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雙重瘋狂》
(2024/10/24)
昨天趙鐸傳訊說他意外地很喜歡小丑2,今天就在粉專寫了一篇文。我對小丑2倒是沒太多感覺,但還是有一些心路歷程可以說一下。
上一集是在2019年,疫情之前,MCU和超級英雄的高峰,那時的電影市場以及我自己的狀態,從現在回頭望去恍如隔世。我對前集的感想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不太信服導演借小丑和《計程車司機》《喜劇之王》這些IP去擺弄姿態,另一方面在讀影會談過一輪後,反而更理解壁虎先生談到和卓別林與《維杜先生》的連結。主角Arthur的平庸與虛無,從無法真正地讓笑話和笑臉達成同步,到和小丑的笑形成恐怖的共振。很多評論直接貼incel的標籤上去,反而是一種過於簡化的批評,這和《寶可噩夢》獲得的反應似乎也很類似。
但到了第二集,連超級英雄在市場上都陷入了危機,我因為不知道要在新作期待些什麼而有點提不起勁進戲院。實際看完後我倒覺得多少平反了我前集對導演的某些印象,因為他如果只是想借超級反派的IP來沾好萊塢新浪潮的光,他不會在續集做到這麼極致。這集還是維持了前作看來非常昂貴的外表,甚至很反骨地把電影拍成了歌舞片。但這可不是拍成La La Land 那種「向好萊塢致敬」的作品,反而整部片看下來一點歌舞片的魅誘力都沒有。
很直接地稱Todd Phillips沒有拍歌舞片的才華好像有點太過簡略,我不知道他真的就是不夠聰明還是聰明過頭?因為整部片主人公的幻想都處在一種欲振乏力的虛弱狀態,正好對應到全部歌舞的「不好看也不好聽」,這幻想不管是和小丑的形像,或是觀眾對電影的預期,都走在了相反的方向。才剛看過《星海浮沉錄》那種充滿死亡氣息的歌舞片,一般的走法都是歌舞越魅誘人心,死亡的空洞就更深沉,但小丑2連這點幻覺都給不出來或是不想給?
一個困在歌舞片幻想的男人,最終體認到這和小丑的幻想沒什麼兩樣,兩者一樣的虛弱。全片最精彩最動人的段落或許是小丑和侏儒在法庭上的對決,Arthur 想要透過小丑的扮裝而飛起來,但他內心的某種純真一直又他拉回現實。只是和許多人的評論一樣,我不真的關心小丑,但也不真的想關心Arthur ,但會不會,Todd Phillips也同樣拒絕觀眾和Arthur的共情?他唯一找到的出路,就是接受自我的平庸與空無。
整部片在情感上的虛弱正好對映了前集刻意的張狂,如果前集是著魔,續集就是著魔後的空洞。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反叛反預期,好像還有幾百種更便宜的拍法,但Todd Phillips或許還是堅持著他Hack好萊塢的概念,於是變成人稱「打了觀眾一巴掌」的結果。這種指控作品被觀眾異化再坐實被觀眾拋棄的電影社會實驗,我不知道在電影意義不斷遭受質疑的現在,到底有沒有意義?
但也許這也是喜劇表演的概念,透過不斷地嘲笑自身來喚起笑點,這裏像是透過不斷地倒空意義,來證明創作者和觀眾的存在。
#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