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旅行|印度西藏自治區:沒有照片的旅程07

cyc3529
·
·
IPFS
·

【食與衣】

說說當地的食物,前三周在藏區裡,吃的多半是藏式的家常料理,如酥餅、麥片粥、酸奶、麵、咖哩、抓餅、飯後幫助消化的甜餅、鷹嘴豆、辣椒粉,及無數杯的甜茶,但可以觀察到,一些奶酪、咖哩、餅皮的料理法,已經雜揉了些印度的方法,印式與藏式,在某些方面混雜在一起。而印式的料理,光咖哩常常就佔了餐廳菜單的好幾頁的篇幅,各式各樣,每種都各有特色,而餅皮則有南北方的差異,其中一種最常見的,他們叫nan,基本上是無味,需要沾著咖哩一起吃,而同理,若你到餐廳點咖哩,他送上的真的只會是一碗咖哩醬,而不是一盤咖哩飯。

其中,特別想講的是涼粉,屬於藏式傳統的小點心,金黃的外皮Q彈有嚼勁,裡頭包裹著些碎肉,而且這竟然是辣的!而且很辣!印象深刻是我吃了三分之一盒便辣到投降了。

好奇當地的速食店跟台灣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去了幾次速食店當作觀察,肯德基、麥當勞交叉比較,前者選項比較少,但兩者價錢都差不多,比台灣少一些,但分量也少了一些些。

在印度,素食者比我們想像中的多,將近一半的印度人都是吃素,不管是佛教、伊斯蘭教還是印度教,後二者並沒有強制規定不能吃肉,但很多教徒也會選擇吃素,這是我們的司機Satya說的,他自己也是一個例子,他是印度教徒,他不只不吃牛肉而已,他其實是素食者,據他所言,那是他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因此,速食店幾乎都有素食專區,且葷食的選項其實也沒有很多,不是雞肉就是魚,麥當勞與肯德基二者相比,就Satya所言,他印象中他覺得麥當勞的速食選項相對比較多。另外,速食店常會加進當地特色的餐點,例如我們在德里便吃到一種叫Aloo McTikki的漢堡,Tikki是北印、巴基斯坦、孟加拉的特色料理,混合一些洋蔥、薯泥跟咖哩香料。

衣著部分,其中一當地婦女的服飾為莎麗,就算是德里等大城,穿著莎麗的婦女仍是佔大多數,而相較於此,男性幾乎就都是穿著西化的襯衫、T恤跟牛仔褲,我們其中一位當地的tour guide說,以前他們可以依據一名男子所穿著的服飾、戴的帽子,來判斷他是哪個城市的人,是Jaipur、Jodhpur、還是Jaisamer。

而近期越來越多觀光客喜歡到當地買莎麗來穿,但相較於店舖裡賣給觀光客的那種價格,當地婦女平時所穿的莎麗幾乎都是她們自己所縫製,因此製作成本低,比我們路邊看到穿著T恤的女大學生的衣服都要便宜許多,同行一位友人曾經因為這種誤會而酸言酸語,指著一位乞討的女子說,「你看那個小孩的媽媽穿的莎麗,還蠻華麗的啊,為什麼還要乞討。」但,莎麗就是她們的日常啊。

【Hubli】

Hubli是距離Mundgod藏人區最近的大城市,卡納塔克邦的第二大城,僧人們若要採買什麼日常生活用品多是前往此地。

因為計劃的需要,Lobsan開車帶我們進城,一路上一樣覺得處處驚奇。約一小時的車程,我們沿著長長、蜿蜒的公路往北,路上見到牛隻自由走動也不足為奇了,一路經過的農村,還多見識了羊、朱、雞等,如今已離開Mundgod四個多月,仍覺得一閉上眼可以想起從Mondgod往Hubli的沿途風景。

