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集|寫作新時代:AI如何提升洞見表達力

子非魚
·
·
IPFS
我認為AI特別能幫助以下三類人:①跳躍性思考者、②受「知識的詛咒」所困的專家、③有想法但詞不達意者。

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關於AI對寫作影響的討論,對此我持樂觀態度。

我認為,一篇好文章的核心在於「洞見」。SEO與注意力寫作技巧雖然重要,但若成為主要追求,反而是捨本逐末。而且,SEO與注意力寫作既然是可以模仿的技術,那麼便可以交給AI學習掌握。我更建議,先專注寫出具見解的內容,再利用AI來做SEO優化或改寫成更吸引注意的寫作風格,這樣能讓內容更具價值。

在使用了幾款AI工具後,我發現目前的AI還難以產生驚艷的洞見,大部分是泛泛之談。但隨著AI技術的進步,未來的新一代模型可能會逐步破解「洞見」的底層邏輯,甚至量產出具洞察力的內容也猶未可知。到那個時候,寫作的核心則需要再思考。

我認為AI特別能幫助以下三類人:

①跳躍性思考者

跳躍性思考者往往難以釐清自己複雜的思維路徑,這類人的文章可能令人摸不著頭緒。AI有機會「還原」這類思路,透過互動協作讓思考過程更具體化,幫助這些人把見解以清晰、線性邏輯的語言傳達出來。

②受「知識的詛咒」所困的專家

知識的詛咒指的是,許多專家因知識深厚,無法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導致文章艱澀難懂。這時AI可以介入,將深奧的內容轉換成淺顯易懂的論述,讓專業知識更易被大眾理解。此外,專家也可以用AI來協作知識轉譯、優化表達,確保簡化過程中內容的準確性。

③有想法但詞不達意者

這類人或許是最多的,常因寫作力不足,使得想法未能清晰呈現。像我過去也常需要放置幾天再重讀文章,修改錯字、語病以及不清的論述。現在,有了ChatGPT作為第一位讀者,能節省大量修訂時間。我最常用的指令包括:

  • 請以編輯的角度,評價下文

  • 請以編輯的角度,潤飾、校對、修訂下文

  • 提出幾種標題

此外,還有幾個常用的AI寫作功能需要留意,例如:

  • 擴寫:適合在現有內容上延伸細節,但目前AI生成的擴寫內容往往較籠統。

  • 續寫:適合幫助完成結尾或延續已卡住的段落。

  • 改寫:在論文寫作中十分常見,許多研究生已經將其視為一種公開秘密。

  • 補述:適合在段落之間銜接時使用,幫助表達更連貫流暢。

我並不認為「內容有價」,因為很多書籍僅是舊瓶裝新酒,同樣的洞見只換了不同的說法。而一個嶄新的洞見若沒有強大的影響力,也將乏人問津。

其實「改寫」有個名詞叫「洗稿」,旨在消除版權問題。而「洞見」才是內容價值的核心,因為同一洞見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既然想要讓洞見具有影響力,那麼接受改寫、引用傳播是必然的過程。而當大眾深受其啟發,自然會尋找持續提供新見解的作者,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現在的內容產業已經逐漸轉向「口碑效應」,就像學術論文希望被廣泛引用,而不是像專利被購買專用。產出知識與洞見的能力才是關鍵,能夠不斷創造新洞見的來源才是「內容有價」的所在:有價的不是一篇篇可以被洗搞的文章,而是能夠持續產出洞見的人。


相關AI工具網站: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