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之十七:英文語境的生活

DuncanLau
·
(edited)
·
IPFS
·
學習另一種語言,就是要不怕錯,不怕醜,多聽多講多綀習,終會日子有功。

移民其中一個問題應該是生活日常的語言改變,如果你是一家人一齊移民,衝擊可能未必那麼明顯,起碼在家仍多是以母語溝通。也不少大城市,大量華人聚居,如果你選擇住在唐人街中心,或者附近,隨時可以像原居地的生活方式,不用說英文。在主要的唐人街範圍內,連街道也有中文名。而在多元文化的政策下,基本服務也會提供不同語言的溝通,要去警察局醫院,能遇到可以用華話溝通的職員不是難事,即使沒有,你可以要求安排一個即時傳譯員幫忙,但始終,能夠用英文溝通,在不少情況下會比較方便,避免誤會。

Photo by Leonardo Toshiro Okubo on Unsplash

讓我分享一些在語言上相關的經歷。

我初到加拿大時,與一個當地「鬼仔」一同租住一個單位。第一次岀外購物,因為他有車,而且這邊的人多是一星期買一次餸,所以盡量多買一些。我們堆滿一購物車的貨物,他再問我還有甚麼要買,我突然想起要個椰菜,便跟他說:I need some garbage 。他有點狐疑,但沒有笑,知道我一定是説錯了,但仍盡力了解我想要甚麼。到我在蔬果類那邊拿了個椰菜回來,才恍然大悟笑笑口說:Oh, cabbage!,我還裝作若無其事。而日後,他從沒有再提起這瘀事。

曾經一次,我在廚房煮飯,不小心掉了半杯米在地上,要找掃把和垃圾鏟處理,當時我剛搬進去,還未熟悉各樣東西放在那裏,準備問室友,話到口邊,卻不知道掃把和垃圾鏟的英文是甚麼,正感為難,幸好室友在廳聽到,立刻拿出來,也告訴我是放在那裏。否則,可能要用手勢,也應該不難明白吧。英文應該是broom和dustpan。

有時大家傾計,對我來說,未必能準確掌握一些文法,但只是閒談,大家明白便不太斤斤計較了。有一次和一個朋友談起另一個我們都認識的朋友,我突然説了句:He was a nice guy,朋友馬上回應:He stills is。我也馬上意會,我用了過去式,是表示他以前好好人(現在不是),甚至更差的是表示他已離世。所以朋友立即更正,但沒有笑我用錯 grammar ,更不會像華人般,高呼「大吉利是」,怪我咀咒別人。

另一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是那次到朋友家吃飯。他的家人不多,只有他,他姐和姐夫,還有一個小嬰孩。飯後,大家圍座閒話家常,突然他姐走開了,很久未回來。我不肯定我的表情是否很疑惑,他姐夫突然對我說明,她回到房間餵奶,再加一句:你不是要看看吧,是嗎?(You don’t want to watch, do you?) 我們用中文的思路,自然同意他提議的「你不要看吧」,所以我我馬上答Yes, yes,誰知英文是不同,你真的「不想」,永遠要答No,所以姐夫非常驚訝,你要看?他怒目而視,我也意識到可能有誤會,馬上補充:No, no, I don’t want to see。氣氛才緩和下來,他不至於以為我是個色中餓鬼,但也令自己尷尬不已。如果他問我: You want to watch, don’t you? 那我會很自然答No,不過,正常人不會這樣問。那也是中文和英文的思維邏輯的分別。

在加拿大生活了這麼多年,他們的多元文化政策,各種移民滙聚,在任何場合都有可能出現一個小小聯合國的模式。大家溝通只靠英語,但各有口音,有東亞,南亞,有東歐,有中南美,你説别人口齒不清,人家也可以說你不純正,大家只能互諒互讓。以前學生時,很多人和人交談時,有時未必聽得明和清楚,但不想麻煩,總是唯唯諾諾便算,只回應一句 good, good 或是 yeah, yeah,不能在話題上發展,那便是沒法有甚麼交流。其實簡單地說 Pardon?(或全句 I beg your pardon ,便是要求對方重覆一次。甚至直接要求對方 Would you repeat that, slowly? 放慢再説一遍,可能大家的母語都不是英語,所以大家都不會太介意,攪清楚才是最重要。

有人會讀字典學生字,除非你的工作是有關書寫文字,甚至是偏向文學方向,可能有些幫助,因為很多字典的字是日常少用,如果純粹和人溝通為主,越簡單越好,不會有誤會。當然,當你經常只用That’s good,或是You’re so nice,你可能想用些不同的字,會令對話不會太單調乏味。那最好的方法便是跟人多交談,聽聽別人的用字,耳濡目染之下,一定學到一些新字。另外是看電視,新聞或劇集,外國電視節目都有隱蔽字幕,初時聽得慢,一邊有字幕便是很大的幫助。尤其是一些俚語,成語之類,因為關乎另一種文化,很難閉門造車般自學而成,跟人多談,日積月累,自然會學到的。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Author
  • More

金錢買不到的

Simply Red,簡單一句,就是紅!

我的家鄉應該有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