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110):自行束修以上 — 孔子的招生政策和教学方法

江上小堂
·
·
IPFS
·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第七)。

束,捆在一起,十支为一束。修,同脩,干肉。估计类似于现在的腊肉。孔子这句话像是自我辩解,像是在说,我可没有亏待你们这些学生。凡是自行给我十条肉的学生,我没有不教导他们的。你们的学费没有白交。

自行就是自己慕名前来拜师的学生。还有些学生是介绍来的,怀里揣有推荐信。介绍人要么与孔子有交情,或者是贵族或者是某地德高望众的长老。这种情况,就不一定要拿干肉交学费,孔子得给这个面子,还情或者以求将来回报。没有推荐信,那对不起,就得足额交学费。也说不定有孔子亲自招揽的,看见某位后生资质很好,如颜回,爱才心切,就巴心巴肝甚至倒贴想招其为学生。就如我们现在给优异学生奖学金。

孔子的招生政策很宽松。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第十五)。

但凡来投师的,不管什么身份,什么来历,资质如何,介绍来的或是自行来的,只要奉上束修,都予以录取。可能对年龄和入门的基本知识有一些要求,当然不会招女生。孟子开设科目讲学,招收学生也是这个政策,“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不拒绝前来求学的,走也不挽留追回。

但孔子也仅此而已。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交了学费,进得门来,也就给个入门级指导。要进一步提高,就得看学生努力不努力,天资够不够。是可造之材,孔子才会多花时间加以指导,开开小灶。所以,紧接着孔子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

不发奋的学生,孔子不会启示他。愤,苦苦思索仍然不得其解。学生自己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要有求知欲,孔子才会多加提点。有不成熟的见解,想表达又说不清学生,孔子会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顺畅地表达。不想发言的学生就免了。悱,想说又说不清楚。这两点都是讲学习态度了,有没有求知欲和表达欲。有,孔子就多花些功夫;没有,就不浪费时间了。

其次,看学生有没有悟性。一点就透,老师当然最喜欢了。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能够将这道理推及到类似的情况,就叫举一隅而反三隅,后来简化为举一反三。反,类推的意思。今天来问一个问题,孔子解释了其中的道理,明天又来问一个类似的问题。这种学生,孔子就不爱搭理,自己回去好好想吧!就好比做题,老师讲了个例题,就应该会做同样题型的题目。变了一情景或数字,就不会做了,又跑去问老师。老师肯定不耐烦。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卫灵公第十五)。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不知道如何阐述问题,拿不出办法解决问题,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对这样的学生,孔子也不耐烦,说自己拿他们也没办法。

孔子的教学方法还是很高明的,重在启发式教育。孔子还有个自述,也是在讲启发式的教学。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第九)

大概是这么个情况。某个初学者问了孔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大而不当,非常空泛。鄙,浅薄。鄙夫,应该是指孔子眼中学识低浅的学生,刚入门。他问的这个问题,孔子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初学者一张白纸,没有条条框框,问的问题就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了,可能超出了孔子平时思考的范围。孔子于是说,我知道这奇葩问题的答案吗?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会针对他的问题,从正面与反面两端来追问他,一直追问到他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为止。这样就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他明白了,我也明白了。

两端指两种方法,一种是正面说明的方法,一种是反面说明的方法。几何证明题上,就有正证和反证两种方法。比如说,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儒家有个正面阐述,“乌以反哺,羔以跪乳”。乌鸦羔羊都知道感恩孝顺父母,何况人呢?从反面来说,则“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禽兽才无父无君,那人当然应当与禽兽相反。儒家说明孝天经地义的严密性不说,但他们确实试图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总之,孔子有所教,有所不教。教也有一套方法,虽然以现在的逻辑思维来看,很不严密,但也还是有些效果。

2021年3月8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