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Day 02 |廚房
第二天( 6 月 4 日)
寫一件最能讓你想起「家」的物件。
人們會以不同的形容詞來訴說「家」,比如是溫暖、幸福、束縛、想要逃離等。有什麼物件盛載著你對家的各種情感,又能讓你想起家的?可以跟我們描述一下那件物件嗎?
離開家以後在外求學、漂泊居住的場所中最大的區別就是廚房。我不愛開火,飲食習慣也和家人有很大的區別——父親喜愛吃偏鹹和偏油的食物,母親則熱愛吃豆製品,这些都不是我的喜好。但有意思的是,在飲食上的這種分歧是在我成人離家後回家短居時發現的,在家鄉度過的漫長的少年時期我未曾感受到如此大的分歧,記憶裡的味道總是一切都剛剛好,家中的食物總是比外邊任何地方都好。或許是隨著年紀漸長,我和父母的關係進化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都更加了解自己,學會了尊重自己的偏好,直接地表達自己對食物的喜好,不再妥協和將就。
想到家一定會想到廚房,想到廚房一定會想到家。遠行提前通知要歸家時,父母常常會提早准備好迎接我的食物,在廚房裡忙碌;要離開家遠行時,最後見到父母勞作的地方一定是廚房,她們提前幾天就在思考要做什麼樣的家鄉味道送行。
我家的廚房最早是由奶奶掌管,廚房是奶奶的舞台。奶奶有著令人稱道的好手藝和獨門菜譜秘笈,父母上班我和奶奶同居的童年日子裡,是她通過廚房裡的耕耘「養育」著我。奶奶堅持著手作節日風俗飲食,例如一到端午就會買粽葉、糯米、紅豆、黑豆、鹹蛋黃、豬肉,坐在小板凳上包著一個個的粽子,春節快到時一定會做很多碗肘子、臘肉臘魚、梅菜扣肉,分給親朋好友。我最喜歡奶奶特別食譜上的一道菜是有一點類似上海燙飯的「寶寶飯」,將時令的蔬菜切碎(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蔬菜...),和米飯拌在一起蒸煮。奶奶的手藝和味道沒有被傳承下來,我只可以通過不斷回憶勾勒描繪出它的模樣,卻無法再次復刻出它的味道。前幾年在離家千里之外的一個餐廳裡,偶然吃到了或許是用了同一種蔬菜做的炒飯,第一口嘗下去就好像回到了奶奶還在身邊,端著碗一口一口用飯勺挖著餵我吃飯的日子。
繼父後來挑起了廚房的大梁。我想會做飯也許是母親選擇他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讀中學的時候,每天都回家吃午晚餐,這是很多同學都無法擁有的。繼父是通過在廚房裡的勞作獲得我的認可的。我執拗了很久不願稱一個陌生男人為父親,即使改口後對其仍在內心裡有抵觸。他不是一個在事業上成功的人,他有很多的缺點,他有自己的女兒。那些年我對他的衡量是忽略了「每日做飯」這一重要的勞動的,我覺得比起做飯,實質性的經濟支持和精神幫助才是我對父親的需求。後來我無意中見到他的女兒小時候寫給他的信,覺得自己僥倖的獲得了她渴望的陪伴;又在和老同學見面時聽到她們說看到我晚自習時能常常帶媽媽給我泡的奶茶,很羨慕家裡人對我的重視。一次又一次地吃著他為我準備的「大餐」,我終於開始理解媽媽的選擇。也明白那些願意為你在廚房耕耘的東西,就是你渴望獲得的愛。即將退休的他現在在廚房工作,工作日和休息日來回在連鎖飯店的後廚和家裡的廚房中奔波,飯店的後廚很辛苦,很少年輕人願意做。廚房是他收穫事業和家庭,找到自己價值的幸福空間。
媽媽的廚房是她關店辦退休以後才開始徹底擁有,一個人經商守店的那些中午,她都是快餐隨便應付草草了事,因此那些年間腸胃患上了毛病。在家中工作後她真正擁有了自己的廚房和菜園,每日早早起床澆水、耕種,親手採摘自己種植的果實,在廚房裡加工變成自己心儀的美食。媽媽是行動力很強的人,常常在網上刷到製作視頻或是在外邊嘗到好吃的事物就會心血來潮自己來做,她認為只有自己種植的、新鮮的最健康,什麼食物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製作出來。所以我常能吃到媽媽新挑戰和「創作」的美食。廚房就像是家中媽媽為我準備的私人課堂,食物及食物以外的經驗都在此傳授。
每一天吃飯的時候我都很容易想到家,想到那間家人們存在的廚房,想到所有一口一口填滿我的愛。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