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9: 论付出

番茄米线
·
·
IPFS
真正的付出就是交易,付出本身就应该遵循商业逻辑;鉴于它从来没有真正地“不求回报”过,还不如敞开天窗说亮话。

1、博弈手段

在本系列第三篇《性善论的存在基础》中,“老实”是弱者的生存策略,恪守道德是老实人自保的主要手段。

而老实人(弱者)的另外一个与他人博弈的手段,就是付出;

这个付出可不只是给一颗糖、请一顿饭这样简单的小事,老实人的付出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形式上大张旗鼓,且凸显自己承受的痛苦;

付出的量与时间几乎没有上限;

付出的东西经常不是别人所需要的;

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付出。

这套博弈方式有其原理。根据性恶论,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必须是等价的(这个价值和等价都是广义的);

再根据性恶论第一定律,这个“价值”可以有两个来源:得利与加害。

比如,我给大学捐一栋楼,大学直接给我的孩子一个毕业证书,这个就是得利;

或者,我是一个有些权力的官员,我威胁大学校长,不给我孩子毕业就弄他,这个就是加害。

那么请问,老实人是能够使别人得利呢,还是能加害别人呢?

很明显,都不行;大部分老实人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保护自己不被别人加害就已经烧高香了。

由此,老实人几乎唯一的博弈筹码就是社会道德。

我在《论道德》系列中讲过,利用社会道德博弈就是道德绑架别人;而要道德绑架,就要确保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

什么方法能够让自己快速站在道德高地上呢?

付出。

在《论道德》中,我给出过善行的定义:舍己为人,换句话说就是付出。

首先,我舍己为人,所以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然后,因为我是一个好人,所以我就成了道德标杆;

别人不能加害我,因为“欺负好人”是个极其严重的罪名;

然后我就可以将任何不顺从我心意的人曲解为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当然了,这是老实人的打法;有一些特殊群体不需要通过付出也可以赋予自己好人的光芒)。

然后我再到处给周围的人讲这个人怎么怎么不懂感恩没有良心,那么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就会变得负面、与他合作的意愿也会减弱。

在传播学的理念中,好人/弱者是天然的舆论之王;如果“白眼狼”扛不住社会压力,当然只能屈服于老实人。

2、共生绞杀

但问题在于,博弈学最基本的原理是“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博弈手段都是垃圾。

比如,你老实人付出了,没毛病,但我就是不理会你;你指责我忘恩负义,我理都不理。

为什么我敢这么嚣张?

原因一定是你对我的这些道德绑架一不能损害我的实力,二不能动摇我的社会关系。

因为道德绑架的原理在于“狐假虎威”,是通过周围人给你施压。

但如果你的实力特别强,即便周围人真的相信你德行不端,但还是得来找你合作,因为别人家没有你的实力。

周围人不是傻子,他们会首先对比你我的实力:我实力超强,而你是一个除了道德而没有其他手段的老实人,普通人一定会选择得罪你而不是我。

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讲:背叛一个好人只需要抛弃良心,但背叛坏人则要面对恐惧;不是任何人都有良心,但任何人都有恐惧。

所以,老实人真正能够道德绑架的,往往也只是其他老实人。

我们来进行两个案例分析。

第一个是某些男生追女生会使用舔狗策略:

通过不间断、高额的付出,来试图感动女生;

注意哈,这里男生的目的是感动女生而不是让女生爱上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任何人规定这个女生就想要男生付出的那些东西。

所以这个男生本质上并没有抓住女生的需求,从一开始的路线就错了。

所以舔狗策略到最后往往会失败;这就像一个销售一直在努力给顾客推销他们从最开始就不想要的商品。

并且反而会把女生推得更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女生还要承受舆论压力。

所以,一方能够用付出控制另一方,往往是在一段已经建立的亲密关系中。

第二个是一些父母对孩子的付出:

父母对子女付出,很伟大,没毛病;

但问题在于,有些父母把自己付出当成了和子女博弈的筹码。

一个最普遍的例子就是,父母通过强调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的付出,好让孩子在老的时候赡养他们。

这类父母之所以会选择这种非常拙劣的博弈方法,往往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没把孩子当人;他们往往在孩子没能力反抗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情感虐待或肢体暴力,使得孩子和他们关系非常差;

在孩子长大后,年老体衰的他们恐惧孩子不在赡养他们,然后就只能通过道德这最后的手段去绑架孩子。

另外一类父母,通过强调自己的付出,来强迫孩子去完成他们的意愿:

比如,他们说孩子:“你怎么考试分数这么低,爸爸妈妈白养你了。”

或者:“我都这么辛苦地赚钱养你,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且不论让人听话对不对、成绩和付出是否有逻辑关联;这种策略的目的让子女承受道德压力、产生巨大的愧疚感,以控制子女。

综合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老实人的付出策略能够起作用要达成两点:

  1. 另一方在乎道德

  2. 另一方在乎他,即不想破坏和他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付出策略应当受到谴责,因为它真正的面目不是让别人得利,而是用一种近乎胁迫的方式去损害别人;

它表面上是散发白光的圣母,但实际上是长着獠牙的怪兽——这种“当婊子还立牌坊”的虚伪做法比直接损害他人更可恨,因为这实际上在破坏社会上的信任度。

被付出策略控制的一方,其内心里的愧疚感会随着付出者的得寸进尺而变成愤怒(这符合性恶论第四定律),进而演化为对付出者“好人“身份的质疑,最后则会以暴烈的方式来彻底毁坏这段关系。

在那时,控制者才会发现自己通过付出策略得到的那点权力简直可笑和懦弱到了极点:它对那些不在乎他的人完全不起作用。

3、利益交换

前面我们聊了错误的、虚假的付出,接下来我们讲讲什么是真正的付出。

真正的付出并不是不求回报;Again, 性恶论认为这根本做不到。

真正的付出是给出别人想要的东西,以从别人那里换得你想要的。

这样听着似乎就已经不是纯粹的“付出”了,而好像是变成了一种交易:

没错,真正的付出就是交易;

付出本身就应该遵循商业逻辑;鉴于它从来没有真正地“不求回报”过,还不如敞开天窗说亮话。

但这样就会遇到三个困难:

  1. 你不知道别人要啥

  2. 别人要的你不一定有

  3. 你要的别人没给或者没有

这个就对你对人和世界的认知有了极高的要求:你需要快速洞悉别人的需求,然后再知道如何引导/达成别人对你的付出,而且还得知道自己的需求或对方的需求是否合理。

而且还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深谙博弈法门,以及要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人。

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这些;能做到的人基本都能上历史书了。

但我认为,做到七八成的水平还是可行的,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最大的困难在于,大部分人根本不承认自己的付出是自私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根本不会放弃老实人策略。

以及,在一些社会关系中(如家庭),你没法像市场那样进行自由匹配和筛选,那么刚提到的第二点困难基本无解;

但如果进行了完全的市场化,那就会出现资源集中、将没有价值的人群完全淘汰,就像今天某些地区的两性关系(造成社会上出现大量incel)。

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老实人策略依然盛行: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无解矛盾的体现——既无法实现所谓的自由市场,又无力调解社会关系带来的矛盾,因此只能把道德这个诞生于奴隶制时代的遗老搬出来凑合一下。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番茄米线哲学、政治、经济、历史...... Medium英文号:Tomato Ricenoodles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