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的「夜曲」

正宜
·
·
IPFS
·
閱讀這個故事就像是聽了一首歌,心情低迴在威尼斯運河上的昏黃燈火中,景物漂浮不定,如幻似影,所以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個小說⋯無法釐清它給我的感受—那印象是如此濃厚,如此模糊不清。

夜曲(Nocturne):「曲式由約翰·菲爾德確立,為一種形式自由之三段體器樂短曲,一般中段較激昂,常有沉思、憂鬱等特點。格調高雅,富浪漫色彩,旋律歌唱性強,亦稱為交響詩,乃富於詩情之短交響樂。低音部和弦伴奏配上高音部襯出夜之寂,奏出夢般優雅旋律,故稱夜曲。」

對夜曲的定義,應該也可以拿來形容石黑一雄所創作的這四篇小說。

故事的音調與節奏,激發出讀者內心情緒的低迴與昂揚。

第一首:抒情歌手

閱讀這個故事就像是聽了一首歌,心情低迴在威尼斯運河上的昏黃燈火中,景物漂浮不定,如幻似影,所以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個小說⋯無法釐清它給我的感受—那印象是如此濃厚,如此模糊不清。


喜愛爵士樂的讀者會熱愛的小說。

第二首:或晴或雨


一個既悲傷又幽默的故事,我懷疑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因為太過悲慘而不得不將它創作為小說。


人所面對的悲劇,不知為何裡面都有些荒謬到令人想發笑的成分。這個作品呈現出了這個性質。


「抒情歌手」和「或晴或雨」的共同主題是中年夫妻的婚姻困境。

第三首 莫爾文丘


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喜歡莫爾文丘這個故事,在讀到這個故事時,我才喜歡上這個短篇小說集。


故事裡那個不得志的樂手,應該就是作者自己吧。我喜歡作者在故事裡為自己創造的這個分身,很有吟遊詩人的味道,一個旅行的旁觀者,彷彿所有的地方都是家,但他卻不屬於任何地方。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一個人很容易就變成在當地人際網絡中擔任的角色,甚至以為別人口中的「真的就是自己」。吟遊詩人沒有這樣的包袱,他人的眼光就像落在外套上的灰塵,輕輕拍去就能拂落。


但吟遊詩人並非沒有在乎的東西,也並非沒有自己的過去。這些只會化作樂曲與人分享。


吟遊詩人是入世的遺世獨立者。

第四首

在讀到第四個故事時,我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了這本書。這真是奇怪的事,我還以為我總是在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會不會喜歡一個故事,我的主觀既堅持又固執。但是我卻在一方面抵抗,一方面又莫名受到吸引的情況下,像被捕獲的獵物一樣,喜歡上這本書。


石黑一雄是了不起的作者,他不是用文字描繪周圍的世界,而是用文字創造了一個世界,如此栩栩如生、充滿魅力,即使一開始感覺陌生,但如夢境一般魅惑之力讓人不自覺的深陷其中。


在看「長日將盡」這部電影時我就這麼想,而現在更加堅信不疑:石黑一雄比歐洲人更了解歐洲。或許正因為他不是歐洲人,卻又在這個文化中呼吸、成長,所以才能成為它的最佳呈現者。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正宜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心理學家說有4%的人毫無良知

平野啟一郎《日間演奏會散場時》

荷風的東京散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