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裂》 觀後感

洛特
·
(修改过)
·
IPFS
·

*坎城影展最佳原創劇本獎

過了一個多禮拜的觀後感,需要再挖一下記憶....

還記得《鈦》上映時抱著高期待進場,但也許是對肉體恐怖類型不太熟悉,或是茱莉亞·迪克諾的劇情過於艱澀難懂,整場都沒辦法投入劇情。但看完《懼裂》之後,我認為導演柯洛里·法吉特也許不是最懂得塑造角色的人,甚或沒有把好萊塢明星社會,乃至女性生存規則摸到至透,但卻是最懂得緊抓議題不放,專心地針對議題大力針貶,毫不退縮的大膽創作者,雖然能細數非常多的優點,但情節設定上的缺失還是沒辦法不忽視,在我心中就是離完美差了點距離,那個本可避免,但導演沒有想要擦小的缺失。

閱畢後,可以想見《懼裂》的作者影子強烈,魚眼鏡頭、重拍電音和各種經典類型片的明顯致敬,有些是一大亮點,又可能是一大險棋,但至少在過程中不會顯得突兀,魚眼代表的第一人稱視角讓帶入感又加大了不少,至少我自己真的很久沒在影院看到風格強烈又討人喜歡的風格化呈現手法了。

同是好萊塢,隔壁棚的小丑二儼然是做了幾乎同樣的事,但礙於承擔大型片商與大量 IP 影迷的期待,而沒辦法做的到《懼裂》這般高度,想來也是一種資本的詛咒,想伸展翅膀卻不小心直衝了太陽落得票房口碑滑鐵盧。

在全片充滿具現化的肉體傷害與針對女性外貌至上的惡夢情景下,最喜歡的一幕還是黛咪摩兒盛「妝」出門,卻因始終認定自己的皮囊不夠完美,而受困在鏡子囚牢前的慘劇,更可稱為「無間地獄」般的情節發想,實在過於真實。

要論唯一的敗筆,是全片強調著母體與分身的差異,兩人是命運共同體的設定,卻給了兩位角色相互獨立的自我意識,而且是「完全」沒有任何意識共享的設定存在,讓這個超過七天時限的懲罰機制,因此降低了不少能夠同理兩位角色的帶入感。

想以外貌的變異懲罰當作諷刺外貌焦慮的設定,卻又硬是拆分成兩個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就像讓電影最核心想探討的論據憑空消失,是個不知道該如何評價的缺點,因為它的存在太過顯眼,可能只能接受導演就是想讓觀眾理解為「人格的具現化」這一套,烘托出蘇是主角所嚮往的樣貌、價值觀。

也因為這個缺失,最終我們還是只能把它當作橫行於日落大道上的「氾娛樂」化身一樣看待,看這一肉色怪物帶領我們直通那不間斷渴求愛的粉紅地獄。

最後補充一個發現,「電子頻幕」在本片的符號呈現占了很大的篇幅,從主角空蕩蕩家中唯一的電視,是少數的資訊輸出媒介,還有那面看透整片好萊塢的落地窗,更像催眠鏡一樣一再把主角的存在縮為最小,彷彿變向聚攏了整座城市的惡意,而不是單純勾起焦慮的視覺元素。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