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隨筆|「意義」續談
『因為「無意義」,所以「無須在意」。』大概是存在主義、虛無主義、佛法空性、斯多葛主義等等的處理負面情緒解方,不過也有其副作用,最近泛讀又有新的見解。
人在進入澄明之前,有時會經歷這類的精神危機(或「存在精神官能症」),當他照見自己的「無意義」的同時,也昭示了他,「人間的意義是歸屬於塵世的」待他看清楚「塵世的意義」居然如此稀薄,他會感到一陣的暈眩,就如同卡繆的「荒謬感」,但人必須在準備進入覺識之際才會發生這種塵世的荒謬感,使得終極的意義轉向内在的泉源。—《生命詩情》
說輕鬆點,可參考歐耶段子:「你擔心的事,要嘛是做得到,要嘛是做不到,這兩種事都不需要擔心,因為做得到的事只需要去做就好了,做不到的事擔心也沒用。」,這也是斯多葛的控制二分法,在這框架中,能依靠理性處理感性的負面情緒。
換句話說,擔心是無意義的,所以無須擔心,但這份「無意義」的強力處方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無差別擊破,而這副作用,反而在另一本不太相關的書中找到解方:
意義的反義詞稱為「強度」,其所代表的是一瞬間的「密度」,也就是大腦產生快感的化學物質被大量釋放的那一刻。縱然性行為也可以套用「傳宗接代的本能」或是「確認彼此相愛」等「意義」,但實際上人們之所以做愛,所尋求的是當下的快感「強度」。在強度面前,那些極度虛無縹緲的「解釋」將會隨著使用保險套或性犯罪的發生而輕易消逝。—《日本5ch戰神的回嘴技術》
也就是說,理性認為無意義,並不影響感性,或準確點非理性的感受,人生無意義,並不影響活著的強度,確實人常常會知道無意義,但依然去重複感受,例如拉霸設計的下滑手機刷新模式,人知道無意義,但不會因此而停止腦內產生多巴胺的酬賞機制,或許性愛、菸酒、美食、甚至活著這件事亦同。
話雖如此,但我們不可能把世間萬物都明確的劃分成「意義」與「強度」。儲蓄自然有其意義上的效果,但如果一個人在儲蓄的那一刻體會到安全感的話,儲蓄也可能成為一種強度。優秀的學生在解數學題目時,除了享受強度帶來的樂趣以外,也為了解題本身的意義。—《日本5ch戰神的回嘴技術》
而余教授就描述的詩意些,當有意義時,人就在乎;當無意義時,人就不在乎了。
面對生死的最佳姿態,就是讓現實和非現實並存,感受它並自由出入其間——進入現實,你當然在乎你自己;進入非現實,你就不在乎了。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現實與非現實的轉圜之間。活著,就是在這兩邊轉動;亦即,生和死,早就和我們發生關係了。—《生命詩情》
不過如果激進點,做愛只是產生非理性的催產素、血清素、多巴胺強度刺激,人活著只是刻在基因的生存本能運作,推進到底層的生存與繁衍,「意義」與「強度」的觀點似乎又會有些問題需再思考。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