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92《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09:國家處境再差,我也還是想當國君!?

鱷魚把拔
·
·
IPFS
·
國家處境再差,我也還是想當國君!?

──────────原文──────────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鄭成公孤有德焉」,使人來與盟。成公私與盟。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於楚」,執之。使欒書伐鄭。四年春,鄭患晉圍,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繻爲君。其四月,晉聞鄭立君,乃歸成公。鄭人聞成公歸,亦殺君繻,迎成公。晉兵去。

十年,背晉盟,盟於楚。晉厲公怒,發兵伐鄭。楚共王救鄭。晉楚戰鄢陵,楚兵敗,晉射傷楚共王目,倶罷而去。十三年,晉悼公伐鄭,兵於洧上。鄭城守,晉亦去。

十四年,成公卒,子惲立。是爲釐公。

釐公五年,鄭相子駟朝釐公,釐公不禮。子駟怒,使廚人藥殺釐公,赴諸侯曰「釐公暴病卒」。立釐公子嘉,嘉時年五歳,是爲簡公。

簡公元年,諸公子謀欲誅相子駟,子駟覺之,反盡誅諸公子。二年,晉伐鄭,鄭與盟,晉去。冬,又與楚盟。子駟畏誅,故兩親晉、楚。三年,相子駟欲自立爲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殺相子駟而代之。子孔又欲自立。子産曰:「子駟爲不可,誅之,今又效之,是亂無時息也。」於是子孔從之而相鄭簡公。

四年,晉怒鄭與楚盟,伐鄭,鄭與盟。楚共王救鄭,敗晉兵。簡公欲與晉平,楚又囚鄭使者。

十二年,簡公怒相子孔專國權,誅之,而以子産爲卿。十九年,簡公如晉請衞君還,而封子産以六邑。子産讓,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呉使延陵季子於鄭,見子産如舊交,謂子産曰:「鄭之執政者侈,難將至,政將及子。子爲政,必以禮;不然,鄭將敗。」子産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諸公子爭寵相殺,又欲殺子産。公子或諫曰:「子産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産也,勿殺!」乃止。

──────────翻譯──────────

鄭成公在位第三年,「楚共王」說:「我對『鄭成公』有恩德」,於是派人來與鄭成公訂立盟約。鄭成公暗中與楚國結盟了。秋天,鄭成公朝見晉國,晉國國君說:「鄭國與楚國私下講和了」,晉國就逮捕了鄭成公。並派大夫「欒書」討伐鄭國。

鄭成公在位第四年的春季,鄭國擔心晉國來圍攻,公子「如」便擁立鄭成公的庶兄「繻」擔任國君。這年四月,晉國聽說鄭國立了新君,就送鄭成公回國。鄭國人聽說成公回國,也就殺死了國君「繻」迎接成公。晉軍撤去。

鄭成公在位第十年,鄭國背叛與晉國的盟約,與楚國結盟。「晉厲公」惱怒,發兵討伐鄭國。楚共王出兵救援鄭國。晉國與楚國在「鄢陵」交戰,楚國軍隊被打敗,晉軍射傷楚共王的眼睛,雙方撤軍而離去。

鄭成公在位第十三年,「晉悼公」討伐鄭國,駐軍在「洧上」。鄭國軍隊據城堅守,晉軍也就離去了。

鄭成公在位第十四年去世,兒子「惲」即位,這是「鄭釐公」。

鄭釐公在位第五年,鄭國國相「子駟」朝拜釐公,釐公沒有禮遇他。子駟惱怒,指使廚師用毒藥殺死了釐公,向諸侯們報喪說「釐公得了暴病去世」。擁立鄭釐公的兒子「嘉」,「嘉」當年五歲,這「鄭簡公」。