Lobsan平穩地一路載著我們,這裡的喇叭聲是為了在超車、過彎時警示來車,畢竟沿路上鮮少交通號誌,但還發現喇叭聲的另一實用用途,即催促躺在路中間的牛跟狗。

看著窗外那些再平凡不過的生活瑣事,從他們的日常中偷偷摸出一套步調,光著屁股的小孩、穿著制服綁著白緞帶髮辮的女學生,稀稀落落地等車人群在巴士站牌邊,路旁洗著衣服的婦女,群聚在雜貨店前的男子們。

隨著工業大車漸漸多了起來,我們漸漸接近Hubli,其實聽覺與嗅覺的感受更是明顯,喇叭聲逐漸多了起來,從農村草的味道變成城市沙塵土的味道。來來往往的大貨車,有些載著紅磚,有些駝著貨物,上頭就站著幾個童工小朋友。

我們一行人先去趟藥局,左拐右拐,拐進一個小巷,像極了哈利波特裡地斜角巷般隱蔽,而大家對你這外來者打量著。走進藥房,一盒一盒藥材或醫療器材堆得高高的,幾乎直至天花板的櫃子,若要拿最上面的那盒,還要找個棍子去把它撥下來,像極了哈利波特裡的魔杖店,一盒一盒,都有自己的印記與脾氣。

之後要去買另一項東西,一樣左拐右拐再左彎,到了賣雜貨的店。印度城裡的商店店面都不大,大概一個櫃台寬,但深度極深,堆著高高的櫃子在四面牆壁邊站哨般,不會是客人「逛」商店,而是直接指名要些什麼,神奇的是,店員往往也可以立刻在千百個小櫃子中找到東西給你。

印度街頭有許多一個小推車就可以開始的維修攤,修鑰匙、雨傘、皮鞋等,發現自己著迷於這些透過雙手一點一滴維護舊物的技藝,連路邊拆機車坐墊的,把皮拆下來、把內殼沖洗,這一個個步驟,我都看得著迷。

多麼美的幾雙手,多麼美的技藝。

此趟進城其實也是為了要換錢,一下機場時並沒有換太多盧比,Lobsan說他要帶我們來城裡換錢,其實就是黑市交易。

在印度,美金的價值其實遠遠高於檯面上的匯率價錢,像有些店家,若用美金付帳反而可以得到很大的折扣,因此美金的黑市交易在印度一向十分興盛。

Lobsan幫我們連繫換錢的人,一路上神神秘秘,我們為了等換錢的人整整在城裡等了三、四小時,當他說一小時其實是三、四小時,當他說在路上快到了其實是正要出發,想起之前聽說的,時間感與金錢感於不同文化的人來說也會有差異,對某些脈絡底下的人來說,「守時」、「時間」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正如金錢、物質對某些人來說也同樣是差不多就好。就好比我們其實不介意那些許的匯率差,但對於Lobsan來說,68跟68.5的匯率差得十分多。

一杯又一杯喝椰奶的時間過去了,一個揹著大後背包的印度男子進到我們停在路邊的車裡換錢,他迅速熟練地數著鈔票,(同時Lobsan不耐於我緩慢的數鈔技術,笑笑地接過去幫忙清點),同時機靈的眼神流轉,觀察車外四周的環境。

刺激的黑市交易初體驗結束,生平第一次拿到如此厚厚一疊96張的紙鈔!

【Delhi】

因為回程轉機的關係,我們到北印跫了幾天,來個勇闖德里大冒險。

我們從Hubli機場先到Bangalore機場,再到Delhi機場,國內機場的安檢比我們想像中的嚴格,甚至還要搜身,一鼓作氣,關關難過關關過,每次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被攔下來。

在印度的國內航班都會比原定時間提早許多,原預計一小時半的航程一小時便到了,預定三小時抵達的會在兩個半小時以內到,總是幻想他們也許都在空中飆車XD,飛機降落前轉呀轉,遠遠便從高空望下下頭的德里市區。

