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阶级分析
1、
我把知识分子大致分成三个主要部分:
A类:大学教授,为政府/私企工作的科学家,公立中小学教师等
B类:私立中小学教师,大学助教,补课班老师等
C类:作家(靠稿费生活),家教,知识区up主(视频博主),艺术家等
至于学生,我不认为属于“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因为他们不经济独立。
2、
A类和B类的共同特点是脱产,也就是不参与一线劳动。
他们的钱都来源于学校这种机构(资本),所以他们属于是依附于资产阶级。
总之,他们要依附于其他的阶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阶级性:
依附资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性,依附无产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这就是为什么以前会有钱学森这样的伟大科研工作者,而现在只有“把空余的房子租出去”这种砖家叫兽。
一句话,他们要为自己的钱的来源负责。
3、
A类和B类的不同之处在于,A类和机构更接近甲方乙方的合作关系,而B类更接近雇佣关系。
这里介绍一下我自己发明的两个词:新东方模式(A类)和学而思模式(B类)。
新东方比较注重培养老师,老师自己研究怎么上课,他们往往是某几个老师很厉害;
这就造成老师自己的实力很强,所以脱离了机构也能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反客体化的方式之提高客体权力,见《论道德》)。
或者是像公立学校老师这样,待遇受法律保障(稀释主体权力)。
学而思则是有专门的团队研究如何上课,然后自己编写教材和课表,雇佣老师过来专门就教某一节课,就搞流水线。
这就导致老师本身能力不行,来教了很多节课,但自身实力没涨,非常依赖机构;
而且由于是流水线,机构本身牛逼,所以换个老师是一样的效果。所以B类更偏向无产阶级。
由此可见,学而思模式下的老师更容易被机构拿捏。
所以理论上新东方模式的老师的阶级性会相对偏右,不过也会有例外,比如想要脱离机构自立的老师。
4、
C类可以被视为一种个体户。
不过当代的作家/艺术家们往往不只一个身份,许多人还会在其他圈子里发展,比如娱乐圈,这类人严格意义上不能算知识分子,因为写书只是他们诸多牟利手段之一。
如果要找一个C类的代表人物,那么在白鹿原待了三年的陈忠实可以算一个。
知识区up主如果做的比较大,然后和自媒体平台合作,那么就会转化为A类,比如“历史调研室”和“小约翰可汗”等。
5、
总结一下。
“知识分子”这个词非常的宽泛。一刀切地把知识分子归为“小资产阶级”或者“统一战线”都是错误的,还是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和老师(AB类)并不能算作一个阶层。
在学校中,老师的钱是学校发的,不是学生发的,所以老师没有为学生服务的动力,只会为学校服务。
师生联盟的前提必然是学校已经给老师发不出钱了这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