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2.5:那天我终于离开了家

白鸦
·
·
IPFS
支配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离开家

那天,你离开了家,是怎样的感受?

人一直都在流动,你有离开过你的家,到别处生活吗?有什么难以忘怀的时刻,比如说第一次离家那天的场景。跟我们说说当中发生的故事吧。如果你没有到他乡长居的经验,那有到过异地吗。离开家后,是怎样的感受?


如何定义离开家?是离开父母独自一人生活?还是离开久居的城市远走他乡?

我没有远走他乡的经历,从小到大都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小学中学大学的距离不超过十公里。但是,就离开家生活而言,我却有一些体验,并且在其中经历了心态的变化。

我曾经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准备要离开家甚至想到要离开家的时候都会难以控制地泪流不止。高中大学期间,我每次离开家前和离开家的过程中都哭得一塌糊涂。但是离开家五分钟之后就开始像没事人一般若无其事地玩手机。在我流泪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原因,只有一些模糊的方向和猜测。譬如,我只知道我因为要离开家而很难过,而不知道具体是因为享受不到父母的照顾、担心父母突遭横祸或者其它原因。我至今也不知道这种茫然是我真的不知道,还是知道但不敢去想我知道的原因。我吃了整整两年抗抑郁药,也未见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对于离家的情绪发生了变化。我意识到我回到家会退行成一个依赖父母的小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没有丝毫控制。我意识到只有离开家,我才能让自己获得一个健康的物质上的生活(譬如停止暴饮暴食),一个较为健全的精神世界;只有离开家,我才能成为一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的、体面的成年人。于是,我回家的意愿大幅降低。每年过年离开家的时候虽有不舍,但更多是在担心我在家过得一塌糊涂的生活损害了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家的时候,我会控制不住地暴食。我会失去决策能力。我会抛弃我练习的所有健全的沟通方式,开始乱发脾气,去适应我那四五十岁都不是很会处理自身情绪的父母。等等。

细究起来,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我在学校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生活方式。我有支持我的朋友,会用健康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会敏锐地察觉自己的变化和身体健康,会去学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因此,我发现了我父母人到中年之后几乎放弃了客观的学习和获取信息,我发现他们在情感上都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发现了他们虽然爱我却不懂得如何去爱。我同时还明白了他们情感上的无能不是我的责任,他们精神上的放纵不是我的责任,他们事业上的失败——虽然他们一直归功于我——也不是我的责任。都是成年人了,每个人都该为自己负责。或许有一天,当他们失去了自理能力,我有义务负责他们的赡养,但至少,我不应该为他们去放弃我的可能性。

我想,当我的心态走过了这一步,我才真正算是成年,才真正为我自己活着,才终于离开家。

互联网上一个很常见的争吵是,思维落后的父母,该救?不该救?在我的生活中,该说、该做的我都试过了。我会讲道理,也会把更健全的生活方式、相处模式尽我最大的努力呈现给他们。但是他们毕竟吃了五十多年饭,哪怕没有五十岁的智慧也有五十岁的固执。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可能最后一项能帮他们的事项我目前还做不到,就是按照我的价值观活着、去成功地活着,然后告诉他们这样也能活得很好。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