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戰爭的方式 | 金馬達基金公告 No.37
21世紀的戰爭已然是新時代的戰爭。遠方炮火蜂鳴的消息不再延宕難達,關注與支持的方式亦可多種多樣。無數人在使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工具,將其變成抵禦暴力的盾牌,變成紗布與眺望的塔。
從烏克蘭官方推特公開自己區塊鏈地址呼籲加密貨幣形式的捐款、烏克蘭總理 Volodymyr Zelensky 發佈與團隊共守前線的影片後,Web3 世界正式加入戰場。因為區塊鏈所有進出數據可公開追溯的特性、其去中心化的符號象征,支持烏克蘭的新形式於焉而生。引用 @j姐愛黑貓 的話來說,「在這個奇詭的世界局勢下,Web3接班Web2確實在路上,只是能否去中心化,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不過,我更願意相信,Web3的願景要怎麼實現,還是回歸到每一個參與的人,包括你我。我們一樣能成為支持烏克蘭的新的力量。」
而除了 Web3 的新形式之外,我們仍需回顧傳統的舊路徑:在新時代,即便看似再熟悉不過的報刊媒體、採訪報道也會裹上新衣,如何保持辨別力、在假新聞與立場轟炸之間穿梭找尋真相的技術,也需要保持革新。故本期金馬達將從多個角度彙整,為大家推薦「遙遠的我們,能夠為這場戰爭做什麼」的金筆好文。
#新世界的新抵抗
加密藝術,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支援前線 —— By @豆泥
藝術從來就沒辦法自外於政治,如果你說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那可能是對現實世界有所誤解。但從現在開始,藝術可能比想像中的更有力道。
全職投入 NFT 領域、Web3 世界的豆泥,透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去中心化世界的加密藝術如何對抗強權」,指認出藝術家、平台、捐款專戶與非營利組織四方的新型聯動,並開啟 NFT 募捐公益的研究與討論;@雨蒼 也有在他的文章中介紹此次力挺烏克蘭的Tezos區塊鏈。在未來世界裡,我們傳統形式的捐款缺點(賬本不透明、流動低效),或許可以透過 NFT 的方式改寫。
從烏克蘭戰爭看加密貨幣「參戰」想像 —— By @育軒
UkraineDAO募集的資金將會捐給烏克蘭最大的人道組織Come back live,該組織專門幫助烏克蘭軍人、志工跟其家人,項目很多。其實這個組織之前利用美國的Patreon募資,結果被官方以「資助軍事人員」給封鎖,才轉到加密貨幣募資。
區塊鏈世界中除了 NFT,還有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散式自治組織)。這篇文章中整理了捐款最出名的「UkraineDAO」的細節,並提出一種「加密貨幣參戰的想象」。
烏克蘭戰爭之Web3觀察:哪些項目方出來說話 —— By @傷心女孩酒吧 | Willis
大是大非,我希望我投資、持分、花時間參與的項目、跟我每天一起聊天的共同擁有者(fam/frens),也會出來說話、做事。
作者做了在 Web3 世界中有公開站出來 #StandWithUkraine 的部分項目、藝術家的整理。其中支持的方式不僅僅是捐款,也有藝術創作、利用社群流量進行跨界聲援。
《This War of Mine》— 那些在戰火中求存的百姓們 —— By @青鳥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波蘭遊戲開發公司11 bit studios隨即宣佈將旗下反戰遊戲《This War of Mine》未來一週的收益全數捐贈予烏黑蘭紅十字會(相關公佈),同時遊戲亦正在以25折發售,鼓勵人們購買。在消息宣佈後他們在短短一日就已籌得16萬美金收益。
本篇文章則介紹了一種以購買反戰遊戲的方式去反戰的可能。這款反戰遊戲是「波蘭教育部針對道德、哲學和戰爭的推薦教材」,文中有詳細介紹,遊戲愛好者市民們可以一起加入。
#媒體、採訪與文字