一下飛機,聯繫機場接駁時(後來我們就學聰明了,直接搭德里的地鐵回市區XD)徹底感受北印與南印不同的英語口音與腔調,兩人在電話中雞同鴨講,後來請一位路人幫我們直接跟電話裡的人說明我們的位置,後來才知道原來飯店接駁的司機並不會英語,應該說,北印的人普遍較南印常使用他們當地的印地語,(一次我們嘗試想跟司機用英語聊天,他嚇到趕緊打電話給他的老闆請我們跟他老闆說,他可能以為我們要講什麼很重要的事情吧XD)。另外,有人說到印度旅遊要小心隨時會面臨對觀光客的敲竹槓、不友善等等,自己這次是覺得沒有想像中的嚴重,還是會有好人的XD。

但得承認,德里市區的交通也是另一巨大的衝擊,從新德里機場駛向市區的路上,有在紅綠燈縫隙間叫賣飛機模型、椰子的當地人,也有乞討的女子與哭鬧的小孩,大喇喇直坐路上的牛隻、豬隻、大象、駱駝也不足為奇,劃分車道的白線是參考用,卻是亂中有序,大家各自用自己的方式錯落有致著抵達自己的目的地。

駛近市區後,嘟嘟車蜂擁迎面而來,也許因為仍在舊城區,灰灰舊舊的建築,人行道、招牌也都偏老色調,坦白講不禁聯想到那些1980或1990年代的老電影,楊德昌的青梅竹馬,或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

約莫傍晚近入夜後,得里街頭仍舊熱鬧著,這裡的超級市場、「夜市」都混雜著各種氣味,小攤販們也絲毫不因夜色而減少。

其實,走在德里街頭,人潮並沒有我原先想像中的比肩接踵,卻還是得隨時保持警戒。不可否認,旅途異地中,我們會在被拍肩、被乞討、夜行時感到害怕,也會在決定去那裡時小心翼翼、猶豫不決,甚至在沒有認識的人帶時退卻,得隨時保時警戒地走在路上,看前面的人往哪裡走,左右來車、人潮,變動很快很迅速,就像貓一樣,要stay alert,但這些警戒卻並非是不好的,並不是種排外、成見或劃界,而是打開全身上下所有毛細孔去感受的結果之一。

我享受著這份警戒感,因為警戒的同時,也在百分之百感受異地給你的每一份衝擊。

【Agra】

從德里出發,一路往東,約四小時的車程,長長的車程,怕司機開到睡著,同行友人交付我任務,要我不斷找話題和司機聊,剛好我也很愛這任務,聊收費站toll、聊車、聊印度的公路系統。

朋友總笑我說我的問題很多,但旅行途中總覺得與其自己用成見、用自己的想像腦補,倒不如直接問當地人比較不容易失真。

司機Satya是北方Rajastan邦的Jaipur人,十五歲時全家搬到德里(也就是國中畢業後),學了一年的開車,十六歲成為司機,當了兩年無照駕駛的全職司機,十八歲考駕照(印度跟台灣一樣是十八歲才能考駕照),之後就一直當司機到現在三十六歲,一晃眼開了十八年的車。

而現在全家住在德里,有兩個小孩,分別是十一歲、十二歲,有些忘記他說他的妻子是不是職業婦女,但他說在德里有將近一半的女性是職業婦女,但在其他鄉下地區這比例則很低。

Satya的開車技術很好,可以在眾多汽車、嘟嘟以及路邊大喇喇的牛當中迴轉與穿梭,他說我們走的這條expressway是2010年才剛蓋的,從Delhi德里直達Agra亞格拉,為觀光而建的。這裡的平均速限是小型車100,大貨車60,可能因為是在高速公路沿線,所以都是大片大片的農田、樹林、水牛。

印度的高速公路真的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當我驚訝的問說這些摩托車、牛、人、羊群都可以上高速公路嗎,他一臉疑惑地看著我說對,只要你能上來就沒什麼不能,想起之前讀人類學時總是很喜歡說,當你覺得其他文化很奇怪時也許他們才覺得你的文化很奇怪XD。

