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迷因」有夠純 快給我來一點!迷因的起源!

DowDow
·
·
IPFS
·
這篇大概是就職現職後,我的第一篇專欄文章。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這篇就索性也分享來Matters吧!

「咕嚕靈波(●′∀‵)ノ♡」、「哲學之父比利海靈頓」、「黑人問號」等等…單看文字就有熟悉的畫面出現在腦中,迷因在這個數據爆炸的網路時代裡,成為了我們網路人“基因”的一部份。但你知道迷因( Meme )這個詞1976年就出現了嗎?

NBA球星Nick Young

「迷因」( Meme ),出自理查道金斯 ( Richard Dawkins )在1976年所出版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在書中描述和定義「迷因」一詞,用來指稱一種「新的複製者」或「文化傳遞的單位」,嘗試解釋文化資訊傳播的方式,他認為文化的傳遞與生物學上的基因十分相似,透過自我複製、繁衍、演化並流傳於群體之間。我們所熟悉的meme很顯然不是那麼正經八股的東西,事實上一般常見的meme被分類為網路迷因的範疇,意指為「有趣的東西 (如加上字幕的圖片或影片) 或一個在網路上 (社交媒體上) 被廣泛轉載的東西」。簡單說就是有趣而且人們大量使用就可以算是meme。

作為一個文化傳遞的單位,meme並沒有一個制式的存在形式,它可以是文字、影片、圖片和音樂等等,甚至單一個詞或短語都可以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的meme。舉個例子在K島上的「幹XX塞爆」就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文章梗,甚至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孔乙己》所使用的「乙己」也是鄉民們喜愛的梗。

美國Reddit網友常用這樣的迷因詩體

隨著社群平台的應用普及,從部落格、Facebook、Twitter到Instagram及TikTok,資訊的傳遞速度爆炸般的成長,內容的傳播方式也漸以視覺化為主要的趨勢導向,從Instagram與Facebook的使用率消長趨勢更能明顯地觀察到這樣的變化,也讓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meme梗圖在網路平台間瘋狂流傳,更使次文化成為網路的主流文化。

怕豹

從最初流行文化的傳遞象徵演變製現在腦洞大開的梗圖,meme就如同基因般在不同的時代演進下不停地演化,而唯一不變的是meme讓人們有充分的動機分享流傳。如今連政府的政令宣導也開始使用meme梗圖,可見meme的傳遞能力無法忽視的驚人。然而在如此強大的訊息傳遞能力下,meme也有著過度簡化訊息內容以至於出現誤解的隱憂,更甚是可能發生有心散播惡意曲解資訊的負面效果。

無論如何,迷因meme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有著重要意義的生活文化,有趣的meme能夠跨過語言的隔閡,促進全世界的文化交流,透過不同國家風格的meme了解異國文化,藉由網路平台跟著全世界一起腦洞大開。


DowDow常出沒在 Matters方格子

成為我的按讚公民 與我一同學習成長吧! LikerLand

歡迎透過各種方式與我聯繫交流喔~~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DowDowDowDow 本名范哲瑋 現為民眾網財經編輯 大學主修哲學系 經營管理研究所 第一份工作在顧問公司擔任工程師 好聽的形容是斜槓 直率的形容是不務正業 內容領域不設限 希望能藉由寫作認識世界! 聯絡信箱:dow1226@gmail.com
  • Author
  • More

「國債」的發行 起源自戰爭的軍事費用

發個牢騷|失敗的行銷!文策院TCCF特派員VTuber影片炎上下架

壓垮羅馬帝國的條條大路 淺談劣幣所導致的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