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睡著也好醒來也罷》
先記下亂糟糟的感想,文章3-5段有雷。
《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寝ても覚めても,2018)實在是好看,在我心中已經勝過同在坎城競技的《小偷家族》《燃燒烈愛》,其間差異一部份其實就如同之前已經有評論指出兩方處理政治主題的態度不同。相比於李滄東借用村上春樹的故事來發展他的社會批判,或是是枝裕和回收舊題再創造以回應日本的社會困境。濱口龍介的《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像是完全從反方向入手,從極為言情、生活化、私人的愛情故事去展開,其中的暴力能量與脈絡完全是封閉在角色內心的,幾乎看不太到多少政治指涉。
結果是觀眾看到的是和前面兩作同等或是更開闊的生活背景,比如資本主義下的職場樣貌,包括年輕人掙扎在是否放棄夢想的困境,男女戀人交往多年後的小資生活和論及婚姻的未來。女主角面對前後兩個長的一模一樣的男友,前男友是夢幻且非常識的浪子,新男友是個溫柔守己的上班族,但觀賞時並不會特別感受到這是關於兩種生活方式的對立與選擇,雖然線索像是都埋下了,延續前作《Happy Hour》的生活細節處理,其展開的呼吸空間正和封閉的符號意像做出了平衡。
然而故事中段311地震的引用巧妙地把個人情感困境和社會災難與失序做為隱喻連結了起來(新男友正是社會秩序的代表)。女主角唐田英里佳的娃娃臉,在時間橫跨超過七年的故事中,她在外表裝扮上幾乎沒有變化,不少評論都指出這其中心理時間停滯的隱喻,即使她不斷試著往社會化成熟大人的目標走去,而她對新男友的負罪感微妙地和災後生活重建的負罪感疊合為一。反之舊男友從原本夢幻的舊愛,很超現實地以偶像明星之姿現身,搖身一變成為大眾慾望的投射,讓後段的超展開幾乎像是一場科幻電影。
演員的演技如何倒不是重點(我覺得很符合角色所需),而是濱口龍介處理這樣的少女心時如何挖進角色難以言明的深度,讓她所謂的空洞膚淺飄浮在這社會中,一方面是個極欲錨定自我的強烈存在,又同時隱喻社會某些虛無的傾向。女主角最後的抉擇也實在算不上什麼政治覺醒,或許就是一種理想典型被另一種理想典型所取代,正呼應英文片名Asako I & II的用意,這不是兩個男人的對抗,而是兩個不同版本的女主角同一個人不同價值觀的流動。後段雙重覺醒的處理不正是說兩種生活都可以是幻覺?和新男友兩人建構的幻覺崩塌後是否能再重建,殘酷的愛情造成了致命的傷口,這接下來的生命之河流究竟是航髒的還是仍然足以稱之為美麗?電影有著看似封閉卻又開放的結局。
本片最迷人的其實在於其充沛的電影感,不論是女主角的臉如何成為符號,如藝廊、劇場和高速公路等意像如何連接內心與社會空間的關係,幾場城市天空的遠景,女主角在現實和幻想之間的穿越,到最後凝結在結尾處男女兩人奔跑追逐的身影,和那大片的草叢在陽光下的光影變化,或許是似曾相識地引用了如阿巴斯的長鏡頭構圖,也有人說電影描寫滲入現代社會的暗影有其師父黑澤清的味道(我對黑澤清不熟)。總之導演對電影觸感掌握平衡了這個其實很言情很芭樂的故事,成為一個曖昧地讓人腦洞大開的電影迷宮。
(原載於臉書專頁Blog on Cinema)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