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習慣紅利》第四章:好的時間管理不是要更多時間而是要更多自由

陶樂思
·
·
IPFS
·

前言

這章標題引起我的一大疑問是:我們要更多自由來做什麼呢?讀畢全張之後,我才明白作者的心意。原來我們需要更多自由,為的是去做那些對人生有價值的事情。可是,我們在時間管理方面,有著一些既有觀念與壞習慣。這些既有觀念和壞習慣,會妨礙我們獲得更多自由去做有價值的事情。需要我們及時覺察,並且作出改變。

是否把一個時間段塞得越滿就是好的時間管理?

絕大多數人會相信,若果能把兩天的工作用一天來完成,那就是好的時間管理了。於是很多人會把一天的時程塞得滿滿的,誤以為這就是好的時間管理。

「我每分鐘都用盡,還不是時間管理高手?」

作者卻認為,這種加法的時間管理觀念,只會令我們對時間充滿匱乏感。一旦對時間有了匱乏感,人就會對其他人和事都非常不耐煩。同時也容易忽略看似不緊急但卻很重要的事情。

作者認為好的時間管理是減法而不是加法。減法是把不重要的事情剔除不做。容讓自己有留白的時間。這些留白時間可以用來休息以及做自己喜歡的,對個人發展有價值的事情。

說回上述那個用一天完成兩天工作的例子,倘若安排時間的人有檢討工作流程,剔除不重要的工序,那麼也有可能實現好的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大敵--拖延症

現代社會太多資訊和誘惑搶佔我們的注意力。因為滑手機打遊戲、看影片,溫習功課的事情就不斷拖延,已經成為很常見的現象。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人在面對低潮,以及事業發展的瓶頸時期,拖延症也會發作。這也不難理解,低潮與瓶頸都會令人情緒低落,喪失做事的動力。

針對拖延症,作者建議我們運用以下三個「小積步法則」來推動自己:

小積步法則一:骨牌效應。這個效應的運作原理,就是從一件小事情開始。然後推動自己去做更大的事情。當一件又一件從最小慢慢變大的事情連結起來,便能累積力量,達成最終的目標。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找到的例子就是做運動減重。對一個未養成運動習慣的人而言,要減去十公斤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倘若突然要求他每天運動三小時,他一定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心理上會抗拒。但倘若我們從自己做得到的小事開始,例如每天散步十五分鐘,就會因為容易執行而不會抗拒。當養成每天散步十五分鐘的習慣以後,因為對運動的內受性增加,也能逐步增加運動量。慢慢增加運動量累積的效果,最終也能達到減重的目標。

小積步法則二,累進效應。試想像一下,若我們在同一家公司,同一個職位工作多年,對於職務已經駕輕就熟。每天做著已經很熟悉的同樣工作,會為我們帶來多少進步呢?很顯然,這樣的狀態就好像一成一再成一再成一一樣,答案始終是一。可是,若果我們去學習其他技能,例如訓練寫文案、演講技能,即使只是業餘學習進度緩慢,但1.1 x 1.1 x 1.1…,最終答案都會比一要多。每天堅持去做一些會為自己帶來進步的事情,即使每天只做一點點,假以時日,也能發揮巨大的累進效應。

小積步法則三:樂高效應。平凡人要有競爭力,千萬別忽視樂高效應呢!若果只具備單一技能,那麼能確保自己在具有相同技能的人當中,屬於前百分之十,才算具有競爭力。但是若果擁有多項技能,每項技能只須躋身前百分之廿五就夠了。因為當能靈活地把自己擁有的技能組合打包,用在不同的場景,我們就成為獨特的人。畢竟同時具有幾項能力,又能靈活地組合運用的人並不多。所以呢!我們不必因為讀書時考不到第一名而小看自己。不如從今天開始,看看自己有那些技能還不錯,嘗試組合運用吧。或許能為自己的發展找到更多可能性。

結語

這一張內容,對如何減少拖延着墨很多。上述三個小積步法則,都是用來增加做事的動力,從而減少拖延。看來作者對改掉拖延症這個壞習慣十分重視。可惜對於如何以減法管理時間這一快,卻幾乎沒有提及。究竟減法是要我們節制滑手機,還是花點時間檢討工作流程,剔除不需要的工序呢?這些都好像任由讀者自由發揮了。

作者提出的三個小積步法則,我認為是非常實用的概念。至於怎樣運用小積步法則,我想與第一章「四步驟養成好習慣」一起讀,能有更清晰的藍本。最後,我想知道有那些技能你認為可以運用小積步來發展呢?歡迎留言分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