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心理學|比較來,比較去

素人心理學
·
·
IPFS
·
人家都說:沒比較,沒傷害。這麼說,我們豈不是經常傷害自己?

看到別人拿著最新的手機,我們會比較;看到別人展現優秀的能力,我們會比較;看到別人在學業或事業上有一番成就時,我們也會比較。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永遠無法脫離人際關係,無法不在意他人眼光,無法不把別人的生活和自己作比較。「比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推動力,激發我們內在的潛能,並改善自己不足的能力;「比較」也可能反過來吞噬我們,使我們眼裡只剩忌妒、仇恨,成為迷失自我的怪物。

說來也奇怪,國中時,我總是不自覺拿自己和班上某個人比較。我們兩個有著全然不同的個性、成長背景,她是獨生女,我有一個姐姐;她優柔寡斷,我固執倔強;她擅長文科,我擅長理科;她具有文藝氣息,我則喜歡邏輯思考。我們擁有不同的特質,仍是不錯的朋友,神秘又強大的磁場將我們吸引到一起。
只是,我偶而會羨慕她。

當她展現自己在文字、繪畫方面的才華時,我總是不自覺地也想嘗試看看,我想要變得跟她一樣好,卻發現自己終究無法做到和她相同的程度,我甚至開始逐一比較自己和她的不同之處,卻終究覺得她擁有的比我還多。
直到某次,她突然跟我說:「我好羨慕你有聰明的腦袋!」
我心裡突然一震,愧疚和震驚的情緒交雜在一起,使我一時之間手足無措。原來我只顧著比較自己缺了什麼,卻從來不曾發現自己擁有什麼;我想要模仿別人的生活,卻沒想過別人也在羨慕著自己。

比較的根源是自卑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無視自己的不凡之處,而去汲汲營營於自己沒有的?我想是自卑感作祟。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尤其是在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情緒特別容易低落,所以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樣子,就會不由自主地羨慕,甚至忌妒別人的生活,而忘了每個人的本質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成長環境、未來出路。事實上,不論我們在哪個領域努力,都一定會有比我們突出的人,如果每個方面都要比較的話,只會沒完沒了,最後留下的只有被摧毀的自尊心。

曾聽過一句話:

如果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意味著每個人都一樣。


既然每個人都同樣獨特,那也就無須羨慕別人,只要珍惜自己擁有的,專注過自己的人生。

把目光轉回到自己身上

你是否曾問過自己:我是誰?這個問題永遠沒有正確答案,小時候我是愛玩扮家家酒的人,長大後我是喜歡看劇的人;我是不愛爬山的人,我同時也是容易焦慮的人。隨著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可以成為各式各樣的人,重點是我們要學會「認識自己」,我們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能力的極限在哪裡、不足的地方是什麼。認識自己才能免於不停和他人比較,這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課題,因為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騙自己,以為自己成為了理想中的那種人,也忽略自己其實做得很好的地方。

尤其,承認自己能力不足是最困難的,自卑的人也許知道自己做不好,卻無法「承認」,因為承認就好像否定了自己的可能性,代表自己無論做什麼努力,就是會比別人差。但承認也是種解脫,承認之後,才能夠更坦然地面對自己,把力氣和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做得到的事情上

潘柏霖在《我討厭我自己》 說道:

生活中充斥著自我詮釋、自我解釋,以及被迫自我解釋與可能被所有人誤解,所以認清自己是誰,是一生的命題,所以成長的過程中你是很容易討厭自己的,但要記住,那真的沒有關係。

承認自己沒有某方面的天分,或是承認自己無法做到和別人一樣,這個過程肯定是很氣餒的,自卑和討厭自己的心情會隨之產生,這也是正常的。只是,唯有認清自己,才有機會掌握自己的人生,也才能避免陷入「比較」的深淵。

我的偶像是我自己

曾問過一個朋友他的偶像是誰,他回我:「我的偶像就是我自己。」他說他的確有崇拜、敬佩的人,但他嚮往的都是那些人的一小部分特點,而不是他們全部的人生,所以他不會想模仿別人的人生,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最好的,應該說,他努力把自己的人生過得最好。我想這是一個用來檢視自己的很好的方式,也是我想努力的方向:不比較、不模仿。

哪天,希望我也能說出「我的偶像正是我自己!」這句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素人心理學Psychology from nobody. 不是創作高材生,更不是什麼心理學專家,只是一介平凡女子,喜歡思考和觀察生活百態,從素人的角度看世界。 分享文字的同時,更希望透過書寫來整理雜亂的思緒、紀錄自己的生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很酷的人

22歲生日—長大是一瞬間的事(2)

22歲生日—長大是一瞬間的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