朵,則聽著她娓娓道來的故事。真是何等夢幻。
鄭老師雖是中文老師,但她的文字並不如想像中那麼艱澀,有時還滿有趣。比如她講到故宮將「毛公鼎」、「肉形石」及「翠玉白菜」放在同一個展區,她笑稱,有肉有菜有大鍋,可以開動吃飯。又比如她會稱乾隆為「隆哥」。讀之時,總讓我莞爾一笑。
講到「隆哥」,大概他在書中的出場率甚高,因為他真的收藏不少,又偏偏喜歡蓋章提詩。所以不少畫作都充斥著他的字及印章,空白的位置沒有了。然而隆哥也有真心託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囧境。那就是《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居圖》由黃公望所畫,曾受祝融之災,一分為二。後來隆哥收藏了兩份《富春山居圖》,分別是「子明卷」及「無用師卷」。當時,隆哥認定了「子明卷」才是真跡,對它愛不釋手,隨身攜帶著它周遊南北西東,並在「子明卷」不斷提字蓋印。可是,這充滿著印章提字的「子明卷」,其實是仿作;而那卷被隆哥看一眼判定為仿作的「無用師卷」,才是真跡。
這有如鄭老師所言,世間多錯迕啊!隆哥與「子明卷」結了一段「孽緣」;而「無用師卷」則逃過一劫。只能說,隆哥以假為真,只是癡心所致。(頁257)
這36件文物中的最後一件,是《快雪時明帖》[註2],它是另一個「國寶」文物,書聖王羲之墨寶。讀書時代,知道王羲之是書法家,總以為他在書房,在案頭上寫書法。後來才知,王羲之也是右將軍,可謂文武雙全。他之所以成為書聖,乃拜唐太宗所賜。他一登記就立即廣購王羲之的故帖,他為了「獨佔」王羲之,決定帶它們進墳墓。現在王羲之的「墨寶」——大都是精摹本。但正如鄭老師所講,這些精摹本都是高級「高仿」,不能視它們是低品。
到了隆哥,也是對它愛不惜手,雖不像《富春山居圖》的「子明卷」般帶著它遊山玩水,將它收入「三希堂」,但仍如鄭老師所講,隆哥愛的表現,就是不停在畫中題詩。不過老師說:
⋯⋯他長期並且大量題識,更兼書以許多與王羲之書藝無關之語,如大量吟詠下雪、瑞雪,或言農事,甚且並有乾隆所繪畫「蘭亭觀鵝」的詩與畫呢。(頁379)
從《富春山居圖》及《快雪時明帖》兩文中,我看到的是帝王就是任性。不過,有些人看這些作品時,會聯想到歷盡滄桑。有一年專門演出京劇的國光劇團來港表演。選了《快雪時明帖》作為背景,倒作新編京劇《快雪時晴》[註3]。編劇將收信人張侯,與這《快雪時晴帖》結合,穿越不同時代,見證著朝代更替,經歷戰亂、流離,到安定。
這本書的圖片,都是來自博物院,因為已將文物數位化,並開放給大眾公開使用[註4]。但,臨近觀賞,一定會更佳。所以閱畢這本書後,讓我想再到故宮一遊的衝動。如果得到鄭老師的導賞,必是令人回味之事。
~~~~~~~~~~~~~~
[註1]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卷(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F%8C%E6%98%A5%E5%B1%B1%E5%B1%85%E5%9B%BE
[註2]快雪時晴帖(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F%AB%E9%9B%AA%E6%99%82%E6%99%B4%E5%B8%96
[註3]新編京劇《快雪時明》劇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http://1www.tnua.edu.tw/~TNUA_THEATRE/files/archive/350_63699354.pdf
[註4]Open Data專區(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
《戀物——36件臺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4856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