俄國侵烏 堅守崗位的獨立媒體 The Kyiv Independent —— By @Shunhei
The Kyiv Independent(TKI)是烏國英語媒體,由超過 30 名 Kyiv Post(KP)的前記者於 2021 年 11 月 11 日設立——成立未足 4 個月,普京揮軍入侵,這媒體瞬即成為外界觀望烏國狀況的其中一扇窗。
此篇是對基輔獨立媒體(TKI)、目前能夠獲得烏克蘭方一線新聞的重要媒體介紹,感謝@Shunhei的整理。在 Telegram(電報)上也有他們即時更新的官方頻道可以關注:https://t.me/KyivIndependent_official。
针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普京式修正主义历史 —— By @槛外人
本文作者最近与哈佛大学乌克兰和东欧历史教授谢尔希·浦洛基通了电话,他是《欧洲之门》这本讲述乌克兰身份显现一书的作者(他即将出版的书是《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全球历史》)。在这次谈话中,二者讨论了俄罗斯对乌克兰语言和身份认同长期恐惧的来源,乌克兰人如何应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入侵,以及普京的讲话透露出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究竟是什么。
这是在今年2月23日發表於《纽约客》上的一篇採訪文章,發表時普京還没有下令入侵烏克蘭。作者見大陸媒體全線壓制站在烏克蘭一方的新聞,故快速將本篇採訪译成中文,「主旨是反战,战争永远是平民最大的伤痛」。
讀《向日葵的季節》:我們希望「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已經成為過去 —— By @許恩恩
沃迪米爾・梅臣科說:「在烏克蘭,一切都可能發生。我們希望,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已經成為過去。而現在,在獨立廣場革命過後,我們已經不會回到原先的那個烏克蘭了。我們希望人們開始會轉換心態和思考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再次拿起了鑿刀……我想,為他們這麼做是值得的。」
@許恩恩 以介紹波蘭報導文學作家伊戈爾・T・梅奇克在 2015 年出版的《向日葵的季節》的方式,跨越時間向度、與紙本文字、與當時那個時空裡的作者與書中人物聯結,支持、聲援烏克蘭。書中內容是以2017年烏克蘭東部戰爭為主題作的採訪記錄,採訪對象有「參與在獨立廣場革命中的志願軍、烏克蘭右翼的精神領袖盲人、見證東區礦坑產業墮落、受苦受騙的頓巴斯礦工」等各式各樣的人,推薦大家閱讀。
66 | 聚焦乌俄 | 最不幸的一代 —— By @结绳志TyingKnots
二十年后的驻莫斯科记者可以说是最不幸的一代。不像见证国家逐渐开放的前辈,2000年后驻俄罗斯的记者们被迫记录一个国家走向封闭的过程。这是悲哀又没有丝毫优雅可言的任务:人的视野逐渐被他们想要看清的过程蒙蔽。这也意味着现如今和索尔兹伯里的年代一样,信息又在暗中收归到克里姆林周围。
如同時编委會(hxotnongd)所指出的那樣,“正在发生的,不只是地面上的战争,也是一场赛博世界的信息战,人们被ta们归属的国家所裹挟,狂热随着国界线(及其延展出的阵营)分配,滋养着战争情绪。事实上,这不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之间的战争,而是普京和拜登及各自所代言的超级权力之间的战争,所有的人民都是受害者。”,我們如何理解媒體、如何理解一個國家的記者境遇,對了解一場戰爭而言,是不可不知的重要背景。
#炮火下的語言
“被逼无奈”的俄罗斯与“活该”的乌克兰:地缘政治的知识霸权 —— By @蜉蝣型幽灵
如果探讨国际政治的“语言”出了问题,那得出大国“被逼无奈”与小国“活该”的結論就不足为奇了。
