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relationships】當社會行為主義者碰上個人表現主義者ep1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77a0668a-edac-4d1d-97c3-4ac5ebf07278.png)
試想一下把川普和希拉蕊關在同一個房間裡相處的感覺,對,就是要這麼誇張,這麼極端。
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兩個人在沒有語言的狀況下相處,會是什麼樣的情況?要怎麼溝通?我當時並沒有想這麼多,或許這是我必須要面對的命題。反過來想,在有語言的狀況下,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沒有比較少。
當語言派不上用場
一開始我的英文很爛,說不出幾句完整的句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不確定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種過渡期,不安和顧慮壟罩著我大多數的時間,極度敏感和沒安全感牽制著我的行為,腦袋裡所謂的「聲音」蠢蠢欲動,這些echo線性放大了各種情緒,而重力則速度化所有正面和負面想法,像病毒一樣侵入式的霸佔整個免疫系統,於是乎把最世故的一面搬出來保護自己,體貼、禮貌、壓抑,說出人想聽的話, I guess that’s why people here joke about Asians always quiet,實際上是內心世界過於忙碌導致行為舉止跟不上現實節拍而保持沉默。所以剛開始和伴侶建立關係時,一半的我是隱性的,因此對方對我的了解僅限於我過度保護自我,可能連一個人設的輪廓都可能不完整的狀態下,努力嘗試和我建立連結。
他完全不鳥我都市人的物理效應,貫徹的在我面前始終如一展現自我風格,發表放蕩不羈的言論,舉手投足不可思議的自信,也有可能是完全的不自信,百分之百與我性格完全不同的火星人,好像在用盡全身力氣告訴我It’s ok to be ugly。在我眼裡他就像孔雀一樣,那個筆直的他,不顧眾人眼光執拗地往前走,即使身後色彩鮮豔的羽毛閃耀的讓人覺得嫉妒,但他仍舊執意甩開膚淺的外衣,用最難聽的聲音奮力的叫了幾聲,魯莽的,火爆的,我行我素的,即使討厭,也讓人不能忽視他的存在,我看到的是一個讓我羨慕血淋淋的精神自由的靈魂,從低谷重生的那種。
他的出現挑戰了我的世界充滿虛無和謊言,無論是物質、心理還是生活層面,都顯現出我對自己不夠誠實,持續的攻破我所認知的是實質的膚淺,根本是感官超負荷。在沒有語言的幫助下,所謂的背景、環境、文化,以前辛苦建立的回憶錄、價值觀和想法,"自己"是誰?都不是這麼重要了。這種內心矛盾的不協調觸發我想改變的動力,也不想持續催眠自己來符合別人眼中的一致性了。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9f8660d5-9db3-4927-abb4-222bb684e27c.jpeg)
文化的本身沒有對錯,產生隔閡的是個人價值觀建立上的認知失調
吸收偽善的訊息而不自知,加深了溝通的鴻溝,而那些被我們當作信念的訊息,延伸成我們預設的期待,當結果不如預期時,個人情緒觀點逐一放大到壓垮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尤其像是用愛情、性等形象相關連結通過重複來表達情緒的影像、電影,要警覺手法是否被過度包裝,要小心人生情節不被洗頻。如果劇情沒有照著自我編照的腳本進行的時候,於是陰謀論就此誕生,製造一系列無限循環的受害者分鏡,本性使然開始怪罪,再利用怪罪降低對方價值,造就自我防衛性安慰,實際上實施共產主義之獨裁行為,人的個性如此複雜多端,但恐懼永遠都來自於同樣的成分,在關係裡開著載滿懷疑的火車加速前往自己挖掘的黑洞,一步步築起不安的圍牆,開拓恐懼的邊疆,配戴0.45 ACP,裝上自衛式彈藥,隨時準備攻擊隱形的敵人,用自認為的理解延伸了彼此間的誤會。這就是我的前半人生,在精神層面真的嚐不到任何自由豐盛的感覺。我其實並不完全了解所謂血液裡DNA的"文化"差異背後真正帶來的影響,了解和實際融入與表面上看到的距離其實相差很大,也是我在沒有流暢語言下才看得到的維度,也造就每個文化是如此特別以至於需要長時間站在彼此文化立場上去理解。
維持心理健康的方式就是當隻孔雀?
文字形容下他可能聽起來瘋癲,或許我在他眼裡才是實質的需要mental health care。他常常用他的「信仰」,優雅的帶來一整片讓人沉思的寂靜透徹的星空,彷彿沈默永遠訴說不完,這些信念的結構化,形成生活態度,體現誠實的自我,他並沒有想要試圖改變任何人事物或已經正在發生的事情,而是向我呈現世界的本來面目而已,這樣的坦然,造就他身心契合的載體,看起來好像從不匱乏的樣子,看起來也比實際上年輕,至少對多數人來說他是名副其實而不是虛張聲勢的孔雀。Jonathan Glover是一個英國哲學家,他曾比喻:「信仰體系不像房子,更像是船。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足夠的完整以保持漂浮,而這是不可避免的。」相比之下,如果我的信念建構在虛無的表象上漂浮著,它就變得不堪一擊,隨時都有無形的溺水感。
保有原始設定的同時還要進行更新,鼓起勇氣點下關鍵按鈕,格式化自我內容物,才有辦法塑造新的血液,創造新的感受和心臟律動。我開始逐一解放以前不敢面對「自我」的部分,一層層消除被扭曲覆蓋的濾鏡幻象。當一個人過度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情沒有保持察覺的距離,就會陷入膠著,其黏度使血液開始變得濃稠而緩慢,變成所謂的執著,執著得時候容易和人陷入爭論,也容易偏執於他人評價而左右自己的價值。雖然內心外在都處於風暴,但我發現好像只有在混亂中才能找到平靜的自己,把自己放在一個完全開放的狀態,才發現原來我有能力可以更彈性的融合環境以及連結碰到的人事物,也只有這樣才能融化彼此之間的偏見和衝突。
待續ep2:使用語言之後的關係
謝謝你的耐心閱讀,希望你有美好的一天。
photo by quotefancy.com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a35236d8-b2fc-455b-98e5-bda645cac152.png/public)
-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