鄭簡公在位第一年,眾公子謀劃要誅殺國相子駟,子駟發覺了他們的陰謀,反過來把公子們全都殺死。

鄭簡公在位第二年,晉國討伐鄭國,鄭國與晉國結盟,晉軍才離去。冬季,鄭國又與楚國結盟。國相子駟畏懼被殺,所以一面親近晉國,一面親近楚國。

鄭簡公在位第三年,國相子駟想自立為國君,公子「子孔」指使「尉止」殺死國相子駟取代了他。「子孔」又想自立為國君。

「子產」說:「『子駟』這樣做不可以,所以你誅殺了他,現在您又仿效他,這樣內亂就沒有平息的時候了。」於是子孔聽從子產的意見,仍只擔任鄭簡公的國相。

鄭簡公在位第四年,晉國惱怒鄭國與楚國結盟,便出兵討伐鄭國,鄭國又與晉國結盟。楚共王救援鄭國,打敗晉軍。鄭簡公想與晉國講和,楚王又囚禁了鄭國使者。

鄭簡公在位第十二年,鄭簡公對國相「子孔」的專攬大權很憤怒,便殺死了子孔,任用「子產」為上卿。

鄭簡公在位第十九年,簡公到晉國請求讓衛國國君回國,並封給子產六個城邑。子產推讓,只接受了三個城邑。

鄭簡公在位第二十二年,吳國派「延陵季子」到鄭國,他見到子產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樣,對子產說:

「鄭國執政的人多奢侈,災難將要降臨,政權將落到您的手中。您如果當政,一定要按禮法去做;否則,鄭國就要敗落了。」子產非常熱情地接待「季子」。

鄭簡公在位第二十三年,諸位公子爭寵而互相殘殺,又想殺害子產。

公子中有的諫阻說:「子產是個仁德的人,鄭國之所以還能夠生存就是因為有子產,千萬不要殺死他!」公子們才作罷。

─────────解說與心得─────────

延續上一篇內容,夾在北方晉國與南方楚國中間的鄭國,持續陷入兩面都想討好,卻又兩面不討好的窘境。以中原地區比較文明的角度來看,似乎支持「晉國」似乎比較符合大家的期待,但楚國也一樣強,而且看似楚國更靠近鄭國國都下,鄭國想到的最完美解決方式就是「表面跟晉國友好,私下與楚國結盟」。

可惜的是,鄭國的如意算盤被識破下,鄭國國君「鄭成公」一度被晉國囚禁。面對國君被俘虜,鄭國內部有人立即擁立新的國君,不知道是想藉機奪權?還是要對抗晉國的勒索?總之,晉國在無法藉此勒索鄭國下,只好選擇把鄭成公送回國,好讓鄭國內部爆發衝突,或許還可以藉機控制鄭國。

所幸,鄭國內部的衝突並沒有鬧大,在殺死一度被推上來當國君的「繻」之後,鄭國內部再度恢復平靜。回國後的鄭成公,似乎仍持續著他的理想,也就是想盡辦法跟晉、楚兩國都友好。雖然還是引起了幾場晉、楚之間的衝突,但還是能透過堅守城池而免於被滅亡的命運。

令人意外的是,鄭成公去世後,他的兒子「鄭釐公」因為沒有禮遇國相而遭到毒殺。這位弒君的國相「子駟」甚至還殺死了諸位公子,透過擁立年幼的公子「嘉」為國君後,開始獨攬鄭國大權。

由於新上任的鄭簡公不滿十歲,所以國相「子駟」萌生想自己當國君的念頭,結果慘遭公子「子孔」派人殺害。令人意外的是,公子「子孔」後來竟然也打算自己當國君,如果不是「子產」勸諫的話,或許公子「子孔」也會奪權吧!?

為何這個夾在兩大強權下的弱小鄭國,會有不少人搶著當國君呢?我想,無論鄭國多麼弱小,國君的地位與權力依舊很吸引著其他人,所以才會不斷有人想當國君吧!?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鄭簡公年紀太小,無法親自處理國政的緣故吧!?當鄭簡公年約十八歲,可以親自處理國政後,便誅殺了一度想奪權的公子「子孔」,改任命「子產」為國相。

子產擔任鄭國國相後,鄭國長久以來的外交困境似乎緩和了許多。不知道是因為子產的外交手腕?還是因為他的個人魅力?抑或是晉、楚兩國無力征戰的關係?總之,子產擔任國相後,晉國與楚國似乎不再出兵攻打鄭國了!?

不過,即便是賢能的子產,雖然能解決鄭國在外交上的困境,但似乎也很難不捲入鄭國內部的奪權之爭。諸位公子甚至為了奪權,打算要殺害子產!?所幸終究還是有清醒的公子點醒了其他人,大夥最終才沒有殺害子產。

換言之,如果沒有子產坐鎮,晉、楚兩國早就跟之前一樣不斷來攻打鄭國了。那麼,鄭國該如何好好善用這位人才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一點收穫。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