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3|小姨与母亲

秋墨
·
·
IPFS
“对于母亲的闲聊和故事,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它们后头有什么东西膨胀着,就像一个你没法看透、找不到尽头的云团。有一团乌云,或者一剂毒药,侵入了母亲的生活。当我让母亲难过的时候,我也成了它的一部分。”

小姨是外婆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出生于70年代末,大专毕业之后在县城开了一家打印店。她年轻时留着利落的短发,标榜不婚主义,和女性好友住在一起,准备以后做大生意。

这听起来像是个开明而先进的女性,但恰恰相反,她刻薄、贪婪、固执而落后。她的打印店没几年就倒闭了,最好的朋友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三婚商人。她没再找工作,跟着朋友一起去了省城。她在朋友的小区买了一套小房子,首付是找几个姐姐借的,至今还欠着母亲好几万。可能有人好奇她如何还房贷,她的收入来源是主动跟朋友一起带孩子,朋友脸上过不去,每年会给她一两万块钱。

她四十五岁之前都没再上过班,做事情也没什么长性,原因也可能在此,因为觉得再怎么样总会有人给她兜底。

母亲与她之间的亲密关系一直让我不解。我能理解从小长大的姐妹之情,但无法理解母亲无意识中超出姐妹之情的溺爱。小姨小的时候是我母亲带大的。外婆生的孩子太多,有空生没空养,责任便压到家里更年长的母亲身上。上小学时母亲开始背着还是婴儿的小姨去学校上课,小姨哭闹时就不得不离开教室。某种程度上她几乎成了母亲的第一个女儿,在母亲高中离开家前无时无刻不紧跟着她,尽管那时母亲也还只是一个孩子。

后来她朋友的孩子长大,而几个姐姐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要顾。早年母亲远走他乡的日子里,她来浙江找过我妈,想让妈妈给她找份工作,后来又觉得那时的农村太苦,又回了桂林。

我的出生占据了母亲近乎全部的精力,交通与信息技术都不算发达,那之后几年她跟小姨的接触没那么密切。我三年级时曾跟随母亲回广西生活过半年。母亲被她游说下在那个小县城开起了店,在半年之后也没逃过倒闭的命运。

我的出现似乎让她感受到了一种危机,我占据了母亲太多的精力,太多的爱,我开始成为她的竞争对手。在长大的过程中,她总是在说我是被宠坏的小孩,挑拨我与母亲的关系,指责母亲开明的教养方式。又在我大学毕业的第一年,试图让母亲找我借钱给她。

她开始在四十几岁时相亲,因为想有人帮她还房贷,并想要一个小孩,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

她的愚昧更体现在她封建落后的医疗思想上。几年前母亲动过一次小手术,她去上海看病,顺道来看母亲。进入我家门的那一刻他就开始在这里当家作主。她不允许母亲吃我特意买回来的栗子蛋糕,说那会上火,也不允许我妈妈吃鸡蛋,说那是所谓的“发物”。我气急败坏的在家里跟她吵架,她反过来指责我的歇斯底里,趾高气昂地说我小孩懂什么,尽管我那时候快要大学毕业了。

我被气的偷偷在房间里哭,又生气她的愚昧,又生气母亲的心软,任小姨指手画脚,不站在我这一边。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在我与小姨发生争执时,母亲总是显得很无措。我被小姨的阴阳怪气弄的崩溃大哭,最后妈妈只能糊弄着收场。她很少责备小姨,不知是不敢,还是不愿。

四十三岁时,小姨怀孕了。肚子里的孩子五个月时,她开始撺掇母亲辞职。说她工作这么些年太辛苦,可以提前退休了,让她从浙江去广西照顾她坐月子。算计的心思都摆在明面上了,我跟母亲视频时聊起,生气地说,如果你去,我就再也不回去那里了。母亲说不会辞职的,就是觉得她也挺可怜。我不觉得她可怜,只觉得可恨。

她的孩子并没有出生。六个月产检时被检查出唐氏,极大概率还会有畸形。她还想赌一把,觉得可能医生说的也不准,执意想把孩子生下来。后来母亲和我另一个阿姨说,你生下来的话,有任何问题,我们不会再帮忙兜底了。最后小姨打掉了小孩。

通讯发达之后她开始时不时与母亲视频,每次对话总忍不住在哭穷,而母亲时常会心软,逢年过节在她讨要时,还会给四十多岁的她发红包。小姨的老公每年在外打工替她还房贷,她干几天收银员又去做客服,没几天又待在家里打麻将。我妈说她命好。我也觉得,尽管是带着讽刺的语气。

朋友的孩子开始长大,渐渐与她疏远,母亲面对她时还是狠不下心,但也在一次次失望中不再心软。

最近一次让母亲难过的瞬间,是舅舅家的表姐意外怀上了二胎。表姐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得知消息后的小姨居然提起让表姐找渠道去看性别。

母亲有些生气地问她,难道生女儿就没法活了吗。我总觉得她在替我辩论,也在替自己辩论。小姨不以为然地说道,如果要是女孩的话那不是还得再生。小姨一辈子没有小孩,母亲没再多说什么。

我总觉得我的小姨给我的母亲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三十岁单身主义的女性会突然在四十多岁后悔,然后稀里糊涂的找一个男人嫁了,还要面临生育的苦痛与风险,一辈子都让人担忧。

尽管她知道我跟小姨是太不一样的人。那颗种子源自于对我的爱,但又因为小姨的混沌而挣扎。

母亲开始希望我能结婚,又说只要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以后不要后悔。我岔开话题问她,那你后悔过来这里吗?她开玩笑的说后悔啊。我笑了笑,却在内心无法把这句后悔当作玩笑。我开始反思我的回避心理。为什么母亲不能后悔,她有权利后悔,这是她的人生,只是这种后悔让我有一些难过。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母亲对小姨的溺爱感到不解与生气。我也会嫉妒,明明小姨的身上充斥着那么多让人难以忍受的缺点,母亲却一次又一次的包容她原谅她。我开始像孩子一样跟母亲争辩,我们才是最亲近的母女。母亲总是笑笑,说那是当然的。

直到不久之前母亲才告诉我。小的时候外婆经常对她打骂,可能是因为孩子太多带来的太多琐事,或许是对于母亲这样格外倔强的小孩更是严苛。有一次母亲先去洗澡,而没有等外公吃饭,外婆进房间打了母亲几个耳光。那几乎是压垮年幼的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母亲说,那个晚上她决定去死。

后来她说,那时候还是小孩的小姨爬进她的被窝里,双手颤抖地拉着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泪眼汪汪的看着她,然后两个人抱着哭了一晚。

时至今日我还是难以忍受与她相处,但我开始能理解母亲对小姨的感情。她是母亲糟糕的原生家庭生活中,曾救过她的一颗火苗。但她又成为后来母亲生活里一块抹不去的伤疤。那块伤疤在往后的日子里常常隐隐作痛,母亲看着她,又无可奈何。

Day3: 写一段在家族里,让你百感交集,层次复杂的关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