關於收費站,台灣已在幾年前廢除了收費站、收費員,但在印度還是有收費站的,其中在一收費站有個小插曲,要通過閘欄時,我們前方的車似乎沒有交角toll過路費就要越過橫桿了,收費員旁的保全一把棍子抓起來直接往那台車後車窗玻璃打去,我們看到這一幕全都嚇傻了,但Satya倒是神態自若、一副這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一般,車裡的人也氣沖沖地下車理論,雙方爭辯一陣後他似乎補繳完toll了,便開著車離去了,徒留一地的碎片玻璃在地上,而我們的車也就這麼靜靜輾過了那堆碎片。

我們亂聊著,Satya分析著在印度大部分的人開的是哪一牌的車,分析原因、分析它們的價錢等等,即便他的英文在北印度已經算還不錯的了,但仍舊帶有口音,仍舊比南印度的英文難懂些。

抵達亞格拉Agra這城市是印度的觀光勝地,也就是國中高中英文課本里一定都會讀到的Taj Mahal泰姬瑪哈陵的所在,於是想當然,蜂擁著各地的觀光人潮,即便如此,城裡的街道狹小,因此塞車塞到打死結那種似乎是日常。同行友人不是很喜歡這城市,太吵、太擁擠、太雜亂、太沒有秩序,這是他們說的,我自己只是覺得這裡太觀光了。

其實後面這幾天的北印之旅多半是不斷地看古城,有的很雷同,有的也是蠻特別地,但那些好像google都可以查到很多相關的資訊,於是我傾向跳過各個觀光景點的介紹。

剛好那幾天是滿月,滿月時泰姬瑪哈陵會開放晚間tour,看滿月的月光灑在白色的大理石建築上,聽起來很浪漫,但不巧那幾天Agra的天氣都是陰天,看不太到月亮,只有烏雲。

於是當地的guide帶我們到他的房景點,我們搭嘟嘟車沿路鑽進小巷弄裡,兩旁琳瑯滿目的店家少了主要幹道邊地觀光客人潮,我們停在一棟看起來像廢墟的建築物前,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去絕對不敢跟guide上樓的那種,我們沿著狹窄破舊的樓梯走上頂樓,每一層樓都是昏昏暗暗的燈光,幾個當地人坐在那裡,帶點好奇的眼神打量我們,卻看不出這些房間的用途,我們膽戰心驚地直達頂樓,是空曠的小平台,從幾些座椅來看,推敲是露天地飲料店,點了一杯飲料,抬頭正巧望見泰姬瑪哈陵就在我們正前方的遠方。

同行友人正和guide爭論著先前沒有說地200盧比費用,我和學弟悄悄再溜上一層樓,到頂樓拍照,隔壁露天的西餐廳的waiter像我們微笑,另一邊有群人在頂樓放風箏,他們的自製風箏小小的,卻可以飛得好高好高,好幾次落在我們旁邊,我們把它撿起來,再丟過去對面,其實,那個風箏每一戶附近的頂樓都飛過去過,他們吆喝著其他頂樓的人們幫忙拾起來,在自家的頂樓放風箏,然後吆喝彼此,覺得這點小小的互動很可愛。此時,七點多了,日落跌到泰姬瑪哈陵的背面,遠方傳來伊斯蘭教頌禱的鐘聲。

去看了紅堡,隔著恆河支流亞穆納河,也可以看到泰姬瑪哈陵的背面。當然也去看了泰姬瑪哈陵,趕在清晨五點半去買票入園,一方面不想太擁擠,另一方面也想看看日出時的泰姬瑪哈陵。

