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少年的療癒公路之旅《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 :黑色幽默底下,是編劇對於青少年的真誠凝視

Amber
·
·
IPFS
·
《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劇照 資料來源:網路

《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幾乎是我心目中青少年影集的第一名,有時間就會找回來重看一次。每一次看,都可以感受到編劇在黑色幽默底下,對於青少年的真誠凝視,尤其現在專注在青少年工作上,更可以看見這部影集背後對於青少年深厚的關懷與溫度。也許會有人不同意,但對我來說這是一部治癒型影集,但在那些中二,又有點獵奇的敘事風格之下,它其實在說的是一個治癒破碎的故事。

幾年前《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在全世界爆紅,看兩個十七歲的少年逃家踏上公路之旅,對枯燥現實的反叛與對自由的追求。

帶著極高的關注,迎接而來的第二季,許多人曾批評落入俗套,James和Alyssa最終回到平凡的生活,而且必須為之前的瘋狂付出代價。但我卻覺得這反而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真實樣貌,真實的深入人心。

我們正如第一季中在公路之旅遇見的加油站店員Frodo,巧遇他們的自由與毫無限制而心生嚮往。卻在第二季被編劇狠狠摑一巴掌,要我們面對現實。也正因為有了第二季,讓我看見編劇的真正意圖,他所打造的世界並非一個虛構又有一些獵奇,追求自由的嬉皮世界。而是真實世界,他帶我們走進的世界是真正的世界,還是有社會規範、責任所構築的無聊世界,我們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可是再次回來,這個無聊的世界似乎有點不一樣了。然後,我們也長成真正的大人了。

從謊言中醒來,傷口才會真正癒合

James和Alyssa都是自欺的高手,他們活在自己構築的謊言中,用滿身的刺保護自己柔軟的內心。

在影集開始,我們可以知道James是一個從小感受不到任何情緒、且自認是psychopath而殘殺許多小動物作為標本的安靜少年,而Alyssa滿嘴髒話、開黃腔,脾氣暴躁的多話少女。

這部影集中,非常特別的拍攝手法是:讓角色有大量的內心獨白。

Sometimes you realize you’ve had a thing keeping you going that might be a lie. When you actually really understand that the whole thing might have been a lie the whole time, it’s like you swallowed a stone.「有時候你會意識到,讓你一直堅持下去的東西可能是個謊言,當你真的明白了事情有可能從一開始就是個謊言的時候,感覺就像吞了一顆石頭一樣難受。」──Alyssa

得以讓我們看見他們外在行為,與內心的真心話之間的落差。那些內在的獨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身為小孩的恐懼、與不知所措。他們的口是心非,都是為了保護遠超過自己年紀可以承受的創傷事件與情緒。

在劇情的推進,我們知道James在六歲時目睹媽媽自殺,從此以後堅信自己沒有感受,用以忽略那份難以承受的悲傷;而Alyssa則經歷父母離異,媽媽再婚,繼父卻總是將Alyssa當成家中的局外人,而媽媽也為了迎合繼父,總是忽略Alyssa。

他們選擇逃家,踏上公路之旅。為了逃避他們處理不來的傷口與窒息的家人們,他們依據著各自的信念拯救著自己。James計畫著在公路旅程把Alyssa殺掉,以證明自己是毫無感受的psychopath,而Alyssa則是把拯救自己的信念寄託在毫無聯絡的親生父親上。他們希望永遠活在自己構築的謊言中不要醒來,不用去面對自己無法承受的傷口。

但公路之旅開始變得無法控制,他們花光了身上的積蓄,他們開始慌張,卻因為那些剛強的武裝不願低頭。

後來他們偷闖進豪宅借住,差點被原屋主變態教授性侵,James為了保護Alyssa失手殺了變態教授。James真正殺了人的當下,吐了一地。他發現自己不是psychopath,他無法再自欺,也在公路之旅上逐漸喜歡上Alyssa,而開始有了感受;而Alyssa也在真正見到生父的同時,發現一直以來的信念,都在生父毫無責任的原貌下同時瓦解。

不斷欺騙自己的結果是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原先早已破碎的他們,卻在公路之旅上越來越破碎,過失殺人的事件則讓他們人生支離破碎。然而,破碎的是他們構築的謊言,在他們的謊言一點一滴破碎的同時,正因為他們身旁有彼此,真實的自己才得以重新長出來。

是「壞小孩」還是「壞掉的小孩」?創傷的洪荒之力

Please say "yes."──Alyssa

看起來天不怕地不怕的Alyssa兩次在內心說了Please say "yes.",一次是她與繼父衝突到無家可回了,跟James提議踏上公路之旅;而另一次,是她見到了親生父親,請求他讓他們借住一段時間。Please say "yes."的句子背後是屬於一個小孩的無助與脆弱。

James和Alyssa不過是兩個受傷的小孩。

創傷要癒合,必定要走過極為艱難的過程。創傷事件對於青少年所帶來的破壞性,不僅僅只是因為癒合的艱辛,還有創傷事件本身的複雜性以及創傷所帶來的情緒廣度與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對於正在發展自我認同階段的青少年而言,尚在建立對於世界的認知與對於自我的認知,就要馬上處理創傷事件帶來的矛盾情緒,他們可能要去面對「父母理應是照顧我們的人,卻同時也是傷害我們的人」、「這世界是不安全的,我卻要好好存活下去。」等矛盾認知訊息。這對建構自我認同與世界觀來說是非常艱難的。

