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第五日:離家後,我在英國開始寫作,然後又回家了

Laisintung
·
·
IPFS
·
我還是最懷念離家時,在英國等車的那些寫作,那裡有草坪傳來的「肉丸粥」香味,有小松鼠,有長長的等待,還有一些樸素的文字。

第五天( 6 月 7 日)
那天,你離開了家,是怎樣的感受?
人一直都在流動,你有離開過你的家,到別處生活嗎?有什麼難以忘懷的時刻,比如說第一次離家那天的場景。跟我們說說當中發生的故事吧。如果你沒有到他鄉長居的經驗,那有到過異地嗎。離開家後,是怎樣的感受?

離開家的時間並不多,作為獨生子女,父母有種無來由的控制感,而自己也有種自覺的愚忠,認為「父母在,不遠遊」,往往忘記了後半句,「遊必有方」。高考後想和其他同學一樣,謀劃到其他城市上大學,但成績不理想,留在家鄉讀本科是最保險的行為,也有個頗有金融味道的敘述,叫「保本」。大學畢業後想到其他城市工作,爸爸說哪裡的公司都一樣,「做得到嘢去邊都做得到」,跟當年勸慰我留鄉保本說的那句「哪裡的學校都差不多,讀得到書去邊都讀得到」。結果到了今天,他們老了,我工作的圈子都在家鄉了,輪到自己捨不得離開,或者說,不敢重新開始。

但因為大學是修讀商務英語的緣故,畢業後還是能有機會向家裡申請了出國遊學半年的機會。只要一說到,英語還是要到英美國家學以致用才算學得徹底,他們馬上又恨不得我走。看來人都是用腳投票的動物。

大學畢業後,我在東莞的外貿公司工作了一年,辭職後,離開家去了英國遊學。那是我這輩子最自由最快樂的時光。買了從香港飛往倫敦的機票,過海關前抱著我媽哭得不似人形,面容扭曲的程度,足以讓香港旅發局的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關心:「做咩喊得咁淒涼啊?」,我說:「我第一次離開屋企」。是的,是第一次離開,一離開就去離家那麼遠的地方。儘管心頭感傷,但過海關後就馬上開啟Independent Mode,眼淚收起來,自由自在迎接新的自己。原來海關的玻璃幕牆才是余光中的詩,鄉愁在那頭,我在這頭。

在英國的時候,我最接近家鄉的時光,還是關於食物的。和很多遊子一樣,食物常常是鄉愁的載體。我想起周潤發在電影裡說的台詞,在外面漂泊了一輪的他,說回香港第一時間要吃雲吞麵。而我呢?我常常在英國路邊的草坪聞到來自家鄉的肉丸粥。這是我小時候就開始吃的早餐,長大發現,粥的熱量原來很高,肉丸也是有少許肥肉才好吃,這碗微溫的美味原來不那麼健康。長大真煩,常為自己設限,也不知道是真自由還是假正經。說回英國街頭的那股肉丸粥香味。這當然不是真的,只是我嗅覺上的幻覺,辨別不了虛實的原因,會不會是英國的料理太單調了,單調得嗅覺退化了。

除了偶爾「嗅」到肉丸粥,大部分時候我在英國都沒有很想家,即便是在吃中餐時也沒有。更多的時候,我都在享受獨立的生活。結交義大利朋友,說些爸媽聽不懂的語言,吃些我媽的廚房經裡不會煮的食物,遊歷山水,看歌劇,假裝看懂了,購物,買一堆印著米字旗卻是「made in China」的小東西。

感謝離家的經歷。除了以上的主觀感受,我還在那段日子裡,開始寫作。因為等公交車的時間實在太長了,我常常跟小松鼠一起等車,一等就是50分鐘,通勤時間又是另一個40分鐘。我開始邊等車邊用新浪微博的長文功能寫作。住得偏僻的幸運,是我偏愛的。這件事影響我很深,至少影響了我現在「搵食」的途徑。

回國後,我沒有再做外貿的工作。我開始寫作,做地產商的文案,寫著華而不實的廣告詞,做活動策劃的方案,寫著自己也看不懂的行業黑話。我還是最懷念離家時,在英國等車的那些寫作,那裡有草坪傳來的「肉丸粥」香味,有小松鼠,有長長的等待,還有一些樸素的文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