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哲學
當一個女人談開車的哲學,會帶著怎樣的視角?
駕齡超過了10年,大抵也能稱呼自己是個「老司機」,但心態上我仍然對開車有著一顆敬畏之心。回到考駕照的時候,我常常把膝蓋撞得瘀青。因為害怕煞車踩得不夠深,可能會煞不住,所以我總是把座位調得很前,前到不能再前時才停下調整的手勢,猛然發現腿根本藏不起來,只能讓膝蓋在來來回回的煞車鬆緊之間不停撞擊,直到瘀青疊加了一層又一層。我仍然記得,在我學習開車的年代,最重要的科目是「倒車入庫」,這彷彿在告訴司機們:知道怎麼走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知道怎麼停。而我可能是為數不多的會用紙筆記下教練說的難點的學員,再一次展示著自己的「學院派」作風。從膝蓋骨到爛筆頭,我的學車過程充滿著笨拙和難以掌控的窘態。
因為家住得很偏遠,出門沒有車等於沒有了腿。經過日復一日積累的開車經驗裡,我竟然在開車上有了心得,也終於悟出了父親說的那句:「最重要是人車合一」。所謂「人車合一」,實質上就是專注。交通法規中具體的每一條規則,限制的正正是專注的邊界。不亂闖紅燈,不要玩手機,不能不禮讓行人,不要拿著手機講電話,不能不扣安全帶......當你面對那麼多的「不」,仍然要與車子做到「合」,似乎真的是一門哲學。
當做到「人車合一」,感覺是怎麼樣的?是車隨心動。當然了,唯物主義者會認為方向盤和引擎油門才能真的讓車子跑動起來,我也是非常認同,但它並不能操控:比如,前方是否堵車,會不會遇到別你車的人,有沒有路怒症罵你,你有沒有跟對一個為你開路的司機,還是跟了一個前面沒車但一直踩煞車的討厭鬼。如果車是隨著你的心意走,你會感覺馬路上一切都是對的,再惡劣的路況你都能殺出重圍,你能穩穩當當地走出自己的路來,但又不會顯得輕浮囂張,跟在後頭的大家,瞬間都把目光集中在你車子上,默默為你拍手,心裏暗暗稱讚:「這個人好會開車呀」。
有人說「車品如人品」,這就更加印證了車子隨心而動並不是假設的門道。脾氣衝的人,開車時多數也愛橫衝直撞,想到那些開車時習慣「媽媽叉叉」的司機,平時想必少不了把某個固定動詞和幾個家人掛在嘴邊;性子溫和的人,開車時大多比較膽小又帶點漠然,被超車了也沒所謂,不爭不搶,保持自己的節奏就好。當然,更多的人開車時會和平時性格有反差。車子是個私密空間,開車是個私密遊戲,會把自己個性裡真實又帶點陰暗的一面挖掘出來也不足為怪,所以也有了黃阿麗那部《BEEF》。
我時常自覺,煞車順不順,加油順不順,下一個交通燈是不是綠色的,甚至是決定自己這一天運氣好壞的關鍵。看起來是個玄學,其實也再次認證了「車隨心動」的法則。想起小時候,父親說出門打牌會看紅燈多還是綠燈多,還沒埋位肉搏,便在路上預知了輸贏結果。
車在路上跑時,愈發像人在路上走動。車身顏色是那件你愛穿的衣服,開車習慣是你打招呼的方式,出輕微交通意外是你處理衝突的樣子,愛聽什麼歌和播客是你的聽覺審美,甚至那些喜歡在車子裡做愛的人,也是帶著把狹小空間的親密度發揮到極致的性格特點。我時常希望,車子之間能有更深入的「車用語言」交流,打左燈、打右燈、危險燈、遠近燈,這些「話語」都太淺薄了。我想有可以道歉的「語言」,因為有時切線太急是個錯誤預判,不是有意而為之,能和對方「說」聲抱歉,或者能減少很多衝突;我也想有可以稱讚的「語言」,遇到開車很順很好的司機,或者是車子線條幸好很棒,我希望可以當著「車」面表示幾分讚賞,大概沒有人不喜歡聽讚美之詞吧?即便是車子也會愛「聽」。
現在,在中國大陸的語境下,「開車」「老司機」都有了別的意思。人們把性愛經驗與開車相關聯起來,我其實是能理解的。在路上馳騁的感覺,其實還挺刺激也很治癒。開很快又接近失控邊緣時,會有種掙脫社會桎梏的感覺,也許因為交通規則裡太多的「不」了,讓人成了車子的奴隸。以前的人騎馬,後來演變到了自行車、摩托車、電瓶車,再來到了今天的汽車,部分的人是智慧時代的電動車。人們在出行工具上的演變,變得愈發沒性格沒想法,但更安全,更智能,更懂你。你再也不用想方設法去駕馭一隻難以溝通的動物,也不用擔心「鐵包皮」很危險,甚至現在一坐進「新型出行工具」裡,座位根據記憶調整,系統跟你say hi,燈光馬上調整明暗。工具越進化,便越敏感和聰明,某一個瞬間像是回到了最初那匹充滿靈性的馬兒,但「司機」似乎變得越來越笨。
而「女司機」「女神車位」等等與開車相關的新名詞,也挑起一系列的性別對立。仍然不懂為什麼給到方便優待女士們仍會挨罵的男性,或許可以試試停止造詞這個拙劣且奇怪的習慣,並不是加上「女」字就能會為某項事件某種現象定性的,這只會讓人加深這個上位者德不配位的印象,就像媒體報導時加上年齡、性別等標籤在社會事件上,比如最近在珠海撞死/傷人的重大交通事故,媒體試圖引發集體驚醒和譴責,這只是膚淺地解釋群像,而每一片雪花都有不一樣的無辜。
開車的理論知識,能寫成一本書,讓人們去考試,去練習,去熟悉。然而真正的開車,是一門哲學,去思考,去參透,去到達。人很渺小,卻能駕馭比自己大 10 倍的汽車,但也會被車一撞就受傷甚至死去。
話題結束得太沈重了,但剛下車時真的被車門回彈撞擊了一下,這些都是「啊,多麼痛的領悟」。
最後,關於開車,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小心得:
想要切線時,減速會比加速更順利,因為加速會挑起對方的競爭慾;
對方開了遠光燈會車,一定要遠近燈交替打地告訴他/她,因為有時會真的不察覺;
路上遇到別人有交通事故而受傷,要勇敢撥打120,即便你不知道你在哪裡;
挖鼻屎扔出窗外,如果食指和拇指經過了來回揉搓,後頭的司機很清楚你在幹嘛;
如果停車後,在主駕駛位出去時太窄,爬到副駕位再出來,也是個好選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