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2.7:家门口的小山坡

白鸦
·
·
IPFS
县城“奇”景二三

请写出一个代表家乡,让你感慨万千的地方或场景。


我爷爷家门口有条无名小河。这条小河是一条大些的河的支流。这条大河在甘肃的崇山间开辟出一条河谷,人们紧随而来,在河谷上建立了一座县城。

大河也是一条更大的河的支流,但县城很小。在县城中,大河已经足以主宰城市布局和人们的生活。河岸被精美的白石栏杆包裹,沿着河便是城里的主干道。江上不长的桥上还修建了商坊,一到晚上热闹非凡。

我总是在过年期间回到这座县城。在冬季,大河的水流浅而急。河水或许是清澈的,或许不是,但在我印象里看不到鱼。

我爷爷家门口的小河更加肮脏。河水一直泛着黑黄色,丝毫不透光,让我猜测了许久河水到底有多深。所幸河水没有泛出异味,或许正因为此,居民都对小河的生态状况不以为意。

小河靠近我爷爷家的一侧被儿墙拢着,儿墙紧挨着毫无装修的水泥路。一排低矮的自盖居民楼沿着路高高低低地排下去,有些人家用白灰涂抹了墙面,有些人家则没有,任由水泥墙面裸露着。

虽然外表破旧,但这些房子里外却并不如一。我有幸进过其中一家,据说这家人是在附近山里开金矿/水电站的。这家人朴素的白墙里封装的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家:地上铺着松软的绣花地毯,窗户上的窗帘缀满了流苏,实木做的家具被极尽精美的雕刻装饰着,其奢华程度甚至高于一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考虑到小城坐落山中,交通不便,这样的装修成本可能还要再上抬一些。我当时比较小,也没有机会跟这家人沟通,到底出于什么心理构建了这样的房子。

小河的另一侧是一个约莫45度的陡坡,坡的表面是生长着稀疏小树的裸露泥土。说是泥土也不准确,因为泥土上还覆盖着一层垃圾。在一片土色和树色里,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的人造色泽格外显眼。它们或是半埋在土里,或是被风扬起挂在树上,被风化成一缕一缕随风飘动。

因此,从我爷爷家出来,迎面看到的就是一个垃圾的世界。从地到天,垃圾在每一个角落静默地存在着。这是一座死坡,没有走兽,鸟也只在上方一掠而过。若你看到什么东西在动,不要紧张,只是被风吹动的垃圾而已。

讽刺的是,坡侧面有一条路通向坡上,坡的上方上有人养猪,猪肉去向不明。坡下,我爷爷家还引用着从地里压出来的井水。我爷爷奶奶都死于癌症,很难说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有没有关系。

我曾在推特上看到有大聪明发明的21世纪新型十大酷刑。其中有一条是让人生活在通化工厂污水的房间里,饮食全部空投到工业废水里,受刑者要么吃被污染过的食物,要么饿死。看得我冷笑,你怎么知道这不是有些人的生活呢。

这些垃圾从哪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某一年过年,我淘气的表妹带我在屋顶上点燃了一个纸箱。我大伯和我爸听到我们的尖叫赶来扑灭了火。当火焰完全熄灭,我大伯看都没有看一眼,拾起地上还勉强保持完整的燃烧到一半的纸箱,就随手扔进了两米开外的小河里。我注视着焦黑的纸箱在湍急的河水里浮沉、浮沉,直至转弯消失。

请关注环保。关注深山小城的环保教育和环境治理。


县城不符合常理的地方还有很多,譬如明明在地震带上,明明在08年倒了一批房子,但却新建了许多超高层住宅楼,遮住了城那头的山脊,锯齿般的天际线总有些伤眼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