You can’t just make people and then abandon them. They’ll think they’ve done something wrong their entire life.「你不能在生下他們之後,再拋棄他們。他們會覺得他們一生都是錯誤的。」──Alyssa

Alyssa最後對他的渾蛋生父吼出了這段對話,支持與仰賴生存的最後一個謊言破碎。

我們總要想盡辦法收拾殘局,無論殘局是我們造成的或是他人造成的。因為我們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創傷所造成的破壞性是極強的,所帶來的情緒與感受也是極大的,若孩子沒有機會可以宣洩,這些創傷記憶即便在成長過程中遺忘了,創傷感受仍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幽魂一樣不斷影響他們的人生。直到承認它,願意去釋放它、去療癒它。許多戲劇作品總會將孩子創傷的洪荒之力具體表現出來,無論是James和Alyssa荒唐的公路之旅,或是《I'm not okay with this》中女主角的超能力,或是在《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闇黑怨靈的設定:當巫師抑制魔法能力而形成的一種寄生物。

當創傷的情緒不斷被壓抑,它就會成為極大的破壞能力。然而無論是過度樂觀的James父親或是面對繼父萬般順從的Alyssa母親,都讓James和Alyssa不得不成為噤聲的存在,將創傷以謊言的形式壓抑。

唯有聆聽與陪伴,創傷的夢魘才會止息。

編劇安排了兩位女警追捕James和Alyssa,有趣的是,他們的觀點彷彿成為社會中面對司法少年的兩種角度,「創傷知情」(trama-informed)與「社會控制」(social-control)。

I think they're miserable,fucked up,stupid kids who've done something bad,but we don't know why──「我認為他們就只是兩個可憐的蠢小孩,把自己的人生弄得一團糟,做了些不好的事情,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

創傷知情相關研究顯示少年的偏差行為與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呈正相關,創傷兒少要嘛將創傷的破壞力向內自毀,要嘛便向外成為攻擊的洪荒之力。若最終,他們在創傷治癒的路上沒有遇到療癒的契機,在胡亂拯救自己的過程中,不小心觸了法。卻會使他們的處境更加邊緣,讓他們被貼上「壞小孩」的標籤,導致二度創傷。

正如James和Alyssa,他們因為痛苦而逃家,若以創傷知情的角度來看,這是他們的一種自我拯救手段,即便這個手段事實上反而讓他們更破碎。

身為大人的我們介入處理時,處遇的目標究竟是「拯救身在危險中的少年」還是「逮捕叛逆違規的觸法少年」?我們所相信的信念不同,看待他們的眼光便不同,面對他們的態度也會不同。

而「社會控制」(social-control)的眼光,則忽視了行為背後的脈絡,只重視行為的結果,針對行為的結果給予懲罰或是獎賞。最後在第一季的結尾,武裝部隊追逐著一個剛滿18歲的少年,他們只選擇看見了少年的危險,卻沒有看見少年背後的脆弱與不安。

那些大人的愛,雖然愚蠢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

James is weird,but not dangerous.──James父親

在他們逃家的過程中,我們得以看見James和Alyssa的父親與母親在他們眼中雖然愚蠢,卻仍付出他們最大的愛,而且也因為他們各自的缺陷與軟弱讓James和Alyssa感到痛苦。但在第二季,我們可以看見James的父親與Alyssa的母親各自用自己的方式陪伴他們回歸到現實生活中。

因為過失殺人的事件,他們無法回到學校,學校與社區中的人們對他們貼上「壞小孩」的標籤。比原先的邊緣處境更加邊緣,或許當我們想大罵James和Alyssa的愚蠢之際,卻也看到了這趟公路之旅的意義。是創傷靈魂的求救訊號,若沒有此趟旅程,他們構築的謊言不會崩塌,而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與父母的溝通(即便偏激),而促成父母的改變,以及他們終於願意開始療癒過往的傷口。

I've turned 18.And I think I understand what people mean to each other.「我剛滿18歲,我想我開始理解人們對彼此之間的意義。」──James

在我們成為青少年眼中的蠢蛋大人之前,要好好記得青少年時候的自己

重新看這部影集,讓我想到曾經帶的一個學生,他曾經告訴過我:「我知道大人真的對我們好,但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大人沒辦法真正理解我說的話的。他們給的,不是我要的啊。」看著他真摯的表情,其實讓自己很觸動。

明明我們都曾經當過青少年,但我們卻會在成為大人的過程中忘記青少年時候的自己,用大人的觀點給出自以為是的愛。在長成大人的路上,還是會提醒自己,要好好記得青少年的自己第一次遇到難關的時候的感受,那些迷惘、還在尋找的時候。告訴自己在跟另一個青少年對話的時候,要記得把青少年的自己也召喚出來。理解許多第一次的措手不及與對世界的不安與脆弱,好好聽,像第一次聽到一般好奇。

雖然,也許還是會成為青少年眼中的蠢蛋大人吧。(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