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垮羅馬帝國的條條大路 淺談劣幣所導致的通膨

DowDow
·
·
IPFS
·
「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被用來比喻為不論運用什麼方法,都能達到相同的結果。同時,也象徵著羅馬帝國的輝煌盛大,然而,條條大路的興建事實上正是羅馬帝國經濟崩塌的開始。淺談因劣質貨幣導致通膨而滅亡的羅馬帝國經濟史。

銀幣的誕生

在故事開始之前,先聊聊「銀幣」的誕生。五千年前,人類逐漸形成文明,經濟活動隨著文明成立而興起,被認為是最早的文明發源地-美索不達米亞,由於氣候乾旱缺水而無法栽種穀物,大多數的牧民需要藉由以物易物的方式自農民手中取得穀物。商人和統治者為了維持穩定的以物易物交易,創造了「兌換券」制度也就是「貨幣」,其中,貴金屬片「銀」兼具了不笨重及不易朽壞的優點,很快地成了製作兌換券的最佳素材,自此產生了支撐商業體系的「金屬貨幣」。

商人將不變質且易於攜帶的「銀」,作為物品交易的媒介道具,人們將生銀裝在袋子裡,並根據重量來進行交易,重量的基準單位被稱作「錫克爾」(約為8.3克),因此也有將兌換券稱作錫克爾貨幣的說法。由於錫克爾貨幣在交易使用上相當方便,很快地被廣泛運用,由商人們的「信用」維持貨幣的價值發行貨幣奠定了貨幣制度的基礎。直到「金本位制」成為經濟的中心之前,銀一直都是貨幣的主流素材。

許多學者認為最早的硬幣出現在西元前650–600年

由國家掌權者掌握貨幣的發行權和管理權

大約在西元前七世紀,為於現今土耳其西部的利底亞出現了世界最早的硬幣,利底亞的國王克羅伊斯,透過刻印的方式確保硬幣的質和量,讓「信用」成為肉眼可見的實體。由國家掌權者發行硬幣,改變了過往由商人製造發行金屬貨幣的慣例,克羅伊斯國王也因此獲取了龐大的財富,有句形容大富翁的英文諺語「Rich As Croesus」正是取自於克羅伊斯國王之名。

國王以刻印的方式出借其「信用」,以擔保貨幣的價值,同時也讓硬幣成為了國王介入經濟的手段。此外,在國土疆界內強制規定作為流通使用的硬幣,就被稱為「通貨」。

利底亞的金幣

長期的通膨壓垮了浩大的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的通貨發行權也是由皇帝獨占,金錢的英文「Money」,辭源來自於羅馬神話中的女神「茱諾(Juno Moneta)」,羅馬帝國就是由Moneta的神殿負責鑄造硬幣的工作。

憑藉著強大的武力,羅馬征服了地中海沿岸一帶,建立起偉大的文明帝國,然而為了維持帝國的統治,羅馬帝國須要負擔龐大的軍事費用。為了支應統治帝國的龐大支出,羅馬帝國的主要財源來自於徵收境內交易的貨物稅,課徵交易金額的百分之一作為稅收。可即便羅馬帝國擁有大面積的國土以及興盛的商業活動,收入仍不足以應付龐大的支出,羅馬帝國鑄幣廠只能藉由不斷減少硬幣的貴金屬含量,才得以勉強維持財政。

「條條大路通羅馬」,所謂條條大路的道路建設,是羅馬帝國為了安置戰後失業的士兵以及戰俘所建立的救濟事業。道路的大舉興建也象徵著帝國龐大的軍事支出,即便是在羅馬帝國鼎盛的五賢帝時代,所耗的軍事費用也占整體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因此需要大量鑄造銀幣來維持財政支出,然而隨著不斷減少的貴金屬含量,硬幣的銀含量傳說到羅馬帝國衰退時僅剩下5%,大大減損了通貨的價值,以近代的說法就是「通貨膨脹」。

羅馬帝國的衰落原因,至今仍有不少學者為其爭論。但從經濟活動上來看,毫無節制的濫發通貨,使銀幣的品質降低,劣幣於通貨市場中氾濫,讓西元三世紀的羅馬面臨了通貨膨脹的經濟災難,而通貨膨脹的災難所引發的後續暴動及外患,可以說是直接導致羅馬帝國由興盛走向衰退的主要原因。


DowDow常出沒在 Matters方格子

成為我的按讚公民 與我一同學習成長吧! LikerLand

歡迎透過各種方式與我聯繫交流喔~~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DowDowDowDow 本名范哲瑋 現為民眾網財經編輯 大學主修哲學系 經營管理研究所 第一份工作在顧問公司擔任工程師 好聽的形容是斜槓 直率的形容是不務正業 內容領域不設限 希望能藉由寫作認識世界! 聯絡信箱:dow1226@gmail.com
  • Author
  • More

「國債」的發行 起源自戰爭的軍事費用

發個牢騷|失敗的行銷!文策院TCCF特派員VTuber影片炎上下架

那個「迷因」有夠純 快給我來一點!迷因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