仍尚未天明的路上,依舊可以見著一些積水,我們去的季節剛好是印度的雨季,很多地方都報導著洪水、淹水的消息,亞格拉也沒有例外,那幾天幾乎都是白天偶爾飄噢,但大致還是會出點太陽,但一到深夜便開始風雨交加,清晨醒來便只見著尚未退去的積水,那積水程度幾可至車的輪胎上緣,我們膽戰心驚地在車裡如坐針氈,相比於我們的大驚小怪,Satya非常鎮定地開過積水,掀起陣陣水花,亞格拉這城市的三天兩夜就在洪水掀起的水花中結束。

在之後的這幾個城市間,我並沒有留下太多照片,因為別忘了,我正是因為手機出了意外所以照片全部不見,才叫沒有照片的旅程的啊> <

【Jaipur】

近中午我們出發,一路往西南前行,約五小時的車程,我們在接近傍晚時抵達齋普爾Jaipur,這裡剛好是Satya的故鄉,粉色之城,當地建築多屬於粉色系,原因眾說紛紜,一說是為了取悅某位君王,而字尾pur一字代表城市之意。

去了勝利宮、水之宮、在山城裡的城堡,Jaipur這城市規劃得井然有序,這裡已經是Rajastan邦,Satya說這裡的警察比較嚴格,即便如此,在印度的街頭走著,仍舊很常見著有些不起眼的角落,有豬隻在吃堆積如山的垃圾,有人在遊蕩、在乞討,有些旅人不喜歡有這樣景象的城市,但每座城市、每個國家都有們各自的氣味,有光鮮亮麗,也有髒亂醜陋的一面,不喜歡永遠只看見異國情調的那面,喜歡觀察到他們的日常,最最一般的日常,像是早起擦車窗的細節、路上上班的人們、在健身房裡的女大學生、在市集裡呆坐的婦女。

【Jodhpur】

前往焦特布爾Jodhpur,一樣往西,車程一樣約莫五、六小時,抵達時已過傍晚,這裡又名藍色之城,屋子幾乎都漆成了藍色。

稍微逛逛作為當地地標的鐘樓及旁邊的市集,是很local的市集,賣著當地人日常生活用品,五金行、日用品,就像台灣的菜市場一樣。這城市的氛圍比較沒有那麼觀光,可能因為比較偏內陸了,交通相對長遠了些,喜歡傍晚這樣走在街上觀察當地人的樣子,繞進市集裡最最狹小的巷弄,直到入夜才漫步回hostel。

而hostel背面正對著梅蘭加爾堡──在半山腰上的大城堡,夜晚城市的光與月光、星光交融,交相灑在梅蘭加爾堡上,這城市步調稍微緩慢些,慢慢積存著光年外的星火。

【Jaisamer】

為了見著沙漠風景,我們天未亮便出門,近五小時的車程,我們繼續往西行,抵達賈莎梅爾Jaisamer這城市,金色之城,因當地位於沙漠地帶而取名。

Satya繼續往西開,帶我們到更接近沙漠的位置,我們距離印巴邊境約莫只剩六十公里,相當於高雄到北台南一帶的距離而已。

一打開車門,沙子的氣味撲鼻而來,乾熱的顆粒感的空氣,刺激著鼻腔,感官十分強烈的告訴我已抵達平時不熟悉的氣候,烈日豔陽下,我們用薄紗包起臉,防風沙也防曬,賈莎梅爾是沙子的質地與氣味。

──待續──


同步發表於medium→

https://medium.com/india-tibetan/%E6%97%85%E8%A1%8C-%E5%8D%B0%E5%BA%A6%E8%A5%BF%E8%97%8F%E8%87%AA%E6%B2%BB%E5%8D%80-%E6%B2%92%E6%9C%89%E7%85%A7%E7%89%87%E7%9A%84%E6%97%85%E7%A8%8B07-73832ffd4ad9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yc3529做枚蒼涼而淒美的枯葉,要倔強而敏銳。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Throwback 2021
8 篇作品

20210612 阿峰今天沒有來

20210604 皇都電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