在簡中互聯網中我們可以看見諸如「俄羅斯被逼無奈才打仗」等論述,「这些论点不仅是特定政治立场的产物,从惯常的国际政治学观点来看似乎也颇具合理性」;而這篇文章便是對類似論述為何會出現、以及得到部分群體支持與運用的梳理,試圖批判性地看待地緣政治知識生產的邏輯。
117 | 「烏克蘭早已成為戰爭的發源地」:明鏡週刊對話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By @世界走走 seh seh
「烏克蘭南部與羅馬尼亞接壤,烏克蘭北部與白羅斯接壤,你們來自這兩個國家,妳們想到可能的入侵行動時,有什麼感受?」
世界走走翻譯了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在2月初的專訪,採訪對象是兩位女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穆勒(Herta Müller,2009得主)及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2015得主),請兩個來自烏克蘭南部與北部的作家對談對俄烏衝突的看法。透過這篇一手的訪談,我們可以看見更多烏克蘭人自己在複雜世界局勢下的想法。
烏克蘭戰爭隨筆和譯文 —— By @於琛琛也是捲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天兩夜後,我意識到這場戰爭遠比自己以為的還要真實。文章分享戰爭的另一種視角,以及兩個War Childhood Museum 的收藏品。
本文作者曾在歐洲及俄羅斯的研究所讀書,也曾在台灣人還未開始關注當時還是喜劇演員的澤連斯基時,便要在「課堂辯論著他作為一個親俄的民粹主義者取得政權對於烏克蘭微弱民主議程的傷害。」;文中還分享了兩個 War Childhood Museum 的烏克蘭戰爭童年記憶和收藏品。願世界和平。
乌克兰语与俄罗斯语有何异同 —— By @槛外人
不少人乍看会以为乌克兰与俄语非常像,但它们确实是不同的。本来说什么语言没那么重要,但遗憾的是,它常常会和政治捆绑在一起。所以厘清一下这两种语言在此时还是有必要的。
做了專業的烏克蘭語及俄語的比較,「尽管把语言和政治、身份、民族等放在一起是语言学界想尽量避免的。但在此时,这个特殊时刻,我们在谈及乌克兰时,请尊重乌克兰人的选择,不要把乌克兰语与俄语混为一谈。」
#他們將繼續以肉身相扛
烏克蘭保衛戰只是剛剛開始 —— By @馬思高
由俄羅斯開始其自稱的「特別軍事行動」,大舉入侵烏克蘭至今已達一週,大家也許從當初的震驚、憤慨當中逐步回復過來。特別是在網絡上看到烏國軍民一體奮起反抗,粉粹俄國取得速勝的意圖,以及俄軍出人意表的不濟後,大家或者會覺得烏軍仍有一戰之機,甚至可以逆轉戰局。我可能要向大家潑冷水,因為俄軍的進攻才剛剛開始。
回歸到更具身性的現實中。在賽博世界裡看到希望的同時,我們也不應忘記戰爭再怎麼「逆轉」也都是沉重與非夢幻的。本文作者推測,俄軍針對烏克蘭城鎮防空及基礎建設目標的攻擊,或許會隨戰況升級而加劇,烏克蘭人仍深陷戰事中,仍有人不斷因這場戰爭失去家人、愛人與朋友,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我們仍需持續關注,不斷以自己的方式保持支援。
這幾日站上也有市民自發舉行捐款,並公佈了捐款明細(@穿云间) 。如果大家想要做更多的捐款,歡迎查看「對於烏克蘭,還能做什麼?」(@窗邊的小鳥 )、「特別加刊 | 援助烏克蘭管道列表」(@世界走走 seh seh )兩篇整理。
最後,想要引用 @Wu Ming 所述「廣東話有句諺語叫 『蟻多摟死象』意即螞蟻成群作隊地纏上大象, 寓意最微末的力量,一旦集腋成裘,由腳纏起,凝聚的點滴也能跟高牆一較高下 」,希望我們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抵禦暴力的侵襲,Say No To War。
公告:Matty使用了2158Likecoin支持以上作品。金馬達基金已全部使用完畢。 Matty將持續挖掘、支持優質作品。此篇文章獲得的所有支持,也會加入金馬達基金,用於支持Matters的優質創作。謝謝大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